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082,分40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僧史
唐僧
僧夏
云僧
僧阁
异僧
非僧
岩僧
供僧
僧衲
僧独
岳僧
僧残
番僧
粥饭僧
《漢語大詞典》:僧史
佛教的历史。 唐 严维 《哭灵一上人》诗:“禪林枝干折,法宇栋梁倾,谁復修僧史,应知传已成。” 宋 赞宁 撰有《僧史略》三卷,记述佛教的诞生、流变,以至三宝住持等的起源。
《漢語大詞典》:唐僧
玄奘 的俗称。 唐 代著名高僧,民间传说及《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中称“唐僧”。参见“ 唐僧取经 ”。
《漢語大詞典》:唐僧取经(唐僧取經)
唐 代高僧 玄奘 赴 天竺 (印度)求经,历时十七年,回国后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宋 元 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 元 吴昌龄 《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曾演义其事。自 明 吴承恩 《西游记》小说行世,“唐僧取经”遂成为 中国 民间妇孺皆知的故事。
《漢語大詞典》:僧夏
(1).指僧尼受戒后的年数。夏,夏腊。 唐 白居易 《东都十律大德长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尚荼毗幢记》:“ 大和 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终於本院,报年八十六,僧夏六十五。” 清 钱谦益 《天童密云禅师悟公塔铭》:“世寿七十七,僧夏四十四。”
(2).本谓僧尼于夏日就禅刹挂单,引申指寺庙。 金 元好问 《宝岩纪行》诗:“兹山缘未了,僧夏容宿留;终当丐餘年,奇探尽云岫。”
《漢語大詞典》:云僧(雲僧)
行脚僧。 唐 无可 《过杏溪寺寄姚员外》诗:“云僧随树老, 杏 水落江流。” 五代 齐己 《和郑谷郎中幽栖之什》:“静倚云僧杖,孤看野烧星。” 宋 朱熹 《送许顺之南归》诗:“几年江海事幽寻,偏与云僧话此心。”
分類:行脚僧
《漢語大詞典》:僧阁(僧閣)
寺院楼阁。 明 王思任 《净慈寺》诗:“巖竹支僧阁,泉花蹴客衣。”
分類:寺院楼阁
《韵府拾遗 蒸韵》:异僧(异僧)
西湖志馀文喜禅师初参仰山山令典常住一日有异僧求齐食喜减已分馈之山预知问曰适来果何人汝给食否答曰辍已回施山曰汝大利益
《韵府拾遗 蒸韵》:非僧
西湖志馀济颠者本名道济年七十三岁人赞曰非俗非僧非凡非仙
《骈字类编》:岩僧(岩僧)
唐 杜荀鹤 题江山寺 沙鸟多翘足,岩僧半露肩。
《漢語大詞典》:供僧
将财物等施舍给僧人。 宋 苏辙 《将游金山寄元长老》诗:“麤砂施佛佛欣受,怪石供僧僧不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僧三世报:“ 东朗 往 花山 求见 月律 师懺悔,师为礼水懺,且令以三十金供僧。”
《漢語大詞典》:僧衲
亦作“ 僧纳 ”。
(1).僧衣。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俄有一人荷插,负芋栗自外归,被髮,体皆黄毛,衣故败僧衲,直入坐土榻。”
(2).指穿衲衣为僧。 清 冯登府 《金石综例》卷二:“ 金 京兆府 《重修府学记》:‘僧纳四十六。’ 王 氏 昶 曰:‘纳即衲字,不云僧腊而云僧纳,谓其著衲衣四十六年也。’”
分類:僧衣
《韵府拾遗 屋韵》:僧独(僧独)
舒岫诗犬吠知客来岩栖见僧独
《骈字类编》:岳僧(岳僧)
唐 李咸用 友生携修睦上人诗见访 雪中敲竹户,袖出岳僧诗。
《國語辭典》:僧残(僧殘)  拼音:sēng cán
梵语Saṃghāvaśeṣa的音意合译。佛教戒律中罪科名,是仅次于被摈除僧团的罪。犯者须于僧众中忏悔,才能除罪。《四分律》卷三三:「复次,弟子若犯僧残,和尚当如法料理。」
《漢語大詞典》:番僧
即喇嘛僧。指西番之僧。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当时有一番僧,法名 浑寿罗 ,到此 武林郡 云游。”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塞上六歌:“因扮诸佛排闥以入而打之,故名之曰打鬼。今京师番僧寺,上元除夕亦为之。”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喇嘛打鬼》:“又以小番僧名 班第 者,衣彩胄,戴黑白头盔,手执綵棒,随意挥洒自如。”
分類:喇嘛
《國語辭典》:粥饭僧(粥飯僧)  拼音:zhōu fàn sēng
只会吃饭而不用心修行的僧人。比喻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新五代史。卷五四。杂传。李愚》:「废帝亦谓愚等无所事,常目宰相曰:『此粥饭僧尔!』以谓饱食终日,而无所用心也。」清。徐珂《清稗类钞。迷信类。蒋退庵梦罗汉》:「佛前两罗汉侍,拜其左。右以手招之曰:『彼粥饭僧耳,何足为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