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6,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照彻
开泰
艳阳天
炯然
华旦
佛光
复旦
回回
金容
暧昧
皓然
朗然
韡韡
赫曦
失明
《漢語大詞典》:照彻(照徹)
(1).透明晶莹。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又有仙人桃,其色赤,表里照彻,得霜即熟。” 宋 张耒 《大礼庆成赋》:“潢流汪洋,碧玉照彻。”
(2).犹照亮。谓使光明透过黑暗而遍照。 巴金 《雨》三:“他们有什么力来照彻这个黑暗世界呢?”
《國語辭典》:开泰(開泰)  拼音:kāi tài
运气亨通。《晋书。卷六八。顾荣传》:「弘九合之勤,雪天下之耻,则群生有赖,开泰有期矣。」
《國語辭典》:艳阳天(豔陽天)  拼音:yàn yáng tiān
风和日丽的春天。唐。杜甫 数陪章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诗舫戏为艳曲二首之一:「竞将明媚色,偷眼艳阳天。」宋。欧阳修 玉楼春。酒美春浓花世界词:「莫教辜负艳阳天,过了堆金何处买。」
《漢語大詞典》:炯然
亦作“烱然”。
(1).明亮貌。光明貌。法苑珠林卷八二:“见小光烱然,状若荧火。” 唐 柳宗元 《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谢抚问启》:“精诚之至,炯然如日。” 明 唐顺之 《题大营驿》:“盖侯之心尚炯然在宇宙间未死也,固不係乎石之勒与不勒。”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第一场:“﹝ 曹操 ﹞目光更加炯然。”
(2).明白貌。 唐 柳宗元 《惩咎赋》:“奉訏謨以植内兮,欣余志之有获;再徵信乎策书兮,谓炯然而不惑。”炯,一本作“ 耿 ”。 清 张履 《〈意苕山馆诗〉序》:“君目击祸衅,所为纪灾纪事又累数十章,诚使当涂诸君子见之,怛然有所伤,炯然知所戒。”
(3).健旺貌。 明 袁宗道 《邹翁寿序》:“大父不出户数年,而神炯然。”
《漢語大詞典》:华旦(華旦)
吉日良辰;光明盛世。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恭维右丞,维岳降神,仪我华旦。” 宋 曾巩 《进奉元丰元年同天节功德疏状》:“矧属熙朝,实标华旦,是敢虔遵象教,恭啟法筵,倾率土之欢心,祝后天之遐算。” 宋 陆游 《贺皇帝表》:“臣等身逢华旦,目覿弥文,燕至祀禖,行庆则百男是祐;鷄鸣同寝,敢祝於万年之休。”
《漢語大詞典》:佛光
(1).佛所带来的光明。佛教认为佛的法力广大,觉悟众生犹如太阳破除昏暗,故云。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中:“金山晃然,魔光佛光,自观他观,邪正混杂。”
(2).谓佛像上空呈现的光燄。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八:“ 五臺山 佛光,其传旧矣。《唐穆宗实録》: 元和 十五年四月四日, 河东 节度使 裴度 奏: 五臺山 佛光寺 侧,庆云现,若金仙乘狻猊,领其徒千万,自巳至申乃灭。”
(3).指佛像表面的光泽。 明 李贽 《与城老》:“﹝寺庙﹞既幸落成,佛光灿然。”
(4).也称“峨眉宝光”。太阳相对方向处的云层或雾层上围绕人影的彩色光环。人背太阳而立,光线通过云雾区小水滴经衍射作用所致。常见于山区,我国 峨眉山 最常见。
《國語辭典》:复旦(復旦)  拼音:fù dàn
天明,再一日。无名氏〈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唐。白居易〈曲江早秋〉诗:「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复旦。」
分類:光明天明
《國語辭典》:回回  拼音:huí hui
1.迂回转折的样子。唐。杜甫〈法镜寺〉诗:「回回山根水,冉冉松上雨。」
2.每次。唐。王建〈乌夜啼〉诗:「一飞直欲飞上天,回回不离旧栖处。」
3.古时称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
《漢語大詞典》:金容
(1).指金光明亮的佛像面容。 南朝 齐 王融 《法乐辞》之三:“金容涵夕景,翠鬢佩晨光。” 隋 江总 《优填像铭》:“毫光此遇,法相今逢,眸云齿雪,月貌金容。”《敦煌变文汇录·维摩诘经菩萨品变文(甲)》:“金容现而日月藏暉,神力呈而乾坤振动。”
(2).对神的尊称。《封神演义》第五八回:“弟子奉师命,特恳金容大发慈悲,救援无辜生灵。”
《國語辭典》:暧昧(曖昧)  拼音:ài mèi
1.含混不清、幽暗不明。《晋书。卷三四。杜预传》:「臣心实了,不敢以暧昧之见,自取后累。」
2.行为不光明磊落,有不可告人的隐私。如:「他们之间似乎有暧昧的行为存在。」
《高级汉语词典》:皓然
光明正大之气
《漢語大詞典》:朗然
(1).光明貌。初学记卷十九引《卫玠别传》:“昨与吾外甥并坐,烱然若明珠之在我侧,朗然来映人。”《隋书·天文志上》:“月盛之时,虽有重云蔽之,不见月体,而夕犹朗然,是月光犹从云中而照外也。”
(2).清澈貌;明白貌。吕氏春秋·士容:“士不偏不党,柔而坚,虚而实,其状朖然不儇,若失其一。” 陈奇猷 校释:“朖为朗本字,见説文……谓中心清澈而无巧慧,即中心虚静而无巧诈之意。”南史·陆慧晓传:“ 慧晓 心如照镜,遇形触物,无不朗然。”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四折:“我一闻其言,心下朗然省悟。” 沈从文 《边城》十:“地位非常之好,从窗口望出去,河中一切朗然在望。”
(3).疏朗貌。 俞樾 茶香室丛钞·东坡像引 清 毛奇龄 《西河杂笺》:“鼻垂圜根细,而鬚朗然。”
(4).形容声音响亮。说郛卷三十引 元 无名氏《隽永灵》:“诸神皆赋一韵,且各删润雕改商确,又久之遂毕,朗然诵之。”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 梦覘 咏仙女诗,声朗然出风雨外。” 许杰 《赌徒吉顺》下:“两面夹住的高墙的回音,格外朗然。”
《國語辭典》:韡韡  拼音:wěi wěi
光明盛大的样子。《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漢語大詞典》:赫曦
亦作“ 赫羲 ”。亦作“ 赫爔 ”。
(1).炎暑炽盛貌。 三国 魏 曹植 《诰咎文》:“炎旱赫羲,飈风扇发。”文选·潘岳〈在怀县作〉诗之一:“初伏启新节,隆暑方赫羲。” 张铣 注:“赫曦,炎盛貌。” 唐 张九龄 《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诗:“缅然万里路,赫曦三伏时。”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二:“并为大岭阴,曾无赫曦煖。”
(2).显赫貌。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缅吾祖之赫羲,帝 高阳 之玄胄。” 南朝 梁 江淹 《萧拜太尉扬州牧表》:“名爵赫曦,僶俛优泰。”
(3).光明貌。 宋 司马光 《次韵和冲卿中秋陇月》:“岂无锦幄翠帘垂,匝树明灯正赫曦。”
(4).指太阳。
(5).指阳光。 明 高攀龙 《答南皋四》:“读先生合编,竟先生之言,如赫曦透体。”
《國語辭典》:失明  拼音:shī míng
眼睛丧失了视力。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左丘失明,厥有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