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80,分9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内修
数内
以内
内庭
内人
畿内
内翰
内帑
内热
内降
出内
内顾
内藏
内附
内禅
《骈字类编》:内修
诗小序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竟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选车徒焉之史记申不害传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 身国治兵彊无侵韩者 后汉书陆康传时袁术屯兵寿春部曲饥饿遣使求委输兵甲康以其叛逆闭门不通内修战备将以禦之术大怒遣其将孙策攻康围城数重世又任隗传隗义行内修不求名誉而以沈正见重于 隋书潘徽传见外振下 五代史王朴传见外事下下梁献出师赋见外整
《漢語大詞典》:数内(數内)
其中;里头。《前汉书平话》卷下:“ 常山王 駡众宫女:‘敢把寡人推下龙床来!’数内一人甚恶,却回 常山王 语:‘你甚圣主?’”《水浒传》第七三回:“数内一个庄客相了一回,认出道:‘有些像东村头会黏雀儿的 王小二 。’” 茅盾 《子夜》十四:“似乎很知道大家为什么笑,这两位也凑在数内微笑。”
分類:其中里头
《國語辭典》:以内(以內)  拼音:yǐ nèi
表示包括在某一范围内而不超出。《二刻拍案惊奇》卷一○:「朱三年纪三十以内,人物尽也济楚。」
《漢語大詞典》:内庭
(1).宫禁以内。 唐 韩偓 《甲子岁夏五月自长沙抵醴陵聊寄知心》诗:“职在内庭宫闕下,厅前皆种紫薇花。”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裴廷裕 乾寧 中在内庭,文书敏捷,号‘下水船’。”《天雨花》第三二回:“后在内庭应气闷,此来骨肉可频逢。”
(2).内院,里院。 清 刘大櫆 《海门鲍君墓志铭》:“而 尹公 太夫人尤重君,常引至内庭相见,饮食之如家人。”
(3).针灸穴位名。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足背第二三趾缝缘后约五分的凹陷处。主治牙痛、头痛、咽喉肿痛等症。参阅灵枢经·本输
《國語辭典》:内人(內人)  拼音:nèi rén
1.宫人。多指宫中的女官或宫女。《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康以太后久临朝政,心怀畏惧,托病不朝。太后使内人问之。」《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却说后唐明宗归天,闵帝即位,应有内人,尽令出外嫁人。」
2.旧时泛指妻妾。《礼记。檀弓下》:「今及其死也,朋友诸臣未有出涕者,而内人皆行哭失声。」
3.唐称宫妓。唐。张祜 春莺啭诗:「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傞软舞来。」唐。崔令钦《教坊记》:「妓女入宜春院,谓之内人。」
4.称亲近的人。多指同一家族的人。《荀子。法行》:「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不亦远乎?」
5.称谓。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如:「这是我内人。」也作「内子」。
《漢語大詞典》:畿内
(1).古称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凡邦国,千里封公” 汉 郑玄 注:“ 周 九州之界方七千里,七七四十九,方千里者四十九,其一为畿内,餘四十八,八州各有方千里者六。” 汉 蔡邕 独断上:“京师,天子之畿内千里,象日月,日月躔次千里。”
(2).指京城管辖的地区。旧唐书·高季辅传:“今畿内数州,实惟邦本。”旧唐书·郭子仪传:“又得 马璘 牒,贼拟涉 渭 而南……若过畿内,则国人大恐,诸道易摇。” 宋 叶适 《黄子耕墓志铭》:“庙学隘,首增修……然后畿内之公侯, 秦 汉 之郡国,称其制矣。”
《漢語大詞典》:内翰
(1). 唐 宋 称翰林为内翰。 唐 徐夤 《辇下赠屯田何员外》诗:“内翰好才兼好古,秋来应数到君家。”原注:“员外与 杨 老丞翰林同年,恩义最。”《西湖老人繁胜录》:“从驾官单行马:丞相、太师……内翰。”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后来南渡过 江 ,文章之士极多。惟有 洪内翰 才名,可继 东坡 之作。”
