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5,分2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伏候
台候
时候
气候
尊候
祗候
节候
物候
候虫
火候
听候
应候
候吏
相候
候馆
《漢語大詞典》:伏候
俯伏等候。下对上的敬词。《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有 韩国 使命见在朝门下,愿见吾王,未敢擅便,伏候圣旨。”
《國語辭典》:台候(臺候)  拼音:tái hòu
表示敬意的敬词。
《國語辭典》:时候(時候)  拼音:shí hòu
1.季节、节候。《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冬,公如齐纳币。」汉。何休。解诂:「凡婚礼皆用雁,取其知时候。」
2.时机。如:「为人处事很多时候不要太勉强,时机不到,强求也没用。」《老残游记》第一回:「此刻也差不多是时候了,我们何妨先到阁子上头去等呢?」《红楼梦》第四二回:「如今我且替你收著,等你用著这个的时候,我送你些。」
3.时辰。《儒林外史》第三回:「才去不到两个时候,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将来。」
4.称某一段期间。如:「小时候的玩伴,现在都已成家立业。」《老残游记》第七回:「当时正是粤匪扰乱的时候,他从四川出来,就在湘军、淮军营盘里混过些时。」《儒林外史》第四○回:「到了成功的时候,萧云仙骑著马,带著木耐,在各处犒劳百姓们。」
《國語辭典》:气候(氣候)  拼音:qì hòu
1.一地天气状况的总合或平均,称为「气候」。即长期的大气平均状况。
2.时节。旧历以五日为一候,三候成一节气,故称节令变迁为「气候」。
3.道行、能力达到某种水准。《醒世姻缘传》第六回:「凭你甚么妖精鬼怪,狐狸猿猴,成了多大气候。」
《漢語大詞典》:尊候
书信中问候对方起居等情况的敬词。 宋 欧阳修 《与苏编礼书》:“数日来尊候必更痊安。单药得效,应且专服。” 宋 苏轼 《与王定国书》:“入秋来,翛然清远,计尊候安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前辈尺牘有云尊候胜常者。”
《國語辭典》:祗候  拼音:zhī hòu
1.恭候、敬候。《魏书。卷四三。刘休宾传》:「文达诣白曜,诈言闻王临境,故来祗候。」
2.职官名。宋朝掌朝会、宴幸、供奉引赞等事的官吏。元代各省、路、州、县,官府都设有祗候,为供驱使的衙役。也称为「祗候人」。
3.泛指官府小吏或富贵人家的仆役。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早到府衙门首,立著一个祗候。不免向前央一央:『呀,祗候哥哥,拜揖。』」
《國語辭典》:节候(節候)  拼音:jié hòu
时令气候。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须知节候即风寒,幸及亭午犹妍暖。」
《國語辭典》:物候  拼音:wù hòu
万物应节候而异,称为「物候」。如草木荣枯,昆虫发蛰,候鸟往来。南朝梁。简文帝〈晚春赋〉:「嗟时序之回斡,叹物候之推移。」唐。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國語辭典》:候虫(候蟲)  拼音:hòu chóng
依节候出没的昆虫。如夏天的蝉、秋天的蟋蟀等。
《國語辭典》:火候  拼音:huǒ hòu
1.火力的大小与时间的长短。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七。酒食》:「每说无物不堪吃,唯在火候,善均五味。」
2.比喻学力修养的功夫。《儒林外史》第三回:「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
《國語辭典》:听候(聽候)  拼音:tīng hòu
等待、等候。《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就叫押在附近尼庵,讨个收管,一面听候圣旨发落。」《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木耐赏战粮一分,听候调遣。」
《漢語大詞典》:应候(應候)
(1).顺应时令节候。 晋 陆云 《寒蝉赋》序:“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节,则其信也。”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进贺冬银乳白身状》:“黄鐘应候,白琯舒和。” 明 俞安期 《望海》诗:“日日潮来长应候,似应西答百川朝。”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及二三月,众花应候而发,而冬花已憔悴。”
(2).应接侍候。红楼梦第七二回:“这是奶奶日间操心,惦记应候宫里的事。”
《漢語大詞典》:候吏
(1).即候人。古代掌管整治道路稽查姦盗,或迎送宾客的官员。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臣居 齐 荐三人,一人得近王,一人为县令,一人为候吏。及臣得罪……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不止。”
(2).多指驿吏。 唐 刘禹锡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诗:“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漢語大詞典》:相候
等候。《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 李八百 道:‘我数合与你同升,故在此相候。’”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天气大热,我也不在书店相候了。”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只要请先生指定一个日期及时间(下午),我当案时在内山书店相候。”
分類:等候
《國語辭典》:候馆(候館)  拼音:hòu guǎn
1.供瞭望的小楼。《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2.供旅客临时居留、等候消息的馆舍。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词:「候馆梅残,溪桥柳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