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公众(公眾)  拼音:gōng zhòng
泛指一般人民、群众。如:「警察要保护公众的安全。」
《国语辞典》:公众参与(公众参与)  拼音:gōng zhòng cān yù
对于公共事务、公众生活等,主事权责机关和其他相关权责机关,以及社会大众之间的共同参与跟决策,共负责任与共享成果。
《国语辞典》:公众传播(公众传播)  拼音:gōng zhòng chuán bò
一群对社会某些问题持有某种态度的人们,藉著大众媒介交换意见或态度。
《国语辞典》:公众人物(公众人物)  拼音:gōng zhòng rén wù
常常出现在公共场合或传播媒体中的人物,如政治人物、演艺人员、体育明星等。
《国语辞典》:公众卫生(公众卫生)  拼音:gōng zhòng wèi shēng
关于公众健康的方法。如:「公众卫生需要大家共同来遵守。」
分类:公众健康
《漢語大詞典》:公众投资基金
由社会上众多投资者出资,交由基金管理部门统一经营的投资方式。这种基金有严格的管理办法,由专家进行投资决策,经过组合投资于债券、股票、房地产等,盈利按出资比例分配。因比较安全可靠,风险较小,适合于广大员工的小额投资。
《國語辭典》:公共  拼音:gōng gòng
众人共有。如:「公共汽车」。《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横竖你们中国的地方是大家公共的,现在山东地方就是我们本国势力圈所到的去处。」
《國語辭典》:公议(公議)  拼音:gōng yì
1.众人的评论、公断。《红楼梦》第六八回:「大家公议了,我既不贤良,又不容丈夫娶亲买妾,只给我一纸休书,我即刻就走。」
2.关于国家的事情,以公共利益为标准而评议,称为「公议」。
《國語辭典》:公义(公義)  拼音:gōng yì
公正的义理。如:「他好打不平,看到不合公义的事情,就会挺身而出。」《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法正传。法正》:「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
《國語辭典》:公论(公論)  拼音:gōng lùn
公众或公正的评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王曰:『噫!其自有公论。』」《三国演义》第五一回:「都督此言,甚是公论。」
《漢語大詞典》:公言
(1).公开谈论。史记·孝文本纪:“ 宋昌 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魏书·刘昶传:“ 高祖 曰:‘国家本来有一事可慨。可慨者何?恒无公言得失。’” 明 唐顺之 《钝斋吴公墓碣铭》:“独念先君性刚直,耻为譎祕媕婀之态,其遇事虽不关己利害,亦公言激发无所避。”
(2).公众的言论。 唐 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明 杨慎 词品·吴梦窗:“ 阴 君 焕 序其辞云:求辞於吾 宋 ,前有 清真 ,后有 梦窗 。此非 焕 之言,四海之公言也。”
《國語辭典》:公所  拼音:gōng suǒ
处理某一地区公众事务的场所。如市公所、乡公所、镇公所。
《國語辭典》:舆论(輿論)  拼音:yú lùn
代表公众意见的言论。如:「国际舆论」、「社会舆论」。《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
《漢語大詞典》:公望
(1).可与三公的重要职位相称的名望。南史·谢举传:“上曰:‘ 举 非止歷官已多,亦人伦仪表,久著公望,悵恨未授之。’” 唐 白居易 《除许孟容河南尹兼常侍制》:“某官 许孟容 才志甚大,言论甚高,在臺阁间蔼然公望。”
(2).公众的希望;公众中的声望。 唐 韩愈 《举张正甫自代状》:“﹝ 张正甫 ﹞久处散地,实非所宜,乞以代臣,以副公望。” 金 王若虚 《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节度﹞治声甚美,公望甚重。”
《國語辭典》:公意  拼音:gōng yì
全体或多数人的意思。如:「政府的施政措施,应以全国人民的公意为依归。」
《漢語大詞典》:乡评(鄉評)
乡里公众的评论。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世说新语·言语“ 王武子 孙子荆 ”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乡人 王济 ,豪俊公子,为本州大中正,访问 宏 为乡里品状, 济 曰:‘此人非乡评所能名。吾自状之曰:天才英特,亮拔不羣。’” 宋 陆游 《答廖主簿发解启》:“伏惟某官文高艺圃,行著乡评。” 清 阎尔梅 《村居杂咏》:“美人愁国色,君子慎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