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农业化学(农业化学)  拼音:nóng yè huà xué
运用化学知识于农业方面的科学,属应用化学。内容包括肥料学、土壤化学、营养化学、农产制造、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等。
《国语辞典》:农业经营(农业经营)  拼音:nóng yè jīng yíng
将经济原理、科学技术应用在农业上,使农产品的产销达到最高效率,获得最高利润的经营方式。
《国语辞典》:农业推广(农业推广)  拼音:nóng yè tuī guǎng
一种教育性、服务性的工作。将农业研究机关所研发的新方法和新品种传授给农民,以期农产品的产量增加、品质提升。
《国语辞典》:舍本事末  拼音:shě běn shì mò
古以农业为本,商贾为末流。舍本事末指人民不务农而从事商贾。亦用以指人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视微末小节。《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也作「逐末舍本」、「舍本问末」、「舍本逐末」、「损本逐末」。
《国语辞典》:海水污染(海水污染)  拼音:hǎi shuǐ wū rǎn
由于农业排水、工厂废水或船舶流出的油,导致汞、铅、放射性物质流入海水中,造成污染,不仅影响海中生物生存,同时也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
《国语辞典》:糊仔栽培  拼音:hú zǐ zāi péi
农业上增加土地利用及产量的方法。在某一种作物生长期间,在行间另行播种其他作物,以充分利用地力与生长期,增加产量。也称为「套种」、「接替栽培」。
《国语辞典》:耒耨之教  拼音:lěi nòu zhī jiào
传授农业耕作的技术。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农本。国朝重农考》:「昔黄帝画井分疆,依神农耒耨之教,导生民之利,稼穑为宝,所从来矣。」
《国语辞典》:耒耜之勤  拼音:lěi sì zhī qín
耒耜,两种农器,代指农事。「耒耜之勤」指辛勤从事农业耕作。《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王者八政,以食为本,故古者急耕稼之业,致耒耜之勤,节用储蓄,以备凶灾。」
《国语辞典》:接替栽培  拼音:jiē tì zāi péi
农业上增加土地利用与产量的方法。在某一种作物生长期间,在行间另行播种其他作物,以充分利用地力与生长期,增加产量。也称为「套种」、「糊仔栽培」。
《国语辞典》:彊本节用(彊本节用)  拼音:qiáng běn jié yòng
语本《荀子。天论》:「彊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指加强重视农业生产,节省用度。《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要曰彊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也作「强本节用」。
《国语辞典》: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  拼音:nóng yè xiàn dài huà
为加速农业发展所施行的政策,包括农业科学化、农业商品化、耕作机械化、农民组织化等。
《国语辞典》:四个现代化(四个现代化)  拼音:sì ge xiàn dài huà
大陆地区所提出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合称。
《国语辞典》: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拼音:nóng yè jīng jì xué
应用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农业资源、农业生产、农产品运销、农企业经营、农业制度及农业政策,以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村社会福利的一门科学。
《国语辞典》: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  拼音:nóng yè jī xiè huà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机械工具取代人力,进行各种整地、播种、施肥、施药、灌溉、中耕、收穫、乾燥、调制等作业,以提高农业经营效率的生产方法。
《国语辞典》:联合收穫机(联合收穫机)  拼音:lián hé shōu huò jī
一种农业机械。具有高效能的农作物收割设备,能同时处理多项工作。如在处理谷类作物时,能将谷物割下、自动脱粒、把谷粒和作物的茎叶分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