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全豹  拼音:quán bào
全部、整体。《聊斋志异。卷八。司文郎》:「适领一艺,未窥全豹。」
分類:全貌全体
《漢語大詞典》:举坐(舉坐)
亦作“ 举座 ”。 犹满座。指全体在座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桓公 坐有参军椅,烝薤,不时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终不放,举坐皆笑。”按,太平御览卷九七七引此文“椅”作“猗”,注云:“音覊,箸取物也。”《通俗文》:“以箸取物曰敧。”则字本作“敧”。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晋 之 王导 ,可谓元臣,每与客言,举坐称善。”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一:“他那悲壮的歌声,震动了每个人的心弦,使举座为之感动。”
《国语辞典》:特称(特称)  拼音:tè chēng
1.特指某事物中的一部分而非全体。相对于全称而言。
2.特别的称谓或名称。
《漢語大詞典》:工休
①指工作一阶段的休息:~日ㄧ全体司机放弃~运送旅客。②指工间休息:~时,女工们有的聊天,有的打毛衣。
《漢語大詞典》:纯牺(純犧)
古时用于祭宗庙的纯色全体牲畜。文选·宋玉〈高唐赋〉:“进纯牺,祷璇室。” 吕延济 注:“谓纯色牺牲也。”
《漢語大詞典》:牺牷(犧牷)
(1).指古代祭祀时,天子用的纯色牲和诸侯用的全体之牲。礼记·祭义:“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养兽之官。及岁时,斋戒沐浴而躬朝之,牺牷祭牲,必於是取之,敬之至也。” 孔颖达 疏:“牺,纯色,谓天子牲也。牷,完也,谓诸侯牲也。”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宗庙曰芻豢,山川曰牺牷。” 卢辩 注:“纯曰牺,体完曰牷。”
(2).泛指祭祀用的牲畜。管子·形势:“牺牷圭璧,不足以饗鬼神。”墨子·天志下:“焚烧其祖庙,攘杀其牺牷。” 清 龚自珍 《侑神之乐歌》:“小大稽首,以攘牺牷。”
《漢語大詞典》:阖坐(闔坐)
亦作“ 闔座 ”。 全体在座的人。 明 刘基 《牡丹会诗序》:“虽翫赏日至而未尝有闔坐皆文章大夫如今日之集者。盍各为歌诗以为他日之雅谈乎!”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张云门书印谱后:“ 袁 曰:‘水晶宫道人’,政可对‘玛瑙寺行者’。闔座絶倒。”
分類:全体在座
《漢語大詞典》:肩尻
肩膀和屁股。借指人或牲物的全体。庄子·达生:“十日戒,三日齐,藉白茅,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则汝为之乎?”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风》诗:“我当卖剑买牲牢,再埽灵宇陈肩尻。”
《漢語大詞典》:全会(全會)
全体会议的简称。 毛泽东 《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我建议,要在各国党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全会上谈这个问题,要在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上谈这个问题。”《解放日报》1984.9.26:“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是去年十月在 北京 举行的。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
《漢語大詞典》:灵昧(靈昧)
犹言贤、不肖。借指全体人民。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庆江皇后正位章》:“休遍函夏,誉殷灵昧。”
《国语辞典》:绣眼(绣眼)  拼音:xiù yǎn
动物名。鸟纲雀形目鸣禽类。全体绿色,眼亦绿,四周环以白毛,腹下灰白,嘴尖而青黑,性温良,可饲畜之。
《國語辭典》:全称(全稱)  拼音:quán chēng
完整的名称、称呼。如消基会的全称为「消费者文教基金会」。
《國語辭典》:象徵  拼音:xiàng zhēng
以有形的事物来表现无形的观念。即对任何一种抽象的观念、情感与看不见的事物等,都不直接予以指明,而根据理性的关联、社会的约定,从而透过某种意象为媒介,间接加以陈述的表达方式。
《国语辞典》:民主国(民主国)  拼音:mín zhǔ guó
实行民主政体的共和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所共有。
《國語辭典》:机组(機組)  拼音:jī zǔ
1.由几种不同的机器组成的一组机械,能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如汽轮发电机是由发电机和其他设备组成。
2.飞机上所有工作人员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