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告状(告狀)  拼音:gào zhuàng
1.诉说事件的状况。《魏书。卷一五。昭成子孙列传。秦王翰》:「遂留闻召,恐发,踰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
2.请求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红楼梦》第一五回:「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状起来。那张家急了,只得著人上京来寻门路。」
3.向某人的尊长或上级投诉某人的罪行。如:「他受到欺负,却因惧怕报复而不敢告状。」
《漢語大詞典》:洁正(潔正)
清白公正。 清 姚鼐 《太常寺卿莱阳赵公遗像赞》:“察才百端,首身洁正。”
《漢語大詞典》:徐杜
唐 徐有功 和 杜景佺 的并称。二人皆以治狱公正名世。新唐书·杜景佺传:“入为司刑丞,与 徐有功 、 来俊臣 、 侯思止 专治詔狱,时称‘遇 徐 杜 者生, 来 侯 者死。’”
《漢語大詞典》:优衷(優衷)
平允公正。宋书·孝武帝纪:“水陆捕採,各顺时月。官私交市,务令优衷。”
分類:平允公正
《漢語大詞典》:平肃(平肅)
公正严肃。北史·高道悦传:“詔曰:‘ 道悦 资性忠篤,稟操贞亮,居法树平肃之规,处諫著必犯之节。’”
分類:公正严肃
《漢語大詞典》:直刑
公正的刑罚。国语·晋语三:“上有直刑,君之明也。” 韦昭 注:“直刑,言刑杀得正。”
分類:公正刑罚
《國語辭典》:白脸(白臉)  拼音:bái liǎn
1.国剧角色中,白面人物多扮演奸臣,后遂以此泛指一般奸诈的小人。如:「这傢伙是位大白脸,要小心!」
2.对立两者中和善的一方。如:「为人父母教导小孩,要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白脸。」
《漢語大詞典》:底公
谓以公正自勉。底,通“ 砥 ”。新唐书·裴度传:“帝尝语:‘臣事君当励善底公,朕恶夫树党者。’”
《漢語大詞典》:偏酷
不公正而严酷。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六章:“既上承千万年之旧俗,中经数千年之礼教,下获偏酷之国法,外得无量数有强力之男党共守此私有独得至乐之良法,惟有协力维持,日筑之使高,凿之使深,加之使酷而已。”
《國語辭典》:包龙图(包龍圖)  拼音:bāo lóng tú
包拯的别称。参见「包拯」条。
《國語辭典》:包公  拼音:bāo gōng
包拯的别称。参见「包拯」条。
《漢語大詞典》:称亭(稱亭)
亦作“ 称停 ”。 称量平正。比喻公正,恰当。 宋 叶适 《除吏部侍郎谢表》:“驭下极称亭之审,待臣循理分之宜。”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六:“凡读古人文字,务须平心易气,熟参上下语脉,得其立言本意乃可,况语録出之信口,记之门人,非文字銖两称停者,而毛摘片词,傅会胸臆,可乎?”
《國語辭典》:遇物持平  拼音:yù wù chí píng
待人接物持公正的态度。宋。苏舜钦〈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上护军赐紫金鱼袋王公行状〉:「苟遇物持平,轻重判然于中矣。」
《漢語大詞典》:以紫乱朱(以紫亂朱)
《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 郑 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后以“以紫乱朱”比喻将奸邪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贤者。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长沙太守汝南致恽》:“ 歙 ( 欧阳歙 )於饗中用 延 ( 繇延 )为吏,以紫乱朱,大妨王命。”亦作“ 以紫为朱 ”。 明 刘基 《官箴中》:“俾好作恶,以紫为朱。”
《國語辭典》:置水之情  拼音:zhì shuǐ zhī qíng
汉时任棠置水一杯,晓悟庞参做官要保持清廉。典出《后汉书。卷五一。庞参传》。后表示人民期望为官者能清廉持正。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尽任棠置水之情,弘郭伋待期之信。」也作「置水之清」。
《國語辭典》:铁面无私(鐵面無私)  拼音:tiě miàn wú sī
公正严明而不偏私。《红楼梦》第一六回:「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