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六人
诗:番维司徒,家伯冢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笺:六人之中,虽官有尊卑,权宠相连,朋党于朝,是以疾焉。皇父则为之端首,并擅群职,故但目以卿士云。疏:六人之中,虽官有尊卑,而此六人之权宠相连,是以疾焉。礼记檀弓见五人下人,又祭统见四人下。 周礼司寇朝士,中士六人,府三史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左传: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 武孟少,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陷。又彘子以中军佐济。韩献子谓桓子曰:彘子以偏师 子罪大矣。子为元帅,师不用命,谁之罪也?失属亡师,为罪己甚,不如进也。事之不捷,恶有所分?与其专罪六人同之,不犹愈乎?又见二乘下。三公羊传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注六人为列,六六三十六人,法六律 。孟子中次食六人作。吕览: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 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然而非主道者。故曰:作者忧,因者平。惟彼君道得命之情,故任天下而不疆,此之谓全人 。淮南子:昔者苍颉作书。容城造历。胡曹为衣。后稷耕稼。仪狄作酒。奚仲为车。此六人者。皆有神明之道,圣智之迹。故人作一事而遗后世。易林:六人俱行,各遗其囊。黄鹄失珠,无以为明愿。又燕雀衔茅,以生乎乳。昆弟六人欢好,孝弟各同心 ,和悦相乐廷。云笈七签:肾神六人,司徒、司空、司命、司录、司隶校尉 ,尉卿也。乘神龟之车,驾六鲤鱼,元白云气之盖。小学绀珠:辅相六人。长孙嵩、奚斤、安同、崔浩、穆观、丘堆。
又见三品下,苏轼与欧育等六人饮酒诗:记取六人相会处,引杯看剑坐生风。又左传:六人叛楚,即东夷。秋,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六 。汉书黥布传:黥布,六人也。注:六,县名也。
分类:六人
《分类字锦》:六人递衣(六人递衣)
后汉书·李充传》:家贫,兄弟六人同食递衣。
分类:
《國語辭典》:六卿  拼音:liù qīng
1.周代分掌国政的六种职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书经。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也称为「六官」。
2.春秋时,晋国的范、中行、知、赵、韩、魏六氏。《左传。襄公十九年》:「公享晋六卿于蒲圃,赐之三命之服。」《韩非子。孤愤》:「所以谓晋亡者,亦非地与城亡也。姬氏不制,而六卿专之也。」
《漢語大詞典》:六大
商 周 时六种官职之总称。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亦称“ 六卿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三节:“在 周 王及其师保之下,朝廷中最高的官职是卿士,即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合称六卿。六卿经常在王的左右,所以在青铜器铭文里简称为‘三左三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太宗、太士,在朝廷中分立于 周 王的两侧,协助 周 王处理政务。”
佛教语。谓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识大。亦称“ 六界 ”。以此六者为周遍一切法界的根本法则,是构成众生世界的六种要素,故名为大。参阅《仁王经》
《漢語大詞典》:伯伦(伯倫)
晋 刘伶 的字。 伶 与 阮籍 嵇康 等六人友好,称竹林七贤。尝作《酒德颂》,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餘”。后世以 伶 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 僚 之於丸, 秋 之於弈, 伯伦 之於酒,乐之终身不厌,奚暇外慕?” 唐 孟郊 《百忧》诗:“ 伯伦 心不醉,四皓迹难留。” 宋 朱弁 风月堂诗话卷上:“ 东坡 云:‘诗文岂在多,一颂了 伯伦 ’。是 伯伦 他文字不见於世矣。”
《國語辭典》:视学(視學)  拼音:shì xué
1.天子亲往国学,行释奠养老的礼仪。《礼记。文王世子》:「天子视学,大昕鼓徵,所以警众也。……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
2.视察学校,考量学业。《礼记。学记》:「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清。方苞〈左忠毅公轶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3.职官名。清置,考察学务的官员。现已改为督学,由教育行政机关设置。
《漢語大詞典》:六佾
