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公路  拼音:gōng lù
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及专用公路等供车辆通行的道路。
《漢語大詞典》:公行
公然行动,公然进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天癘不戒。”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左右近习,争弄权柄,交通请託,贿赂公行。”《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如今果是 杨国忠 为相,贿赂公行,不知埋没了多少高才絶学。”
(1).古官名。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车行列事。《诗·魏风·汾沮洳》:“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毛 传:“公行,从公之行也。” 郑玄 笺:“从公之行者,主君兵车之行列。”左传·宣公二年:“及 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适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为餘子;其庶子为公行。 晋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预 注:“庶子,妾子也。掌率公戎行。”参见“ 公路 ”。
(2).鸦片战争前 广州 十三行商人的行会组织。 清 康熙 五九年(1720年)创设,次年解散,后屡设屡废。设立目的在于共同承担官府差科,消除内部竞争,规定进出口货市价,分配各行业务,约束外商活动,经办中外交涉事项和解决同业困难。《南京条约》签订后,公行取消。
(3).复姓。 战国 齐 有 公行子 。见《青州府志》
《漢語大詞典》:中巴公路
从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塔科特。因翻越喀喇昆仑山脉,又称喀喇昆仑公路。全长1036千米,中国境内喀什至红其拉甫达坂口岸长420千米。1979年建成通车。是联系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国际公路干线。
《漢語大詞典》:中尼公路
从西藏拉萨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中国境内途经日喀则至樟木口岸段,长829千米;尼境内段长114千米。1967年建成通车。是联系中国和尼泊尔的国际公路干线。
《国语辞典》:屏鹅公路(屏鹅公路)  拼音:píng é gōng lù
南台湾有名的观光公路。从屏东至鹅銮鼻。路面宽广平坦,属四线车道。沿途环山绕海,风景秀丽,尤其从枋山乡加禄段起至恒春鹅銮鼻止,沿海的天然景色驰名远近。
《国语辞典》:苏花公路(苏花公路)  拼音:sū huā gōng lù
台湾东部著名的公路。北起宜兰县苏澳镇,南至花莲市,全长一百一十三公里。东临太平洋,西倚中央山脉。沿途悬崖峭壁,风景十分壮丽,尤以清水断崖著称。
《国语辞典》:双层公路(双层公路)  拼音:shuāng céng gōng lù
具有两层路面结构的公路。可增加单位道路面积的使用量。
《国语辞典》:横贯公路(横贯公路)  拼音:héng guàn gōng lù
1.横贯东西部的公路。如:「中部横贯公路」、「北部横贯公路」、「南部横贯公路」。
2.特指中部横贯公路。参见「中部横贯公路」条。
《国语辞典》:公路工程  拼音:gōng lù gōng chéng
研究公路系统的规划、设计、建造及维护的专门学问。
《国语辞典》:公路警察  拼音:gōng lù jǐng chá
维护交通秩序及处理交通事故的警察。
《国语辞典》:公路类型(公路类型)  拼音:gōng lù lèi xíng
公路依交通量、最高设计行车速率、快车道、慢车道与交叉型式等五种主要因素分类或分级。
《国语辞典》:公路容量  拼音:gōng lù róng liàng
一条道路上使用全部可用车道时所得的最大交通流量。也称为「交通能量」。
《国语辞典》:公路运输(公路运输)  拼音:gōng lù yùn shū
在公路上利用车辆、人力、兽力等来运输人员或物品的运输方式,称为「公路运输」。
《国语辞典》:雷多公路  拼音:léi duō gōng lù
民国三十三年底,我国军队在缅甸作战,修筑打通中印地上运输的补给线。此公路由印度阿萨密省的雷多为起点,横跨更的宛河、胡康河,穿越孟关,经密芝那而达八莫,转至滇边腾冲,与滇缅公路衔接。因美国史迪威将军领导作战,故也称为「史迪威公路」。
《国语辞典》:北部滨海公路(北部滨海公路)  拼音:běi bù bīn hǎi gōng lù
台湾最北缘的海岸公路。由淡水经金山、基隆、福隆、头城到苏澳,为省二号公路,通称为「北滨公路」。其中自新北市瑞芳区南雅里迄宜兰县头城镇梗新里为国定东北角海岸风景特定区,为观光旅游胜地。缩称为「北滨」。
《国语辞典》:北部横贯公路(北部横贯公路)  拼音:běi bù héng guàn gōng lù
位于台湾北部的东西横贯公路。原称为「大溪栖兰线」。从桃园市大溪区起,经复兴、高坡、巴棱、池端到栖兰和宜兰梨山线相接,全长九十一点五公里,联络台湾北部东、西的运输,沿途风景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