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倾向(傾向)  拼音:qīng xiàng
1.倚重、信赖。《明史。卷一八四。张元祯传》:「至则进学士,充经筵日讲官。帝甚倾向。」
2.偏向、趋向。如:「这孩子有爱好音乐的倾向。」、「事情开始有好转的倾向。」
《国语辞典》: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  拼音:píng jūn xiāo fèi qīng xiàng
整个经济的消费总额占所得的比例。是经济学家凯恩斯所率先使用的名词。平均消费倾向在短期会随所得的上升而递减,长期则维持不变。
《漢語大詞典》:倾向性(傾向性)
(1).文学艺术名词。指文学家、艺术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社会思想和对现实生活的爱憎情绪。
(2).泛指对某方面的爱憎倾向。如:他的讲话倾向性是十分明显的,还能听不出来?
《國語辭典》:西风(西風)  拼音:xī fēng
1.秋风。《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自冬涉春,讫无嘉泽,数有西风,反逆时节。」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二:「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2.西方国家的风尚或潮流。如:「西风东渐」。
《國語辭典》:趋向(趨向)  拼音:qū xiàng
1.倾向。如:「近来东欧政情有向民主迈进的趋向。」
2.趋炎附势。《旧五代史。卷六十三。唐书。张全义传》:「趋向者皆由径以希恩宠,全义不改素履,尽诚而已。」
《國語辭典》:倾心(傾心)  拼音:qīng xīn
1.衷心向往。唐。王勃送白七序〉:「天下倾心,尽当年之意气。」
2.尽心、诚心。《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大丈夫既遇明主,自当倾心相投。」《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丁戌见卢彊倾心付托时,也是实心应承,无有虚谬。」
《漢語大詞典》:倾葵(傾葵)
葵花倾向太阳。比喻忠诚。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论侠》:“孝道略尽,忠诚未孚,思欲报寸草之心,申倾葵之意。”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愿俱亡不负倾葵,肯偷生去学飞蓬?”参见“ 倾阳 ”。
《國語辭典》:中立  拼音:zhōng lì
1.居中站立。《大戴礼记。保傅》:「故成王中立而听朝,则四圣维之。」《宋史。卷一三八。乐志十三》:「圣子中立,臣工四环。」
2.处于对立的各方之间,不倾向任何一方。《国语。晋语二》:「吾秉君以杀太子,吾不忍;通复故交,吾不敢,中立其免乎?」《文明小史》第三五回:「现在俄日打仗的事,我们守定中立,那里容得插手?」
3.独立自主。《史记。卷一二三。大宛列传》:「单于死,昆莫乃率其众远徙,中立,不肯朝会匈奴。」
4.意志坚屹不摇。明。徐霖《绣襦记》第四一折:「尔李氏狎邪而白坚贞之志,波靡而励中立之行。」
《國語辭典》:偏向  拼音:piān xiàng
偏袒一方,不公正。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不争著你个陈良佐先登了举场,著人道我将你个最小的儿偏向。」《红楼梦》第七三回:「大约这些奶子们,一个个仗著奶过哥儿姐儿,原比别人有些体面。他们就生事,比别人更可恶,专管调唆主子,护短偏向。」
《國語辭典》:暗流  拼音:àn liú
潜伏在底部的潮水。唐。王勃 焦岸早行和陆四诗:「复嶂迷晴色,虚岩辨暗流。」也作「暗潮」。
《漢語大詞典》:倾葵(傾葵)
葵花倾向太阳。比喻忠诚。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论侠》:“孝道略尽,忠诚未孚,思欲报寸草之心,申倾葵之意。”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愿俱亡不负倾葵,肯偷生去学飞蓬?”参见“ 倾阳 ”。
《漢語大詞典》:倾阳(傾陽)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迴光,然终向之者,诚也。”后因以“倾阳”比喻忠诚或归顺。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赏月延秋桂,倾阳逐露葵。” 明 高启 《金进士葵轩》诗:“应有倾阳意,将军心正同。”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东西南北勤献曝,蛮夷戎狄竞倾阳。”
《國語辭典》:采色  拼音:cǎi sè
1.五色相间的颜色。《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采色炫耀,焕炳煇煌。」
2.神采气色。《庄子。人间世》:「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
《國語辭典》:心仪(心儀)  拼音:xīn yí
内心非常佩服仰慕。如:「心仪已久」。《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传》:「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
《漢語大詞典》:趋近
接近或接受一种刺激物或刺激情境的倾向
趋向或走向统一或一致
《漢語大詞典》:极性
物体在相反部位或方向表现出相反的固有性质或力量
对特定事物的方向或吸引力(如倾斜、感觉或思想);向特定方向的倾向或趋势
对两极或起电(如物体的)特定正负状态
《國語辭典》:论调(論調)  拼音:lùn diào
议论事理的态度与观点。如:「这是他对政治的一贯论调,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