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0,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判案
咨呈
牒发
蠲纸
积牍
承转
钧颜
祗遵
正钞
覆本
关提
驾帖
送差
察照
笺札
《漢語大詞典》:判案
(1).谓政府官员批阅公文,处理政务。 唐 白居易 《诏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咏所怀》诗:“可怜病判案,何以醉吟诗?”新唐书·百官志二:“以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就牙牀小案子上,判案三道。”
(2).犹结论。 郭沫若 《文艺论集·艺术的评价》:“因为我们由同一的前提可以得到一个完全相反的判案。”
《國語辭典》:咨呈  拼音:zī chéng
一种公文。对可以用咨文而阶级略高的机关使用之。
《国语辞典》:牒发(牒发)  拼音:dié fā
用公文押送。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说的有半釐差错,牒发你城堭祠内,著你永世不得人身,罚在阴山,永为饿鬼。」
《漢語大詞典》:蠲纸(蠲紙)
(1). 唐 宋 时 杭州 、 温州 等地所造纸名。纸质洁白莹滑,故称。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临安 有鬻纸者,泽以浆粉之属,使之莹滑,谓之蠲纸。蠲犹洁也。:‘吉蠲为饎。’周礼:‘宫人除其不蠲。’名取诸此。”参见“ 蠲糨纸 ”。一说 吴越 钱氏 时,供此纸者蠲其赋役,故号“蠲纸”。见说郛卷二十引 宋 钱康公 《植跋简谈》
(2).以颁发免除赋役证书名义,向民间摊派供应的公文用纸。新五代史·杂传十八·何泽:“户部岁给蠲符,不可胜数,而课州县出纸,号为‘蠲纸’。 泽 上书言其敝, 明宗 下詔悉废户部蠲纸。”参见“ 蠲符 ”。
《漢語大詞典》:蠲符
免除赋役的凭证。新五代史·杂传十八·何泽:“ 五代 之际,民苦於兵,往往因亲疾以割股,或既丧而割乳庐墓,以规免州县赋役。户部岁给蠲符,不可胜数。”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唐 户部有蠲符, 开元 四年,敕诸郡取紧厚纸,背皆书某州某年及纸次第,长官管干同署印记,竝送朝集,使上户部本部官掌纳,依次第用之,其贵重如此。一云,在 唐 凡造此纸户,与免本身力役,故以蠲名。”
《漢語大詞典》:积牍(積牘)
累积的公文。牘,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后世泛称公文。 明 袁宏道 《乞改稿一》:“矧今呻吟牀笫……尚安能任兹剧邑,消尘案之积牘,理已棼之乱丝哉?” 明 袁宏道 《乞改稿二》:“职思县务荒废,久卧非体,于初十日勉出后堂,料理积牘。”
《國語辭典》:承转(承轉)  拼音:chéng zhuǎn
1.上下级间公文的转送。
2.作文章时承接转折上下文。《红楼梦》第四八回:「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
《国语辞典》:钧颜(钧颜)  拼音:jūn yán
书信、公文中对仕宦者的尊称。如:「拜别钧颜,数月于兹。」
《國語辭典》:祗遵  拼音:zhī zūn
敬遵、敬从。《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详文赘说》:「勒令追解,自应祗遵。」
分類:公文
《漢語大詞典》:正钞(正鈔)
公文的正式抄本。《清会典事例·都察院·发钞》:“凡本章命下,事属某部院者,由某科即日钞清汉文諭旨,发交某部为正钞;如一事关涉数处者,将本章送於别科转发为外钞。”
《漢語大詞典》:覆本
审批核准公文。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那刑部尚书 许论 ,是箇罢软没用的老儿,听见 严 府分付,不敢怠慢,连忙覆本,一依 杨 路 二人之议。”
《國語辭典》:关提(關提)  拼音:guān tí
向其他机关提人提物的文书。《儒林外史》第四五回:「现今无为州有关提在此,你说你不曾到过,你且拿去自己看。」
《國語辭典》:驾帖(駕帖)  拼音:jià tiè
明代厂卫逮捕人犯的凭据,由刑部签发。《明会要》卷六七:「厂卫有所逮,必取原奏情事送刑部发签驾帖。驾帖发下,须从刑科批定。若科中遏止,即主上亦无如之何。」《明史。卷九四。刑法志二》:「近者中外提人,止凭驾帖,既不用符,其伪莫辨,奸人矫命,何以拒之?」
《漢語大詞典》:送差
(1).指为上级差官送行。《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至於那些营官、哨官、千爷、副爷,他的功名大都从钻营奔竞而来,除了接差,送差,吃大烟,抱孩子之外,更有何事能为?”
(2).指递送公文、书信的差役。 王西彦 《风雪》四:“送差趴在桌上敲小锣儿,嘡嘡嘡,嘡嘡嘡,敲得他爹心儿开花啦。老头子体体面面地赏了送差的钱。”
(3).指送信当差。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 老孙头 跟到门外,冲那送差的民兵叫道:‘加小心呀,别叫他走近那棵榆树。’”
《國語辭典》:察照  拼音:chá zhào
考察鉴知。《晋书。卷七三。庾亮传》:「而值天高听邈,未垂察照。」
《國語辭典》:笺札(箋札)  拼音:jiān zhá
信函。也称为「笺牍」。
分類:书信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