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那许(那許)
怎么允许。 宋 朱敦儒 《好事近·渔夫词》:“此心那许世人知,名姓是虚假。”
如许。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中:“ 徐师川 亦尝咏雪云:‘积得重重那许重,飞时片片又何轻?’”
分類:如许允许
《漢語大詞典》:开纳(開納)
(1).广泛采纳。晋书·张寔传:“偃聪塞智,开纳羣言。”
(2).见“ 开内 ”。
(3).接纳,允许往来通好。 宋 王安石 《与赵卨龙图书》:“议者多言遽欲开纳西人,则示之弱,彼或崛强。以事情料之,殆不如此。” 宋 陆游 《蜡弹省札》:“应有据以北州郡归命者,即其所得州郡,裂土封建……机会之来,时不可失,各宜勇决,以称朝廷开纳之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朝廷开纳 夏国 ,本欲宽财息民。”
《漢語大詞典》:开内(開内)
亦作“ 开纳 ”。 使开悟接受。荀子·荣辱:“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见之耳……君子非得埶以临之,则无由得开内焉。”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季敬姜:“推而往引而来者,综也。综可以为开内之师主。”新唐书·段平仲传:“羣臣畏帝苛察,无敢言。 平仲 常曰:‘上聪明神武,但臣下畏怯,自为循默耳。使我一日得召见,宜大有开纳。’”
分類:开悟接受
《國語辭典》:容止  拼音:róng zhǐ
1.仪容举止。《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有一沙门,容止独秀,举众往目,皆莫识焉。」《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观虞姬之容止,知治国之佞臣。」
2.收留。《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过期不出,沙门身死,容止者诛一门。」
《國語辭典》:作兴(作興)  拼音:zuò xīng
1.兴办、发起。《红楼梦》第三七回:「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著你作兴起来。」《红楼梦》第七○回:「咱们的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人作兴。」
2.抬举、推崇。《醒世恒言。卷二六。薛录事鱼服證仙》:「若非我将吴下旧谱传授与你,看你整治些甚样肴馔出来?能使各位爷这般作兴你?」《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只因上年国子监里有一位虞博士,著实作兴这几个人。」
3.流行、盛行。《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只因宋时极作兴是个元宵,大张灯火,御驾亲临,君民且乐。」《文明小史》第八回:「我们外国规矩,是向来不作兴送客的。」
4.或许、可能。《文明小史》第二五回:「这作兴赵宣子的家人们听见的。」《老残游记》第七回:「只因大盗相传有这个规矩,不作兴害镖局的。」
5.凑热闹。《荡寇志》第一一回:「李逵叫道:『阿也也!让你们去罢,我是不要作兴。』」
6.照顾、促成。《醒世姻缘传》第一五回:「不过是每人作兴了千把银子,扶持了个飞过海的前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一二回:「这个陈侍郎老大有些不足天师处,心上分明要去作兴那个僧家。」
7.应该、可以。《海上花列传》第二三回:「话出了嘴,一世勿作兴忘记格。」
《國語辭典》:开放(開放)  拼音:kāi fàng
1.释放。《书经。多方》汉。孔安国。传:「开放无罪之人,必无枉无纵,亦能用劝善。」
2.取消不必要的禁制,任人自由活动。如:「开放参观」、「开放言论自由。」
3.花开。如:「春天一到,百花纷纷开放。」
《國語辭典》:马道(馬道)  拼音:mǎ dào
旧时校场或城墙上驰马的道路。《北史。卷四三。郭祚传》:「时议定新令,诏祚与侍中、黄门参议刊正。故事、令、仆、中丞驺唱而入宫门,至于马道。」
《漢語大詞典》:幸许(幸許)
赐允,允许。《史记·秦始皇本纪》:“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分類:允许
《國語辭典》:乱伦(亂倫)  拼音:luàn lún
1.破坏人伦道德、社会常规。
2.亲属之间发生不正当的性关系。
《國語辭典》:不准  拼音:bù zhǔn
不允许、不答应。《水浒传》第二六回:「那妇人已知告状不准,放下心,不怕他。」《文明小史》第一五回:「如今好容易有了这个机会,有姚老夫子带著同到上海,可以大大的见个什面,偏偏又碰著这位老太太,不准我们前去,真正要闷死我了。」
《國語辭典》:不准(不準)  拼音:bù zhǔn
1.不正确、不准确。如:「毕竟是几十年的老钟,已经走得不准了。」
2.不允许、不充当。《红楼梦》第六六回:「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漢語大詞典》:许和
允许,答应。例如:登即相许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分類:允许答应
《國語辭典》:容许(容許)  拼音:róng xǔ
1.允许。唐。王建〈初到昭应呈同僚〉诗:「同官若容许,长借老僧房。」
2.或许。如:「这种事情在外国容许常有,在中国却很少见。」
《漢語大詞典》:请止(請止)
(1).请求停止,请求罢休。荀子·宥坐:“ 孔子 为 鲁 司寇。有父子讼者, 孔子 拘之,三月不别。其父请止, 孔子 舍之。”
(2).犹言请允许中止交往。请,敬辞。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蘧子 ﹞至,谓八人者曰:‘吾见 申叔 ,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知我者如夫子则可;不然,请止。’” 杜预 注:“止,不相知。”
(3).犹言请允许留下。请,敬辞。左传·成公十六年:“ 唐苟 谓 石首 曰:‘子在君侧,败者壹大。我不如子,子以君免,我请止。’乃死。”
《漢語大詞典》:一许(一許)
(1).如此;如许。 宋 范成大 《正月十日夜大雷震》诗之一:“但要蛰虫启户,何须一许震惊?”
(2).一经允许。朱子语类卷八三:“今 驪姬 一许他中立,他事便了。”
《漢語大詞典》:从许(從許)
依从允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南史·刘瓛传:“昔人有以冠一免,不重加於首,每谓此得进止之仪。又上下年尊,益不愿居官次废晨昏也。先朝为此,曲申从许,故得连年不拜。”
分類:依从允许
《漢語大詞典》:开从(開從)
旧谓开恩允许。 宋 苏舜钦 《杜公求退第一表》:“金口曲加於奬慰,玉色已形於开从。”
分類: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