(1). 周 诸侯所用乐舞之格局: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或云,每列八人,六列共四十八人。左传·隐公五年:“公问羽数於 众仲 ,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公从之,於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 杜预 注:“六六三十六人。” 孔颖达 疏:“ 何休 説如此, 服虔 以用六为六八四十八人。”《公羊传·隐公五年》《穀梁传·隐公五年》皆谓“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说与左传不同。后世遂以为公爵重臣的乐舞格局。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轩悬之乐,六佾之舞。”北史·宇文护传:“五年,詔赐 护 轩悬之乐,六佾之舞。”
(2). 夏 代天子之乐舞格局。《淮南子·齐俗训》:“ 夏后氏 其社用松、祀户,葬墙置翣,其乐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
《漢語大詞典》:六羽
(1).古代诸侯的乐舞。有六列,每列六人,持羽而舞,故名。《春秋·隐公五年》:“九月,考 仲子 之宫,初献六羽。” 孔颖达 疏:“六羽,谓六行之人秉羽舞也。”参见“ 六佾 ”。
(2).即六翮。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鵠卵未孚,指掌之所靡,及其乘衝飈而燎巨野,奋六羽以凌朝霞,则虽智勇不能制也。”参见“ 六翮 ”。
《漢語大詞典》:六佾
(1). 周 诸侯所用乐舞之格局: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或云,每列八人,六列共四十八人。左传·隐公五年:“公问羽数於 众仲 ,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公从之,於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 杜预 注:“六六三十六人。” 孔颖达 疏:“ 何休 説如此, 服虔 以用六为六八四十八人。”《公羊传·隐公五年》《穀梁传·隐公五年》皆谓“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说与左传不同。后世遂以为公爵重臣的乐舞格局。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轩悬之乐,六佾之舞。”北史·宇文护传:“五年,詔赐 护 轩悬之乐,六佾之舞。”
(2). 夏 代天子之乐舞格局。《淮南子·齐俗训》:“ 夏后氏 其社用松、祀户,葬墙置翣,其乐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
《國語辭典》:六翮  拼音:liù hé
1.鸟的两翼。《战国策。楚策四》:「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宋。苏轼与胡祠部游法华山〉诗:「君犹鸾鹤偶飘堕,六翮如云岂长铩。」
2.鸟的代称。唐。高适 别董大诗二首之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六翮飞身,争投栖于树杪;五花画舫,尽返棹于湖边。」
《漢語大詞典》:三狱(三獄)
(1).三宗刑狱案件。后汉书·桓帝纪赞:“政移五倖,刑淫三狱。” 李贤 注:“三狱谓 李固 、 杜乔 ; 李云 、 杜众 ; 成瑨 、 刘质 也。”按,此六人皆以直谏或遭谮下狱死或弃市。
(2).由大理寺(廷尉)、都官(刑部)、御史台共同审理的狱案。《陈书·宣帝纪》:“其军国兴造、徵发、选序、三狱等事,前须详断,然后启闻。”
《漢語大詞典》:三耦
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仪礼·乡射礼:“三耦,俟于堂西,南面东上。” 郑玄 注:“司正既立,司射选弟子之中德行道艺之高者以为三耦,使俟事於此。”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范献子 来聘,拜城 杞 也,公享之, 展庄叔 执币、射者三耦。” 杜预 注:“二人为耦。”
分類:六人
《漢語大詞典》:选婿窗(選婿窗)
唐 李林甫 有女六人,相传 林甫 常令其女于宝窗下嬉戏,每有贵族子弟入谒,使女于窗中窥视,自选可意者事之。谓之“选婿窗”。见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选婿窗。 清 赵文哲 《绮罗香·赠妓》词:“选婿窗边,可忆断魂柔路。”
《漢語大詞典》:东不识(東不識)
亦作“ 东不訾 ”。 传说为 舜 友之一。尸子卷下:“ 舜 得友五人,曰 雄陶 、 续耳 、 柏杨 、 东不识 、 秦不空 ,皆一国之贤人也。”汉书·古今人表作“ 东不訾 ”。按, 舜 友或作六人,或作七人,姓名用字也各有异。参阅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 清 孙星衍 《尸子校集》
分類:六人
第六人,入已即去,浅处则住
【三藏法数】
此一种以喻菩萨,由利根故,坚住信心,而断诸烦恼也。言入已即去者,谓菩萨为度他故,虽入生死而不住于生死;浅处则住者,谓虽入生死,而又不为生死所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