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7,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放像
垂像
像胎
像片
喜像
行像
像心
后像
光像
幻像
尘像
本像
持像
僧伽像
写真像
《漢語大詞典》:放像
见“ 放象 ”。
《漢語大詞典》:放象
亦作“ 放像 ”。 仿效;依据。 汉 王充 论衡·实知:“放象事类以见祸,推原往验以处来事,贤者亦能,非独圣也。” 清 王筠 《菉友肊说》:“ 顾氏 本篆文,有以 大徐 本改之者,有以 段氏 説改之者,有放像鐘鼎以改之者。”
分類:仿效依据
《韵府拾遗 养韵》:垂像
抱朴子三光垂像者乾也厚载无穷者坤也
《國語辭典》:像胎  拼音:xiàng tāi
模样、样子。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你是个坏人伦的死像胎,你这般毁夫主畅不该!」元。高文秀《黑旋风。楔子》:「做多少家鞋弓袜窄,可怕不打扮得十分像胎。」也作「像态」。
分類:模样样儿
《國語辭典》:像片  拼音:xiàng piàn
照片、相片。也作「相片」
分類:照片
《漢語大詞典》:喜像
生时的画像。 宋 文天祥 《跋刘父老季文画像》:“一日,﹝ 刘季文 ﹞以其喜像来求赞。”
分類:生时画像
《漢語大詞典》:行像
(1).即行乐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 戴安道 中年画行像甚精妙。”参见“ 行乐图 ”。
(2).用宝车载着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种宗教仪式。也称行城。一般多在佛生日举行;西域也有在其他节日举行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每岁秋分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会集……诸僧伽蓝庄严佛像,莹以珍宝,饰之锦綺,载诸輦舆,谓之行像。”法苑珠林卷四一:“至四月八日, 成都 行像, 硕 ( 邵硕 )於众中匍匐作狮子形。”参阅 宋 赞宁 大宋僧史略卷二。
(3).塑像的一种方法。先塑成泥胎,再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这种方法塑像不但逼真,而且质地轻,故称“行像”。
《國語辭典》:行乐图(行樂圖)  拼音:xíng lè tú
以行乐为题材的图画。亦指人的肖像画。《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前日女婿上门,他举家都看个勾,行乐图也画得出在那里。」《儒林外史》第三○回:「宗老爷家一个小厮拿著一封书子,送一幅行乐图来求题。」简称为「行乐」。
《国语辞典》:像心  拼音:xiàng xīn
满意、高兴。《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因为要像心看著内眷,特特去学了那栉工生活,得以进入内室。」也作「像意」。
分类:满意高兴
《国语辞典》:后像(后像)  拼音:hòu xiàng
视觉刺激消失后,其产生的影像暂存的现象。后像保留时间的长短和刺激强度呈正比。可分为正后像与负后像。前者与原刺激的明度或色彩相似,后者的明度则与原刺激相反,且色彩互补。
《漢語大詞典》:光像
佛教语。对佛像的敬称。 唐 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大竿可为 赡部 光像处悬幡之竿。”
《漢語大詞典》:幻像
幻化虚像。例如:探险家被一条西北通道的幻像吸引。
分類:幻化
《骈字类编》:尘像(尘像)
宋 韩维 游龙门诗十二首 其八 利涉塔院 许公读书地,尘像一来拂。
《漢語大詞典》:本像
见“ 本象 ”。
《漢語大詞典》:本象
亦作“ 本像 ”。 原形。《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断白虎精传》:“虎精变作妇人体,化其本像喫生人。”《西游记》第六七回:“那怪物攛过山去,现了本象,乃是一条红鳞大蟒。”
分類:原形
《韵府拾遗 养韵》:持像
法苑珠林精进见佛像大喜辞亲出家持像入山取草为座一心谛观
《漢語大詞典》:僧伽像
指 唐 高僧 僧伽大师 塑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寺西南隅僧伽像,从来有灵,至今百姓上幡繖不絶。”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貌堂堂,声朗朗,头直上只少个圆光,却便似揑塑来的僧伽像。”参见“ 僧伽 ”。
《國語辭典》:僧伽  拼音:sēng qié
梵语saṁgha的音译。意为大众或会议。佛教用以指出家团体。《大智度论》卷三:「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
《漢語大詞典》:写真像(寫真像)
画像。《云笈七籤》卷五:“ 明皇 天宝 中,勑 李含光 於 太平观 造影堂写真像,用旌仙跡焉。”
分類: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