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画笺(畫箋)
供作画用的精美纸张。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北平笺谱》﹞因画笺大小不一,而影响于书之大小,不能一律,这真是一个难问题。”
《漢語大詞典》:软障(軟障)
即幛子。古代用作画轴。 唐 杜荀鹤 松窗杂录:“ 唐 进士 赵颜 於画工处得一软障,图妇人甚丽。”
《漢語大詞典》:咏画(詠畫)
吟诗作画。 宋 张先 《熙州慢·赠述古》词:“ 武林 乡,占第一湖山,咏画争巧。 鷲 石飞来,倚翠楼烟靄,清猿啼晓。”
《国语辞典》:原画(原画)  拼音:yuán huà
动画中构成每一动作画面的图片。将一张张的原画连续播映时,便产生动态的画面。
《国语辞典》:粉彩  拼音:fěn cǎi
1.粉彩瓷是在烧好的瓷器上,用配入大量铅粉的玻璃白的彩料作画,由于烘烧后颜色深浅不同,画面会突出于釉面,色彩柔和,浓淡协调,颇有立体感,故称为「粉彩」。也称为「软彩」。
2.用色粉笔画出来的画。
《国语辞典》:石笔(石笔)  拼音:shí bǐ
可以在石版上写字或作画的用具。以叶蜡石或滑石制成。
《漢語大詞典》:拨墨(撥墨)
犹泼墨。亦泛指纵情作画。 高燮 《题明遗民傅青主画山水尺页诗》:“河山非我有,拨墨泪酸辛。” 高燮 《柬曼殊大师并乞画寒隐图》诗:“有时写出悲荒意,拨墨离披不忍看。”参见“ 泼墨 ”。
《國語辭典》:泼墨(潑墨)  拼音:pō mò
一种中国山水画的画法。用笔蘸水著墨在画纸上,大片洒泼,将所描绘的物体形象表现于画纸。如:「泼墨山水」。
《國語辭典》:正锋(正鋒)  拼音:zhèng fēng
一种运笔方式。使用毛笔书写时,无论如何运转,笔锋保持在笔画的中间。也称为「中锋」。
《漢語大詞典》:题染(題染)
题诗作画,笔墨点染。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形迹不祕,去来不时。窻壁题染,在在可録。”
《國語辭典》:指头画(指頭畫)  拼音:zhǐ tou huà
一种绘画方法。用指头、指甲与手掌蘸墨或染料而作画。如清朝高其佩擅作此画,其侄孙高秉并著有《指头画说》。今人潘天寿晚年亦擅作此画。也称为「指画」。
《国语辞典》:抽象画(抽象画)  拼音:chōu xiàng huà
摒弃具体形象,完全凭著直觉和想像作画。画中的形象通常带有几何形体或设计观念。其主要源流有二种。一种是以荷兰画家蒙德利安等为主,主张以几何形体构成的形式美,反对用曲线,而以水平线、长方或正方形构成。另一种是以俄国画家康丁斯基等为主,主张绘画以色彩、点线面表现主观的情感。
《國語辭典》:宋画吴冶(宋畫吳冶)  拼音:sòng huà wú yě
宋人的绘画,吴人的冶铸,皆极为精妙。后形容物品精致巧妙。《淮南子。脩务》:「夫宋画吴冶,刻刑镂法,乱脩曲出,其为微妙,尧舜之圣不能及。」汉。高诱。注:「宋人之画,吴人之冶,刻镂刑法乱理之文,脩饰之巧曲,出于不意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丽辞》:「自扬马张蔡,崇盛丽辞,如宋画吴冶,刻形镂法,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
《国语辞典》:落笔点蝇(落笔点蝇)  拼音:luò bǐ diǎn yíng
原是说三国吴人曹不兴擅长作画,孙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成蝇状。权疑其真,以手弹之。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四。吴》。后用为典故,比喻绘画技艺高超。
《国语辞典》:毫飞墨喷(毫飞墨喷)  拼音:háo fēi mò pēn
形容写字或作画时笔墨放纵飞舞的情态。如:「只见他坐在案前,毫飞墨喷,全篇书法即告完成。」
《国语辞典》:点垛(点垛)  拼音:diǎn duò
常用于写意花卉的绘画技巧。作画时不用钩勒,而以笔尖蘸墨或颜料,笔毫落纸铺开,即可表现出浓淡;或者先后蘸不同的颜色,则点垛出来就具有不同的色彩变化。主要用来表现花卉的叶和花瓣,有时也用于人物和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