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神通  拼音:shén tōng
1.高明的本领或手段。《西游记》第八回:「问他来历,他言有神通,会变化,又驾觔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拔山扛鼎之义士,再显神通;深谋诡计之奸徒,急偿夙债。」
2.佛教中指能清楚明白直接看见,知道一切远时、远地各种情况的一种神秘智力。《央掘魔罗经》卷二:「常行自他利,愿速安众生,如是修方便,疾获上神通。」
3.心领神会。《亢仓子。用道》:「静则神通,穷则意通。」
《國語辭典》:参禅(參禪)  拼音:cān chán
佛教徒依禅师的教导修学佛法。《禅宗决疑集》:「至三十一岁,离火宅为僧,参禅请益。」
《漢語大詞典》:禅家(禪家)
修持禅定者。亦泛指佛家。 唐 陆龟蒙 《和袭美开元寺客省早景即事次韵》:“灵香散尽禪家接,谁共 殷源 《小品》同。”原注:“辩正论亦有九流。一曰禪家者流。 殷浩 读《小品经》,下二百籤疑义,以问 支道林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道在六经不在浮屠:“吾儒书中颇有赘讹处,便是禪家公案,但今人未尝窥究耳。” 清 胡玉昆 《祖堂》诗:“寻僧欲问禪家事,夜半闻鐘同在溪。” 朱自清 《“好”与“妙”》:“这显然加上了禅家顿悟说的影响。”
《漢語大詞典》:禅人(禪人)
泛指修持佛学、皈依佛法的人。摩诃止观卷五上:“又一种禪人,不达他根性纯教乳药。”古尊宿语录·慈明禅师:“杖林山下竹筋鞭,南北禪人万万千,莫恠相逢不下马,东西各自有前程。”
《漢語大詞典》:真修
精诚修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证果》:“对 章子厚 数语暗嘲,顿起 琼崖 祸祟,仍在京师寄住,还期浄土真修。”
分類:精诚修持
《漢語大詞典》:澡身
洗身使洁净。引申为修持操行。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澡身沧浪,岂云能补。”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诗:“澡身事珠戒,非是学金丹。”参见“ 澡身浴德 ”。
《國語辭典》:澡身浴德  拼音:zǎo shēn yù dé
语本《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指从事道德修养,而使身心纯净清白。《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日逝月除,时方已过,澡身浴德,将以曷为?」北周。庾信 周大将军闻嘉公柳遐墓志铭:「君器宇详正,风鉴弘敏,澡身浴德。」
《漢語大詞典》:道价(道價)
僧家在修持方面的声望。 宋 王十朋 《哭纯老》诗:“莫年住 甌 闽 ,道价高远迩。”《剪灯馀话·听经猿记》:“其后道价高重,虎侍猿随,变幻神奇,不可胜述,世称为 肉身菩萨 。”
《漢語大詞典》:四位
(1).旧指个人修养的四个方面。逸周书·宝典:“何脩非躬,躬有四位九德……四位:一曰定,二曰正,三曰静,四曰敬。”
(2).封建君王所应修持的四个方面。管子·任法:“主之所处者四:一曰文,二曰武,三曰威,四曰德。此四位者,主之所处也。”
(3).指四个方位。宋史·李觏传:“太庙之外,当子、午、卯、酉四位上,各画方二筵地,以与太庙相通,为青阳、明堂、总章、元堂四太庙。”
《國語辭典》:法场(法場)  拼音:fǎ cháng
1.执行死刑的场地。也称为「刑场」。
2.宣扬佛法的场所。也称为「道场」。
《國語辭典》:工课(工課)  拼音:gōng kè
学生的课业。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觅不的粗衣淡饭且淹消,穷秀才工课觅分毫。」也作「功课」。
《漢語大詞典》:退心
(1).佛教语。谓修持之心退转。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一旦退心,於理邀矣。”《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王既求闻不退心,日夜搥鐘兼击鼓。”参见“ 退转 ”。
(2).后退之心。宋书·武帝纪上:“我一得入 峴 ,则人无退心。驱必死之众,向怀贰之虏,何忧不剋?”《三国演义》第四一回:“ 云 并无半点退心,只顾往来寻觅,但逢百姓,便问 糜夫人 消息。”
《漢語大詞典》:退转(退轉)
(1).佛教语。谓位次下降,功行减退,道心退缩等。《法华经·序品》:“菩萨摩訶萨八万人,皆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法师今若退转,未必有一称心交,失现前十种大利。”《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变文》:“常持苦行,心无退转。”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释教有 无量寿佛 之説,念之者得生净土,永不退转。”
(2).退回;转头。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松雪翁入梦》:“余自束髮即学 松雪翁 书,至十八九岁最喜临摹 山谷 ,业师 林蠡槎 先生谓 泳 受病已深,仍以 松雪 为退转之法。”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如果偶有几个不肯退转,因而受害的,公论家便异口同声,称之曰傻子。”
《漢語大詞典》:坐静
静坐修持。元史·世祖纪十二:“幸 大圣寿万安寺 ,置旃檀佛像,命帝师及西僧作佛事坐静二十会。”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我想这是姐姐坐静的地方儿,我就出了个主意,告诉外头,画了这么一张。”
《國語辭典》:手印  拼音:shǒu yìn
纹印。指纹人各不同,因此供状、契据等文件上多须捺指纹以示承认或负责。《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今朝随你写休书,搬去妆奁莫要怨,手印缝中七个字:『永不相逢不见面』。」《老残游记》第一九回:「你想,乡下挑水的几时见过两只大元宝呢?自然欢欢喜喜的打了手印。」也称为「手模」。
《国语辞典》:五功  拼音:wǔ gōng
回教徒修持的功夫。以时念真宰、日礼五时、岁斋一月、岁捐课财、朝觐天方,合称为念、礼、斋、课、朝五功。
《漢語大詞典》:无漏果(無漏果)
佛教语。谓修持无漏法所得的证果,四谛中灭谛之涅槃即是。五灯会元·西天祖师·祖提多伽尊者:“ 弥遮伽 曰:‘昔 阿私陀 仙人授我记云:汝却后六劫,当遇同学,获无漏果。’”参见“ 无漏 ”。
《漢語大詞典》:无漏(無漏)
(1).不泄露。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温树靡答,露事不詶;省中之言无漏,席下之跡不疑。”
(2).没有漏洞。 唐 白行简 《滤水罗赋》:“环之劲铁,取其坚而不朽;羃以轻纱,取其疏而无漏。”
(3).佛教语。谓涅槃、菩提和断绝一切烦恼根源之法。与“有漏”相对。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王卫军问》:“药验者疾易痊,理妙者吝可洗。洗吝岂復循环,疾痊安能起灭?则事不侔,居然已辨,但无漏之功,故资世俗之善,善心虽在五品之数,能出三界之外矣。”百喻经·宝箧镜喻:“禪定道品,无漏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 唐 王维 《能禅师碑》:“得无漏不尽漏,度有为非无为者,其惟我 曹溪禪师 乎!” 赵殿成 笺注:“释氏谓道心如完器,妙理犹浄水,一切烦恼,破坏道心,迷失妙理,犹如破器,不能停浄水,讥其过失,名之曰漏。即欲漏、有漏、无明漏也。四果永尽,名曰无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