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四○
何仕冢,字文定,号纯弼。海阳(今广东丰顺)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年(一六一二)举人。官衡山知县。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五。
《漢語大詞典》:迁冢(遷冢)
迁坟,改葬。《东周列国志》第二九回:“ 贾君 曰:‘闻先太子尚藳葬 新城 ,君必迁冢而为之立諡,庶寃魂获安,亦国人之所望於君者也。’”
分類:改葬
《漢語大詞典》:七十二疑冢
传说 曹操 怕死后被人发掘坟墓,在 漳河 一带造了七十二个疑冢。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疑冢》:“ 曹操 疑冢七十二,在 漳河 上。 宋 俞应符 有诗题之曰:‘生前欺天絶 汉 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餘机到丘垄。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直须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此亦诗之斧鉞也。” 宋 范成大 有《七十二冢》诗,自注曰:“在 讲武城 外, 曹操 疑塚也。”
《漢語大詞典》:破冢书(破冢書)
一种书体。指 汲 冢书的字体。出自墓中,故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百体中有悬针书、垂露书、秦王破冢书……半草书。”参见“ 汲冢书 ”。
《漢語大詞典》:汲冢书(汲冢書)
晋 太康 二年, 汲郡 人 不準 盗发 魏襄王 墓(或言 安釐王 冢)所得的数十车竹书。内有《纪年》《易经》《易繇阴阳卦》《卦下易经》《公孙段》国语《名》《师春》《琐语》《梁丘藏》《缴书》《生封》《大历》穆天子传《图诗》、及杂书《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等,共计七十五篇。竹书皆 先秦 科斗字。 晋武帝 命 荀勗 撰次,以为《中经》。原简早已不传。参阅晋书·束晳传《荀勗传》
分類:太康二年
《漢語大詞典》:诗书发冢(詩書發塚)
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语本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郭象 注:“诗礼者,先王之陈迹也,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夫儒者乃有用之为姦,则迹不足恃也。” 成玄英 疏:“是以 田恒 资仁义以窃 齐 ,儒生诵诗礼以发冢,由是观之,圣迹不足赖。” 宋 姜夔 《越九歌·旌忠·中管商调》:“诗书发冢兮嗟彼傖父,父老死兮后生莫知其故。”亦作“ 诗书发塚 ”。 清 高珩 《〈聊斋志异〉序》:“如读 南子 之见,则以为淫辟皆可以周旋;泥 佛肸 之往,则以为叛逆不妨共事;不止诗书发塚,《周官》资篡而已。”
分類:言行作风
《漢語大詞典》:枯坟野冢(枯墳野塚)
谓无主的荒坟。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一折:“週围四下都观看,只见枯坟野塚倒石碑,荒凉古道飞寒雁。”
分類:无主
《漢語大詞典》:京冢
犹京观。新唐书·伊慎传:“ 慎 自中屯鼓之,诸屯悉出奋击,贼乱, 少诚 走,斩别将 许少华 ,封其尸为京冢。”
分類:京观
《漢語大詞典》:木客大冢
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父 允常 的坟墓。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地传:“ 木客 大冢者, 勾践 父 允常 冢也。初徙 瑯琊 ,使楼船卒二千八百人伐松柏以为桴,故曰 木客 。去县十五里。一曰, 勾践 伐善材,文刻献於 吴 ,故曰 木客 。”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分類:勾践坟墓
《漢語大詞典》:连枝共冢(連枝共塚)
传说 战国 时, 宋康王 夺舍人 韩凭 妻 何氏 , 凭 怨而自杀, 何 闻亦殉情而死。 何 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 凭 合葬。” 康王 弗听,分葬 韩 何 ,使冢相望。结果,“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於下,枝错於上。” 宋 人哀之,遂名其木曰相思树。事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后因以“连枝共塚”比喻爱情坚贞不渝。 明 孟称舜 《娇红记·晚绣》:“但得个同心子,死共穴,生同舍,便做连枝共塚、共塚我也心欢悦。”
分類:舍人韩凭
《韵府拾遗 肿韵》:辽冢(辽冢)
李俊民诗丁鹤未归辽已冢杜鹃犹在蜀堪王
《漢語大詞典》:砻冢(礱塚)
亦作“礲塚”。 坟墓。礱,通“ 垄 ”。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以二十九日日昳后殯,仍造礲塚於东冈。”
分類:坟墓
【佛学大辞典】
(杂名)梵言舍磨奢那。封葬之所云冢,其高者云坟。又以土高筑为物事之标者亦曰冢,后转为墓之汎称。翻译名义集曰:「舍磨奢那(S/mas/a%na)此云冢。西域僧死,埋骨地下,上累砖石,似率堵婆,但形卑小。」
冢间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头陀法之一。比丘坐卧于冢间也。
【佛学常见辞汇】
比丘在冢间坐卧,为十二头陀行之一。
【三藏法数】
谓无常苦空之观,是佛法之初门,能令厌离三界。比丘住于冢间,常见死尸,臭烂狼籍,火烧鸟啄,则无常不净之想,易得成就,是故冢间坐为头陀行也。(无常者,谓五阴之身,终归坏灭也。苦者,谓由此身而受生死逼迫等苦也。空者,谓此身由四大假合而成,毕竟不有也。)
无缘冢
【佛学大辞典】
(杂名)同于无缘塔。
冢间第一
【佛学大辞典】
(故事)优多罗比丘常离人中,而在冢间思味法乐,为佛弟子中第一位。增一阿含三曰:「常乐冢间,不处人中,所谓优多罗比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