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准信  拼音:zhǔn xìn
信任、相信。《三国演义》第七回:「袁术多诈,未可准信。」
《漢語大詞典》:报船(報船)
传递文书信息的船。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逢舟》:“此是漕标报船,老兵上岸下文书去了。”
《漢語大詞典》:柳信
谓柳树发芽带来春的信息。 宋 欧阳修 《玉楼春·题上林后亭》词:“珠帘半下香销印,二月东风催柳信。”
《漢語大詞典》:寻址
寻找地址
把信息存入记忆库或存储装置内
《漢語大詞典》:终端(終端)
电子计算机等系统中用来发指令或接收信息的装置。
《漢語大詞典》:比特
信息量的度量单位。在二进制数字中,“0”或“1”各含一个比特的信息量。在数字通信中,用每秒比特数来表征通信中信息传输速率。
《國語辭典》:讨信(討信)  拼音:tǎo xìn
索取消息、回音。《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你可随船回去,对安人说声,不消记念!我只在这师父寺里看书,场毕,我自回来,也不须教人来讨信得。」《红楼梦》第二四回:「后日起更以后,你来讨信儿。」
《国语辞典》:苗信  拼音:miáo xìn
信息或身影。
分类:信息身影
《漢語大詞典》:阳关使(陽關使)
指来自远方传递信息者。 唐 赵嘏 《织锦窦家妻》诗:“直候 阳关 使,殷勤寄 海西 。”
《漢語大詞典》:变警(變警)
发生变乱的信息。宋史·滕宗谅传:“况变警之来,近在禁掖,诚愿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之。”
《漢語大詞典》:号炮(號礮)
亦作“ 号砲 ”。亦作“ 号炮 ”。 军中用来传达信息的火炮。喻为表明事件即将发生的信号。《水浒传》第四七回:“只听得 祝家庄 里一箇号砲,直飞起半天里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须设立号砲、号灯,方能一传既至。” 清 魏源 《筹海篇》下:“然有一宜防者,则曰飞礮,非谓悬桅上之号礮,而谓仰空堕弹之炸礮也。” 邹韬奋 《坚持抗战与积极办法》:“自‘八·一三’全面抗战的号炮发出之后,有两件令人兴奋而于 中国 抗战非常有利的事实是很显著的。” 茅盾 《子夜》十四:“丝厂总同盟罢工是共产党七月全国总暴动计划里的一项,是一个号炮呀!”
《國語辭典》:电报(電報)  拼音:diàn bào
以电的讯号來传送消息的通信方式。一般电报有专用的架空线或地下电缆,用來传送代表各种讯息的电脉冲信号。脉冲信号是依据编码來发送,为长音和短音的组合。接收端经解码后即可明瞭信息的内容。
《國語辭典》:密码(密碼)  拼音:mì mǎ
1.为了达成秘密通信的目的特别编定的一种秘密數码。通常是用于档案的加密或解密。
2.用于认證用途的一组文數字。
《漢語大詞典》:只读存储器
又称“rom”。用特定方式将信息和数据写入后,不能用指令加以修改,而只能读出信息和数据的存储器。在断电后,内部存储的信息不会丢失。常用来存放系统程序。在汉字处理系统中,可用来存放汉字的字形点阵数据,形成汉字库。
《漢語大詞典》:透话
透露出话题、信息。例如:他透话要去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