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冕弁
(1).冕和弁。均为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礼记·礼运:“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 孔颖达 疏:“冕是衮冕,弁是皮弁,是朝廷之尊服。” 晋 陆云 《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冕弁振缨,服藻垂带。” 宋 欧阳修 《章望之字序》:“故紘綖,冕弁以为首容,佩玉、玦环以为行容。”
(2).借指仕宦者。 唐 元稹 《告赠皇祖祖妣文》:“始兵部赐第於 靖安里 ,下及 天宝 ,五世其居,冕弁駢比,罗列省寺。”
《國語辭典》:鷩冕  拼音:bì miǎn
鷩,绣有雉鸟的礼服;冕,冠冕。「鷩冕」指古时天子祭祀先祖及飨射时所穿戴的冕服。
《分类字锦》:周冕
论语服周之冕礼记周人冕而祭
分类:
《漢語大詞典》:貂冕
饰有貂尾的冠冕,为帝王贵近之臣所戴。 南朝 梁元帝 《和刘尚书兼明堂斋宫诗》:“貂冕交辉映,珩珮自相喧。”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左思〈咏史〉》:“ 金 张 服貂冕, 许 史 乘华轩。” 唐 王勃 《上武侍极启》:“君侯缔华椒阁,席宠芝扃,粲貂冕於金轩,藻龟章於玉署。”
《國語辭典》:毳冕  拼音:cuì miǎn
古代天子祭祀山川时所穿戴的冕服。《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四望山川则毳冕。」《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上。杨烱传》:「又制毳冕以祭四望也。四望者,岳渎之神也。」
《漢語大詞典》:簪冕
冠簪和礼帽。喻指在朝为官。 唐 岑参 《过王判官西津所居》诗:“夫子贱簪冕,注心向丘林。”
《漢語大詞典》:絺冕
古代贵族用的有绣饰的礼帽。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制絺冕以祭社稷也。”
分類:贵族礼帽
《漢語大詞典》:希冕
即希衣之冕。古代帝王祭社稷、五祀时所戴的与希衣相配的礼冠。希,通“ 黹 ”。《周礼·春官·司服》:“祭社稷、五祀则希冕。” 段玉裁 《周礼汉读考》卷三:“﹝ 郑玄 ﹞注:希,读为‘黹’(今本作‘絺’),或作‘絺’(今本作‘黹’)…… 周 冕服九章,初一曰龙,次二曰山,次三曰华虫,次四曰火,次五曰宗彝,皆画以为繢,次六曰藻,次七曰粉米,次八曰黼,次九曰黻,皆黹(今本作‘希’)以为绣……黹,刺粉米无画也。”按,广韵·上旨“黹”下引周礼:“祭社稷、五祀则用黹冕也。”“希”正作“黹”。参见“ 希衣 ”。
《漢語大詞典》:希衣
古代帝王祭社稷、五祀时所穿的绣有各种花纹的礼服。希,通“ 黹 ”。《周礼·夏官·弁师》“五采繅十有二就” 汉 郑玄 注:“希衣之冕,五斿,用玉百二十。” 孙诒让 正义:“希冕前后十斿,以十乘十二,则百二十也。”参见“ 希冕 ”。
《国语辞典》:王冕  拼音:wáng miǎn
人名。(西元1335~1407)字元章,号煮石山农,元末明初诸暨(今属浙江)人。少家贫苦学,博通典籍,善画竹石梅花,因号梅花屋主。隐九里山,明太祖徵之,未就,一夕病卒。
《漢語大詞典》:冕绂(冕紱)
古代礼冠与印绶,皆大官所服佩者,因以指重臣。 唐 柳宗元 《谢赐时服表》:“俾同冕紱,重剧丘山。” 宋 范仲淹 《明堂赋》:“冕紱兮霞集,玉帛兮川归,盛乎王庭之声明,焕乎天家之光辉。”
《漢語大詞典》:麻冕
亦作“ 麻絻 ”。 麻布帽。古时一种礼服。书·顾命:“王麻冕黼裳,由宾阶隮。”《论语·子罕》:“子曰:‘麻冕,礼也。’” 朱熹 集注:“麻冕,緇布冠也。”荀子·礼论:“大路之素未集也,郊之麻絻也,丧服之先散麻也,一也。” 杨倞 注:“麻絻,缉麻为冕,所谓大裘而冕,不用衮龙之属也。”南史·儒林传·沈文阿:“是以既葬便有公冠之仪,始殯受麻冕之策。”
分類:麻布礼服
《漢語大詞典》:裘冕
衣大裘而冠冕。古代天子祭祀所定的六种冕服之一。大裘,黑羔裘。周礼·夏官·节服氏:“郊祀裘冕,二人执戈。” 郑玄 注:“裘,大裘也。”《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裘冕类禋郊,卜揆崇离殿。” 李善 注:“《周礼》曰: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 唐 贺知章 《太和乐章》:“裘冕而祀,陟降在斯。”宋史·舆服志三:“夫大裘而冕,谓之裘冕,非大裘而冕,谓之衮冕。”
《漢語大詞典》:税冕
脱去礼帽。税,通“ 捝 ”、“ 脱 ”。孟子·告子下:“ 孔子 为 鲁 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
分類:脱去礼帽
《漢語大詞典》:黼冕
绘黑白斧形的礼服和礼帽。后汉书·鲍永传:“时郡学久废, 德 ( 鲍德 )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黼冕,行礼奏乐。”
《漢語大詞典》:圭冕
喻官爵。 唐 郑薰 《内侍省监楚国公仇士良神道碑》:“蝉联珪冕,辉映简册。”
分類:官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