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九流十家  拼音:jiǔ liú shí jiā
汉朝刘歆在所著的《七略》中,曾将先秦至汉初的诸子思想分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个派别,称为「十家」。小说家除外即称为「九流」。
《国语辞典》:农业生产专业区(农业生产专业区)  拼音:nóng yè shēng chǎn zhuān yè qū
依自然环境的条件及市场需求,结合同地区内同类型的农家,选择最有利的产品,以保證价格和契约栽培的方式,从事专业化的生产,并以共同生产、共同运销的方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漢語大詞典》:耕寮
农家小屋。 郭孝成 《广东光复记》:“所有耕寮农具,及牛隻小艇鷄鸭等,焚刦一空。”
分類:农家
《漢語大詞典》:禾桶
南方农家用以打稻脱粒的木桶。也称稻桶。 吴嘉德 《红色的炮兵》:“我们把棉絮浸湿,填在禾桶里,掩护山炮向城下运动。”
《漢語大詞典》:千千饭(千千飯)
方言。旧时 陕北 穷苦农家吃的一种稀饭。 蒋秦峰 《在毛主席周围》:“这次他住这里之后,特别喜欢吃这里老乡们做的千千饭。这种饭是穷苦农民们吃的,是把圆圆的黑豆砸成扁的,加上瓜类或野菜和少量小米煮成的稀饭。”
《国语辞典》:筢子  拼音:pá zi
以前农家用来取柴草的竹制器具。
《國語辭典》:男耕女织(男耕女織)  拼音:nán gēng nǚ zhī
传统农业社会中男女分工,男子多下田耕种,女子多在家织布。元。萨都剌〈过居庸关〉诗:「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争。」也作「女织男耕」。
《漢語大詞典》:三年早知道
旧时卖给农家的春牛图,附带印上三年农历,俗称“三年早知道”。后亦以称预见性强的人。现代作家 马烽 的小说《三年早知道》中的主要人物 赵满囤 就有这个绰号。
《國語辭典》:三教九流  拼音:sān jiào jiǔ liú
三教指儒、佛、道三教。参见「三教」条。九流指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参见「九流」条。三教九流指各种学术流派。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后亦用于指社会上各种行业或各色人物。《镜花缘》第九九回:「细细看去,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一不有。」也作「九流三教」。
《国语辞典》:蕉农(蕉农)  拼音:jiāo nóng
种植香蕉的农家或农人。如:「由于香蕉产量过剩,政府正辅导蕉农转种其他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