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凭借(憑借)  拼音:píng jiè
利用、依赖。如:「现代人凭借网路得到很多资讯。」也作「凭藉」。
分類:凭借
《國語辭典》:凭藉(憑藉)  拼音:píng jiè
利用、依赖。《晋书。卷七三。庾亮传。史臣曰》:「外戚之家,连辉椒掖,舅氏之族,同气兰闺,靡不凭藉宠私,阶缘险谒。」也作「凭借」。
《漢語大詞典》:推借
推许荐引。 宋 秦观 《谢曾子开书》:“伏惟阁下既推借之於其始,宜成就之於其终。”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一:“﹝ 李纯甫 ﹞尝自作《屏山居士传》,末云:‘雅喜推借后进。’”
分類:推许荐引
《國語辭典》:借火  拼音:jiè huǒ
吸烟时向别人借用火或引火物来点烟。
《國語辭典》:借口  拼音:jiè kǒu
1.以某事为理由。《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便是贪图安逸,在家恋著妻子,乃是不孝之子,从此你便不许再见我的面了!」也作「藉口」。
2.假托的理由。如:「他总是以塞车做为迟到的借口。」也作「藉口」。
《國語辭典》:借题(借題)  拼音:jiè tí
假借某事作为理由。如:「借题发挥」。
《國語辭典》:借题发挥(借題發揮)  拼音:jiè tí fā huī
假借某事为题,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思,或想作的事。《通俗常言疏證。文事。借题发挥》引《玉搔头剧》:「正好借题发挥,出我们的私气。」《七侠五义》第四八回:「忽见那边忠烈祠旗杆上黄旗被风刮的啒喇喇乱响,又见两旁的飘带有一根却裹住滑车。圣上却借题发挥道:『卢方,你为何叫做盘桅鼠?』」
《漢語大詞典》:转借(轉借)
(1).托请他人借取。 唐 皮日休 《寒日书斋即事》诗之三:“从公未怪多侵酒,见客唯求转借书。”
(2).谓另外找人借取。红楼梦第五七回:“别悮了你老人家出门,不如再转借罢。”
(3).把借来的东西借给别人。如:这本书我可以借给你,但你得答应不再转借给别人。
《漢語大詞典》:借言
犹借口,假托的理由。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然此二端,皆借言也。至末后一段,谓皇上当独揽乾纲,不宜委政于众所阿附之元辅,此则其微意所在,乃陷臣之机穽也。”
《分类字锦》:借民
诗载芟小序春藉田而祈社稷也郑笺藉田甸师氏所掌王载耒耜所耕之田天子千亩诸侯百亩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谓之藉田正义王一耕之而使庶人芸芓终之是借民者谓借此甸师之徒也王者役人自是常事而谓之借者言此田耕耨皆帝王亲为之但以听政治民有所不暇故借人之力以为己功是以谓之借也
分类:藉田
《漢語大詞典》:宠借(寵借)
谓给予荣宠和奖励。借,奖借。 宋 苏辙 《辞御史中丞札子》:“凡任人之得失,实繫朝廷之重轻……如臣鄙凡,何以堪此。况復职冠河图之祕,亦非近事之比。虽朝廷过听,欲以宠借小臣,而臣自度量,顾愿少安愚分。”
《国语辞典》:借齿牙(借齿牙)  拼音:jiè chǐ yá
比喻借用他人的言辞。金。元好问〈自题中州集后〉诗五首之二:「北人不拾江西唾,未要曾郎借齿牙。」
《韵府拾遗 祃韵》:分借
司马光王金吾北园诗丞相后园天籞邻年年分借上林春
《漢語大詞典》:饶借(饒借)
宽容,容让。北齐书·杜弼传:“我若急作法网,不相饶借,恐督将尽投 黑獭 ,士子悉奔 萧衍 ,则人物流散,何以为国?” 宋 刘克庄 《卜算子·惜海棠》词:“尽是手成持,合得天饶借。风雨於花有底讎,著意相陵藉。” 清 吴伟业 《观棋和钱牧斋先生》之四:“可怜一子难饶借,杀却抛残到那边。”
分類:宽容
《漢語大詞典》:借交
见“ 借交报仇 ”。
《國語辭典》:借交报仇(借交報仇)  拼音:jiè jiāo bào chóu
舍身代人报仇。《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也作「借客报仇」。
《漢語大詞典》:借商
谓向商人借钱。新唐书·食货志二:“税法既行,民力未及宽,而 朱滔 、 王武俊 、 田悦 合从而叛,用益不给。而借商之令出。”
分類:商人借钱
《國語辭典》:借词(借詞)  拼音:jiè cí
1.以某些理由作借口。如:「这件任务必须如期完成,不得借词迁延。」
2.从别种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语。参见「外来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