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典则(典則)
(1).典章法则;准则。书·五子之歌:“有典有则,貽厥子孙。” 孔 传:“典,谓经籍;则,法。”南齐书·东昏侯纪赞:“乃隳典则,乃弃彝伦,玩习兵火,终用焚身。” 唐 杜甫 《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诗:“政用疏通合典则,戚联豪贵躭文儒。” 清 纳兰性德 《自鸣钟赋》:“洵足媲铜仪玉簫,垂为典则而难改。”
(2).特指诗文等的法则、章法。隋书·经籍志一:“ 俭 又别撰《七志》……文义浅近,未为典则。”隶续·米巫祭酒张普题字 宋 洪适 释:“此碑字画放纵欹斜,略无典则,乃羣小所书。” 陈衍 元诗纪事·赵孟頫:“清容居士集: 松雪翁 诗法高踵 魏 晋 ,为律诗则专守 唐 法,故虽造次训答,必守典则。” 鲁迅 《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便是文章,也未必独有万古不磨的典则。”
《漢語大詞典》:典则俊雅(典則俊雅)
端庄高雅而标致。红楼梦第十四回:“一切张罗款待,都是 凤姐 一人周全承应……﹝ 凤姐 ﹞洒爽风流,典则俊雅,真是‘万緑丛中一点红’了,--那里还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
《漢語大詞典》:玉度
(1).典则;法度。 明 袁帙 《别知》诗:“敦人纲以周慎兮,秉玉度其温如。”
(2).娴雅优美的仪态、风度。《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诞发兰仪,光启玉度。” 吕延济 注:“兰,芳草;玉,重宝,皆喻容仪淑美也。” 南朝 梁简文帝 《九日侍皇太子乐游苑》诗:“副极仪天,金鏘玉度。”
《漢語大詞典》:训则(訓則)
犹典则;典范。国语·周语中:“将龢协典礼,以示民训则。” 唐 权德舆 《唐故通议大夫李公神道碑铭序》:“子四人,长曰 錡 ,材气硕茂,洁廉贞肃,遵修训则,復大其门。” 元 袁桷 《赠翰林学士嘉议大夫马公神道碑铭》:“经纬声音,服习训则,奉盈弥谦,以退以默。”
分類:典则典范
《漢語大詞典》:前典
(1).前代的典则。《后汉书·郎顗传》:“今陛下圣德中兴,宜遵前典,惟节惟约,天下幸甚。”宋书·礼志四:“ 魏明帝 有爱女曰 淑涉 ,三月而夭,帝痛之甚,追封諡为 平原懿公主 。葬於南陵,立庙京师。无前典,非礼也。”
(2).前代的典籍。晋书·苻坚载记下:“ 高辛 有 熊泉 之役, 唐尧 有 丹水 之师,此皆著之前典,昭之后王。” 宋 范仲淹 《礼义为器赋》:“前典可稽,格言斯启。”
《國語辭典》:训典(訓典)  拼音:xùn diǎn
1.古圣先王所留下来的典籍。《左传。文公六年》:「予之法制,告之训典。」唐。孔颖达。正义:「训典,先王之书。」
2.教导的常法。《书经。毕命》:「弗率训典,殊厥井疆。」《文选。张衡。南都赋》:「缙绅之伦,经纶训典。」
《漢語大詞典》:贻则(貽則)
语出书·五子之歌:“有典有则,貽厥子孙。”后因以“貽则”指为后世留下典则。文选·班固〈幽通赋〉:“终保己而貽则兮,里上仁之所庐。” 李善 注:“言考能自保己,又遗我法则也。”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永世貽则,传之无穷。” 隋炀帝 《与高昌国王诏》:“彰德嘉善,圣哲所隆。显诚遂良,典謨貽则。”
《漢語大詞典》:容则(容則)
犹容典,礼容之典则。
分類:礼容典则
《漢語大詞典》:达典(達典)
共同遵行的典则。《旧唐书·经籍志上》:“夫经籍者,开物成务,垂教作程,圣哲之能事,帝王之达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