(2). 清 代称内阁中书为内翰。 清 钮琇 觚賸·石经:“余既购 西安 石经全本,而未详书者姓名及刊立始末,走书 频阳 ,询 李子德 内翰。”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王鸣盛》:“与 王侍郎 兰泉先生 、 钱少詹 大昕 、 吴内翰 企晋 ……相唱和, 文慤 以为不下 嘉靖 七子。”参阅《清会典事例·吏部官制·内阁》
分類:翰林内翰
《國語辭典》:内帑(內帑)  拼音:nèi tǎng
宫内府库的财货。汉。邯郸淳《笑林。汉世老人》:「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宋史。卷二八。高宗本纪五》:「出内帑钱赐宗室贫者。」
《國語辭典》:内热(內熱)  拼音:nèi rè
1.病名。中医指人体阴阳不协,虚火上升。
2.内心忧虑而感到烦燥闷热。《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每闻羽书告急之声,心灼内热,四体惊悚。」唐。李贺〈长歌续短歌〉:「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漢語大詞典》:内降
谓不按常规经中书等省议定,而由宫内直接发出诏令。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先是僧官有闕,多因权要请謁内降补人,臺諫累有论列。 仁宗 因著令:‘僧官有闕,命两街各选一人,较艺而补。’”
《漢語大詞典》:出内
见“ 出纳 ”。
分類:出内
《國語辭典》:出纳(出納)  拼音:chū nà
1.传达君王的命令,反映群众的意见。《书经。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晋。贾谧〈荅贾长渊〉诗:「祗承皇命,出纳无违。」
2.财物的收入和支出。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七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
3.负责管理银钱收支的职务,或担任此种职务的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四。槐西杂志四》:「邻人前世为巨室,君为司出纳,因其倚信,侵食其多金。」
4.泛指发出和收进的管理工作。宋。秦观安都〉:「大贾之室,敛散金钱以逐什一之利;出纳百货以收倍称之息。」
《國語辭典》:内顾(內顧)  拼音:nèi gù
1.回顾。《论语。乡党》:「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2.关心顾虑家室之事。《汉书。卷九○。酷吏传。杨仆传》:「失期内顾,以道恶为解,失尊尊之序,是四过也。」《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八》:「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漢語大詞典》:内藏
(1).内库。多指宫内的仓库。汉书·蒯通传:“鋭气挫于嶮塞,粮食尽于内藏,百姓罢极,无所归命。”南史·萧藻传:“初, 邓元起 之在 蜀 也,崇于聚敛,财货山积。金玉珍帛为一室,名为内藏;綺縠锦罽为一室,号曰外府。”元史·世祖纪九:“禁中出纳分三库:御用宝玉、远方珍异隶内藏。”
(2).内脏。藏,脏。灵枢经·本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 汉 王充 论衡·别通:“以心如丸卵,为体内藏。”参见“ 内臟 ”。
《國語辭典》:内脏(內臟)  拼音:nèi zàng
人或动物的胸腔和腹腔内所包藏的各种器官。如心、肺、胃、肝、脾、肾、肠等。
《國語辭典》:内附(內附)  拼音:nèi fù
前来归附。《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是岁,匈奴薁鞬日逐王比率部曲遣使诣西河内附。」三国魏。钟会 檄蜀文:「往者吴将孙壹,举众内附,位为上司,宠秩殊异。」
《漢語大詞典》:内禅(内禪)
古代,帝王传位给内定的继承人称“内禪”。 晋 干宝 《晋纪论晋武帝革命》:“ 尧 舜 内禪,体文德也; 汉 魏 外禪,顺大名也。”后多指帝王身在而传位于子弟。 唐 颜真卿 《天下放生池碑铭》:“歷选内禪,生人以来,振古及 隋 ,未有如我皇帝者也。” 宋 叶适 《提举江州陈公墓志铭》:“ 孝宗 寻内禪,公即求补外。”清史稿·礼志八:“﹝ 乾隆 ﹞六十年, 高宗 内禪,称太上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