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刀笔(刀筆)  拼音:dāo bǐ
1.古代书写工具,用竹木代纸,用笔记事,用刀削误。《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临江王徵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
2.刀笔吏的简称。参见「刀笔吏」条。《战国策。秦策五》:「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
《國語辭典》:刀笔吏(刀筆吏)  拼音:dāo bǐ lì
掌案牍的书吏。后世又用来指讼师。《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赵禹》:「今上时,禹以刀笔吏积劳,稍迁为御史。」简称为「刀笔」。
《國語辭典》:书记(書記)  拼音:shū jì
1.书籍。《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
2.函札、奏记。《新唐书。卷一二二。韦安石传》:「常以五采笺为书记,使侍妾主之,其裁答受意而已。」
3.古代称掌管书牍记录的人。今通称在机关团体中担任文书抄写诸事的人。
4.共产党各级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
《國語辭典》:录事(錄事)  拼音:lù shì
1.职官名。旧时各官署缮写文件的官员。
2.唐代科举考试,同年及第者聚会,便请一人为录事,主持宴席间的应酬事务。最初由状元担任,后多改以妓女充任。
《國語辭典》:笔舌(筆舌)  拼音:bǐ shé
笔和舌都是用以表达人类的思想及意念,故借为文章或言论。汉。扬雄《法言。问道》:「孰有书不由笔,言不由舌,吾见天常为帝王之笔舌也。」唐。柳宗元送徐从事北游序〉:「及于物,思不负孔子之笔舌。」
《漢語大詞典》:书具(書具)
书写工具,文具。 宋 王安石 《伤仲永》:“ 仲永 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國語辭典》:书手(書手)  拼音:shū shǒu
专司抄写的人。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八。书手》:「世称乡胥为书手,处处皆然。报应记,宋衎,江淮人,应明经举。元和初,至河阴县,因疾病废业,为盐铁院书手。盖唐时已有此名。」《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凡外郎、书手、皂快、门子及禁子、夜夫,曾在县里走动的,无不查到。」
《國語辭典》:汉简(漢簡)  拼音:hàn jiǎn
清末以来,于敦煌等处陆续发现的汉代史料,其中以西北科学考察团于民国十九年在甘肃省居延附近所发现者为最多,称为「居延汉简」。
《漢語大詞典》:硬笔(硬筆)
(1).遒劲有力的笔法。 宋 李觏 《鲁公碑》诗:“硬笔可破石,鐫者疑虚语。” 清 黄景仁 《赠白下周幔亭》诗:“先生看山復听水,偶出硬笔相雕鑱。” 清 金农 《宣城沈丈廷瑞画松歌》:“今君远追遗法自森别,硬笔有同割飞鬼国铁。”
(2).指钢笔、圆珠笔、铅笔等尖端为硬质材料的书写工具。如:他精于硬笔书法,作品曾多次获奖。
《漢語大詞典》:左铅右椠(左鉛右槧)
书写工具不离左右。意谓不停地写作。《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做书人左铅右槧,舌敝唇焦。”参见“ 铅槧 ”。
《國語辭典》:铅椠(鉛槧)  拼音:qiān qiàn
铅,铅笔。椠,木牍。铅椠皆为古人纪录文字的工具。唐。杜牧 长安杂题诗六首之二:「自笑苦无楼护智,可怜铅椠竟何功。」清。王鹏运摸鱼子。莽风尘雅寥落〉词:「十年铅椠殷勤抱,弦外独寻琴趣。」
《漢語大詞典》:内书生(内書生)
在宫中担任抄写工作的书吏。北史·儒林传上·张景仁:“家贫,以学书为业,遂工草隶。选补内书生…… 天保 八年,敕教 太原王 绍德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