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38,分15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八荒
八极
七八
八人
八万
八卦
八座
八尺
百八
八表
八分
二八
八音
八方
八骏
《國語辭典》:八荒  拼音:bā huāng
1.极僻远的地方。《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
2.天下。汉。贾谊 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分類:八方荒远
《國語辭典》:八极(八極)  拼音:bā jí
1.天下至远之地。《荀子。解蔽》:「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夫恶有蔽矣哉。」《后汉书。卷二。孝明帝纪》:「封泰山,建明堂,立辟雍,起灵台,恢弘大道,被之八极。」
2.神话传说中的神仙。《西游记》第七回:「玉帝传旨,即著雷部众神,分头请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万圣,来此赴会,同谢佛恩。」
《國語辭典》:七八  拼音:qī bā
1.十之七八,七八成。元。秦𥳑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可怜我也万苦千辛度命咱,现如今心似油煠,肉似钩搭,死是七八,那个提拔!」
2.可能、大概。元。无名氏《符金锭》第三折:「伺候著,七八丢下绣球儿来也。」《金瓶梅》第五八回:「大爷,这咱晚七八有二更,放了俺每去罢了。」
《骈字类编》:八人
唐 元稹 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 九陌争驰好鞍马,八人同著䌽衣裳。
《韵府拾遗 真韵》:周礼条狼氏掌执鞭以趋辟王出入则八人夹道公则六人侯伯则四人子男则二人
分类:八人
《骈字类编》:八万(八万)
宋 苏轼 赠东林总长老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國語辭典》:八卦  拼音:bā guà
1.《易经》中八个基本卦名。相传为伏羲氏所作,由阴(⚋)、阳(⚊)二爻组合而成,三爻成卦,以象徵宇宙结构及诸事的变化。八卦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易经。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平御览。卷九。天部。风》引王子年《拾遗记》:「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
2.閒言閒语,道人长短之意。本为香港地区的流行用语,后台湾亦沿用之。如:「团体中只要有人喜欢八卦,是非必多。」
3.也指胡乱的传言。如:「影星八卦」、「八卦报」。
《國語辭典》:八座  拼音:bā zuò
古代中央政府的八位高级官吏:(1)汉以六曹尚书及一令、一仆为八座。(2)魏以五曹、一令、二仆为八座。见《宋书。卷三九。百官志上》。(3)隋、唐以左右仆射、六尚书为八座。见《晋书。卷二四。职官志》。后世遂为高官的通称。《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廷秀弟兄俱官至八座之位,至今子孙科甲不绝。」
《骈字类编》:八尺
唐 杜甫 奉寄李十五秘书二首 其二 行李千金赠,衣冠八尺身。
《韵府拾遗 陌韵》:周书李弼传太祖谓㯹曰但使胆决如此何必须要八尺之躯也
分类:八尺
《骈字类编》:百八
晋书地理志:光武投戈之岁,郡国并省者八。建武十一年,省州牧,复为刺史,员十三人,省朔方刺史,合之于司隶,而郡国百有八焉。云笈七签古龙虎歌:生成数极一百八,阴气相从自然结。贾岛赠圆上人诗见一双下。
《國語辭典》:八表  拼音:bā biǎo
八方以外。指极远的地方。《晋书。卷六八。王敦传》:「今皇祚肇建,八表承风,圣恩不终,则遐尔失望。」晋。陶渊明〈归鸟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國語辭典》:八分  拼音:bā fēn
1.书体名。为秦代隶体的一种笔法,相传为王次仲所创,说法多种,常见的有:一、言八宜训背,笔势左右分布相背,有如八字。见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论书一。历下笔谭》。二、有以二分似隶,八分似篆,介于篆隶之间,故称为「八分」。见《雅俗稽言。卷三二。字学。八分》引《书苑文姬说》。也称为「八分书」、「分书」。
2.汉隶的别称。魏晋以后的楷书称为「隶书」,为避免混淆,称当时通行且有波磔的汉隶为「八分」。蔡邕所书的《熹平石经》为八分的正则。也称为「汉隶」。
3.事情接近完满的状态。如:「这事的进展没有十分,也有八分了。」
《國語辭典》:二八  拼音:èr bā
1.十六人。《左传。襄公十一年》:「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镈磬,女乐二八。」
2.少女十六岁。唐。白居易秦中吟。议婚〉:「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老夫有一末堂幼女,年方二八。」
3.阴历每月十六日。南朝宋。鲍照玩月城西门解中〉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4.上古时期的干才,即八元、八恺的合称。参见「八元」、「八恺」条。《后汉书。卷五九。张衡列传》:「幸二八之选虞兮,喜傅说之生殷。」《魏书。卷六○。列传。韩麒麟》:「显宗曰:『臣闻君不可以独治,故设百官以赞务。陛下齐踪尧舜,公卿宁非二八之俦。』」
5.佛教上指密教以十六数表圆满无尽,故称为「二八」。唐。迦才〈净土论序〉:「然则二八弘规,盛乎西土。」
《國語辭典》:八音  拼音:bā yīn
1.古代乐器分类,依制作材料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类。如钟属金,磬属石,琴、瑟属丝,箫、笛属竹,笙属匏,埙属土,鼓属革,柷、敔属木。《书经。舜典》:「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南朝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五色相宣,八音协畅。」
2.客家音乐的器乐合奏曲,多以唢呐为主旋律乐器。
《國語辭典》:八方  拼音:bā fāng
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的总称,一般用来指所有的方向。《后汉书。卷六六。陈王列传。陈蕃》:「谬言出口,则乱及八方。」《三国志。卷六五。吴书。王楼贺韦华传。贺邵》:「四海延颈,八方拭目,以成康之化必隆于旦夕也。」
《國語辭典》:八骏(八駿)  拼音:bā jùn
1.周穆王的八匹良马。相传周穆王曾驰八骏马往谒西王母:(1)《穆天子传》作赤骥、盗骊、白义、踰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列子。周穆王》:「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东晋。郭璞。注:「皆毛色以为名也,后有渠黄、踰轮、盗骊、山子为八骏。」(2)晋王嘉的《拾遗记》作绝地、翻羽、奔霄、越影、踰辉、超光、腾雾、挟翼。
2.泛指骏马。唐。李商隐 瑶池诗:「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