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025,分135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修辅
修怨
脩洁
修广
修禅
尽修
修令
修坂
修然
脩蛇
脩己
修塞
静修
蹇脩
脩道
《漢語大詞典》:修辅(修輔)
忠于职守以辅佐其君。书·胤征:“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 孔 传:“修职辅君,君臣俱明。”
《漢語大詞典》:修怨
报宿怨。语出左传·哀公元年:“及 夫差 克 越 ,乃修先君之怨。秋,八月, 吴 侵 陈 ,修旧怨也。” 宋 陆游 《北岩》诗:“修怨以稔祸,哀哉谁始谋。” 清 顾炎武 《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寇公墓志铭》:“俾之修怨於 东林 ,而斥逐异己,此党祸所由起也。”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向者有云: 回 部诸酋以其恨於 满洲 者刺骨,而修怨及於 汉 人,奋欲自离,以復 突厥 、 花门 之迹。”
分類:宿怨
《漢語大詞典》:脩洁(脩潔)
(1).高尚纯洁。 宋 梅尧臣 《送侯孝杰殿丞佥判潞州》诗:“君本王公孙,才行实脩洁。”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王贡 安之 , 北京 人……擢第,以脩洁称。” 明 归有光 《示庙中诸生》:“诸君在庙中者,志意脩洁。”
(2).指操行高洁的人。荀子·赋篇:“臣愚不识,愿问其名,曰:此夫安宽平而危险隘者邪?脩洁之为亲而杂污之为狄者邪?”
《漢語大詞典》:修广(修廣)
(1).长而宽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及登步其上,修广平直,‘驾虹役鹊’,之巧,恐不迨此也。”
(2).长度和宽度。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静宁州道士:“手持小葫芦,修广仅寸许。”
《漢語大詞典》:修禅(修禪)
学佛坐禪。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自修禪远豁,絶粒长斋,非服流霞,若食朝沆。”
《韵府拾遗 尤韵》:尽修(尽修)
宋史司马默传司马光为相欲尽修祖宗法问默复乡差衙前法如何默曰不可如常平自汉为良法岂宜尽废去其害民者可也
《漢語大詞典》:修令
同“脩令”。
确定政令。
分類:确定政令
《漢語大詞典》:脩令
确定政令。左传·昭公元年:“ 侨 闻之,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脩令,夜以安身。”
分類:确定政令
《漢語大詞典》:修坂
同“脩坂”。
长长的山坡。
分類:长长山坡
《漢語大詞典》:脩坂
长长的山坡。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中逵絶无轨,改辙登高冈。脩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分類:长长山坡
《漢語大詞典》:修然
(1).整饬貌;严正貌。荀子·修身:“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杨倞 注:“修然,整飭貌。”
(2).形容水声。 宋 梅尧臣 《击瓯赋》:“而又冰质莹然,水声修然,度曲泠然,入耳瀏然。”修,一本作“ 脩 ”。
(3).长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董生:“戏探下体,则毛尾修然。”
《漢語大詞典》:脩蛇
长蛇;大蛇。《淮南子·本经训》:“逮至 尧 之时,十日竝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 高诱 注:“脩蛇,大蛇,吞象三年而出其骨之类。”
分類:长蛇大蛇
《漢語大詞典》:脩己
(1).自我修养。《论语·宪问》:“脩己以敬。”论语·宪问:“脩己以安人。”
(2).古代传说 大禹 的母亲的名字。竹书纪年卷上:“ 帝禹 夏后氏 母曰 脩己 ,出行,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既而吞神珠。 脩己 背剖而生 禹 于 石纽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 禹 生 石纽 ” 裴松之 注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鯀 纳 有莘氏 女曰 志 ,是为 脩己 。”
《漢語大詞典》:修塞
谓修缮堤防,堵塞决口。 宋 欧阳修 《论修河第一状》:“只如往年 河 决 商胡 ,是时执政之臣不慎计虑,遽谋修塞。”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国家河防,无一岁不决溢,上軫宵旰之虑。殫邦财,竭人力,随溃修塞,仅媮一日之安。”
《國語辭典》:静修(靜修)  拼音:jìng xiū
静心修养。如:「他的身体已大致康复,过几天便可回家静修。」
《漢語大詞典》:蹇脩
亦作“ 蹇修 ”。
1.传说中 伏羲氏 之臣。古贤者。《楚辞·离骚》:“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 蹇脩 以为理。” 王逸 注:“ 蹇脩 , 伏羲氏 之臣也……言己既见 宓妃 ,则解我佩带之玉,以结言语,使古贤 蹇脩 而为媒理也。”一说“蹇脩”谓以钟磬声乐为媒使。 章炳麟 《菿汉闲话》:“案上古人物,略具《古今人表》,不见有 蹇脩 者。此盖以上有 宓妃 ,故附会言之耳。今谓蹙脩为理者,谓以声乐为使。如《司马相如传》所谓以琴心挑之。《释乐》徒鼓鐘谓之修,徒鼓磬谓之蹇。则此蹇脩之义也。古人知音者多,荷蕢野人,闻击磬而叹有心。鐘磬可以喻意明矣。”
2.指媒妁。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 灵妃 顾我笑,粲然启玉齿。蹇修时不存,要之将谁使。” 明 杨珽《龙膏记·酬咏》:“你若肯做 灵妃 , 冰夷 也不辞做蹇修之使。” 黄节 《七夕园坐夜归同菑叟》诗:“万鸦顿尽成寥廓,众女方怜託蹇修。”
《國語辭典》:蹇修  拼音:jiǎn xiū
相传为伏羲氏的臣子,专理婚姻、媒妁。后用为媒人的代称。《幼学琼林。卷二。婚姻类》:「蹇修与柯人,皆是媒妁之号。」
《漢語大詞典》:脩道
(1).犹行道,谓实践某种原则或思想。《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脩道之谓教。”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及 光武 即位,乃之 琅邪 劳山 ,养志脩道,人皆化其德。” 宋 苏舜钦 《火疏》:“夫贤君见变,能脩道以除凶。”
(2).遵循某种原则、规律。荀子·天论:“脩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3).修整道路。周礼·地官·大司徒:“大宾客,令野脩道委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