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六人
诗:番维司徒,家伯冢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笺:六人之中,虽官有尊卑,权宠相连,朋党于朝,是以疾焉。皇父则为之端首,并擅群职,故但目以卿士云。疏:六人之中,虽官有尊卑,而此六人之权宠相连,是以疾焉。礼记檀弓见五人下人,又祭统见四人下。 周礼司寇朝士,中士六人,府三史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左传: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 武孟少,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陷。又彘子以中军佐济。韩献子谓桓子曰:彘子以偏师 子罪大矣。子为元帅,师不用命,谁之罪也?失属亡师,为罪己甚,不如进也。事之不捷,恶有所分?与其专罪六人同之,不犹愈乎?又见二乘下。三公羊传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注六人为列,六六三十六人,法六律 。孟子中次食六人作。吕览: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 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然而非主道者。故曰:作者忧,因者平。惟彼君道得命之情,故任天下而不疆,此之谓全人 。淮南子:昔者苍颉作书。容城造历。胡曹为衣。后稷耕稼。仪狄作酒。奚仲为车。此六人者。皆有神明之道,圣智之迹。故人作一事而遗后世。易林:六人俱行,各遗其囊。黄鹄失珠,无以为明愿。又燕雀衔茅,以生乎乳。昆弟六人欢好,孝弟各同心 ,和悦相乐廷。云笈七签:肾神六人,司徒、司空、司命、司录、司隶校尉 ,尉卿也。乘神龟之车,驾六鲤鱼,元白云气之盖。小学绀珠:辅相六人。长孙嵩、奚斤、安同、崔浩、穆观、丘堆。
又见三品下,苏轼与欧育等六人饮酒诗:记取六人相会处,引杯看剑坐生风。又左传:六人叛楚,即东夷。秋,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六 。汉书黥布传:黥布,六人也。注:六,县名也。
又见三品下,苏轼与欧育等六人饮酒诗:记取六人相会处,引杯看剑坐生风。又左传:六人叛楚,即东夷。秋,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六 。汉书黥布传:黥布,六人也。注:六,县名也。
分类:六人
《國語辭典》:六卿 拼音:liù qīng
1.周代分掌国政的六种职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书经。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也称为「六官」。
2.春秋时,晋国的范、中行、知、赵、韩、魏六氏。《左传。襄公十九年》:「公享晋六卿于蒲圃,赐之三命之服。」《韩非子。孤愤》:「所以谓晋亡者,亦非地与城亡也。姬氏不制,而六卿专之也。」
2.春秋时,晋国的范、中行、知、赵、韩、魏六氏。《左传。襄公十九年》:「公享晋六卿于蒲圃,赐之三命之服。」《韩非子。孤愤》:「所以谓晋亡者,亦非地与城亡也。姬氏不制,而六卿专之也。」
《漢語大詞典》:六大
商 周 时六种官职之总称。《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亦称“ 六卿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三节:“在 周 王及其师保之下,朝廷中最高的官职是卿士,即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合称六卿。六卿经常在王的左右,所以在青铜器铭文里简称为‘三左三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太宗、太士,在朝廷中分立于 周 王的两侧,协助 周 王处理政务。”
佛教语。谓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识大。亦称“ 六界 ”。以此六者为周遍一切法界的根本法则,是构成众生世界的六种要素,故名为大。参阅《仁王经》。
佛教语。谓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识大。亦称“ 六界 ”。以此六者为周遍一切法界的根本法则,是构成众生世界的六种要素,故名为大。参阅《仁王经》。
《漢語大詞典》:六佾
(1). 周 诸侯所用乐舞之格局: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或云,每列八人,六列共四十八人。《左传·隐公五年》:“公问羽数於 众仲 ,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公从之,於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 杜预 注:“六六三十六人。” 孔颖达 疏:“ 何休 説如此, 服虔 以用六为六八四十八人。”《公羊传·隐公五年》、《穀梁传·隐公五年》皆谓“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说与《左传》不同。后世遂以为公爵重臣的乐舞格局。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轩悬之乐,六佾之舞。”《北史·宇文护传》:“五年,詔赐 护 轩悬之乐,六佾之舞。”
(2). 夏 代天子之乐舞格局。《淮南子·齐俗训》:“ 夏后氏 其社用松、祀户,葬墙置翣,其乐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
(2). 夏 代天子之乐舞格局。《淮南子·齐俗训》:“ 夏后氏 其社用松、祀户,葬墙置翣,其乐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
《漢語大詞典》:六羽
《漢語大詞典》:六佾
(1). 周 诸侯所用乐舞之格局: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或云,每列八人,六列共四十八人。《左传·隐公五年》:“公问羽数於 众仲 ,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公从之,於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 杜预 注:“六六三十六人。” 孔颖达 疏:“ 何休 説如此, 服虔 以用六为六八四十八人。”《公羊传·隐公五年》、《穀梁传·隐公五年》皆谓“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说与《左传》不同。后世遂以为公爵重臣的乐舞格局。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轩悬之乐,六佾之舞。”《北史·宇文护传》:“五年,詔赐 护 轩悬之乐,六佾之舞。”
(2). 夏 代天子之乐舞格局。《淮南子·齐俗训》:“ 夏后氏 其社用松、祀户,葬墙置翣,其乐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
(2). 夏 代天子之乐舞格局。《淮南子·齐俗训》:“ 夏后氏 其社用松、祀户,葬墙置翣,其乐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
第六人,入已即去,浅处则住
【三藏法数】
此一种以喻菩萨,由利根故,坚住信心,而断诸烦恼也。言入已即去者,谓菩萨为度他故,虽入生死而不住于生死;浅处则住者,谓虽入生死,而又不为生死所溺也。
此一种以喻菩萨,由利根故,坚住信心,而断诸烦恼也。言入已即去者,谓菩萨为度他故,虽入生死而不住于生死;浅处则住者,谓虽入生死,而又不为生死所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