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借镜(借鏡)  拼音:jiè jìng
以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的警惕。如:「历史上许多奋斗不懈的人物,可作为我们努力的借镜。」也作「借鉴」。
《國語辭典》:借鉴(借鑑)  拼音:jiè jiàn
以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的警惕。如:「我们应当以历史为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也作「借镜」。
《國語辭典》:借债(借債)  拼音:jiè zhài
向人借钱。元。曾瑞〈迎仙客。施计策〉曲:「借债我做著傍牌,可敢别烧上风流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六回:「这二百块钱,不定他两三个时辰,就化完了,那里够他一个月的用?闹到不得了,便在外头借债用。」
分類:借债借钱
《國語辭典》:借东风(借東風)  拼音:jiè dōng fēng
1.比喻凭借或利用大好形势行事。如:「眼前正是个大好良机,你不妨运用『借东风』之计,当可事半功倍。」
2.戏曲剧目。三国故事戏。叙曹操中计,钉锁战船,周瑜欲用火攻,但因时在隆冬,独缺东风,诸葛亮借探病献计,自言能于南屏山祭借东风;周瑜嫉其能,遣丁奉、徐盛于起风时杀之。然诸葛亮早已预料而遁走,火烧曹营一事,终告圆满成功。或称为《南屏山》。
《韵府拾遗 祃韵》:互借
宋史舆服志元丰六年诏其押赐御筵官仍互借先借朝议大夫者即借中散大夫并许系金带不佩鱼
《漢語大詞典》:借倩
暂借;借用。 宋 欧阳修 《本论上》:“今厢禁之军,有司不敢役,必不得已而暂用之,谓之借倩。”《元典章·户部一·职田》:“於内若有荒地,於近上户内斟酌,时暂借倩牛力,限二年内逐旋耕垦作熟。” 元 无名氏 《桃花女》楔子:“敢不是你儿子私下借倩这个小廝,要我的银子,来坏我的买卖。”
分類:借用
《漢語大詞典》:借阅(借閲)
借书阅读。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汪中》:“鬻书於市,与书贾处,得借閲经史百家。”如:这几本书我都没有,只好到图书馆去借阅。
分類:阅读
《韵府拾遗 沃韵》:借烛(借烛)
吴莱诗邻光因借烛道味肯吹齑
《國語辭典》:借端  拼音:jiè duān
假托事由。如:「他这样做,是存心借端寻衅。」也作「藉端」。
《國語辭典》:赊借(賒借)  拼音:shē jiè
向他人商借财物,日后才偿还。如:「家里突然发生财务困难,爸爸只好四处向朋友赊借。」
《漢語大詞典》:通借
(1).互相借用。三国志·蜀志·许慈传:“书籍有无,不相通借。”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二》:“向者团簇大军钱数多,总司所取不尽,可以通借。”
(2).犹通假。 章炳麟 《文学说例》:“若《释詁》所陈,三十餘言,总持一义,虽多同声通借,而本字亦不少矣。”参见“ 通假 ”。
分類:借用
《國語辭典》:通假  拼音:tōng jiǎ
同音字或近音字相互通用或假借。古书常用通假字,可包括三种:一、同音通假。如借公为功。二、双声通假。如借果为敢。三、叠韵通假。如借崇为终。
《漢語大詞典》:仰借
依靠,借助。 郭沫若 《盲肠炎·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这儿的问题不消说很简单,我们谁也是想仰借实际的治疗医学来使病源早早断根的。”
分類:依靠借助
《漢語大詞典》:筹借(籌借)
设法借用;筹划借款。 茅盾 《子夜》四:“他向商会筹借三万块钱。”
《漢語大詞典》:恩借
谓帝、后给予的恩惠和宽容。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承事 阴后 ,夙夜战兢,接抚同列,常克己以下之,虽宫人隶役,皆加恩借。”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既有以恩之,又假借以辞色。”
《漢語大詞典》:宽借(寬借)
宽容;宽纵。北齐书·神武帝纪下:“ 韩轨 少戇,宜宽借之。”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四年:“时帝始亲览朝政,颇事威刑,虽骨肉无所宽借。”
分類:宽容宽纵
《韵府拾遗 屋韵》:借鹿
刘永之诗邻屋分灯夜读书仙山借鹿春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