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捉刀人  拼音:zhuō dāo rén
代人作文章或做事的人。《聊斋志异。卷九。张鸿渐》:「赵以巨金纳大僚,诸生坐结党被收,又追捉刀人。」《孽海花》第二○回:「纯客看完笑道:『这个捉刀人却不恶,倒捉弄得老夫秋兴勃生了!』」
《國語辭典》:捉刀  拼音:zhuō dāo
本指三国时曹操自以为形陋,不足以雄远国,乃使崔季圭代见匈奴使者,而自己捉刀立于床头,假冒侍卫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后代称替人作文章或代人做事。如:「虽然你的文笔极佳,但也不可帮好友捉刀。」《聊斋志异。卷八。褚生》:「我实鬼也。久当投生,所以因循于此者,高谊所不能忘,故附君体,以代捉刀;三场毕,此愿了矣。」
《漢語大詞典》:顿折(頓折)
(1).犹摧折。顿,通“ 钝 ”。文选·左思〈吴都赋〉“莫不衂鋭挫芒,拉捭摧藏” 唐 李善 注:“拉,顿折也。”
(2).顿挫转折。指作文和绘画的一种技法。文选·左思〈魏都赋〉 唐 李善 题解:“ 太冲 赋《三都》,以《吴》《蜀》递相顿折,以《魏》都依制度。” 清 方薰 山静居画论下:“《牧羊樵子》为 李希古 画,初看似 戴文进 ,细视 文进 不能到其古奥,石树沙水,行笔顿折,力出画外。” 清 无名氏 《续〈西游补〉杂记》:“至其行文……有反笔,有侧笔,有顿折,有含蓄,有平衍,有突兀,有疏落,有绵密。”
《漢語大詞典》:笔简(筆簡)
(1).犹纸笔。泛指文具用品。 元 马祖常 《草亭赋》:“笔简研石,书帙剑器,布且列也。”
(2).指文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此等开荒事功忙了二代,遂忘携其创世宗谱及其来踪,又无记载笔简等件。”
(3).谓画画作文用笔简约。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道士厉归真:“善画牛虎,竝工竹雀鷙禽,笔简意尽,气韵萧爽。”
《漢語大詞典》:谋篇(謀篇)
谓作文时谋划安排篇章结构。 茅盾 《一九六○年短篇小说漫评》:“有的则可以从布局、谋篇、炼字、炼句着眼,而或为谨严,或为逸宕,或为奇诡,等等不一。”
《漢語大詞典》:素题(素題)
(1).谓端额不加采饰的梁柱。《淮南子·精神训》:“今高臺层榭,人之所丽也,而 尧 朴桷不斲,素题不枅。” 高诱 注:“素题者,不加采饰。”
(2).在白绢上题诗作文。亦泛指写作诗文。 宋 杨再可 《喜迁莺》词:“彩笔素题,篇翰未减,家声词藻。”
《漢語大詞典》:闲吟客(閒吟客)
指吟诗作文的闲人。 唐 杜荀鹤 《自叙》诗:“寧为宇宙閒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國語辭典》:偏锋(偏鋒)  拼音:piān fēng
1.书法上采偃侧的笔法,或以为病笔,然而运用得当,亦可造成特别效果。如:「好的书法作品常以正锋、偏锋兼用,方能耐看。」清。朱和羹《临池心解》:「偏锋、正锋之说,古来无之,无论右军,不废偏锋。」
2.言论、文章或行为过于极端。如:「他的言行常走偏锋,让人不禁捏把冷汗。」《镜花缘》第一七回:「若只管闹这偏锋,只怕越趋越下,岂能长进?」
《漢語大詞典》:树辞(樹辭)
立辞,写作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八音摛文,树辞为体。”此指创作歌词。
《國語辭典》:笔资(筆資)  拼音:bǐ zī
1.书画、写字、作文的报酬。《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你只将『带领兵马』四个字,写作『多带兵马』,我这元宝送为笔资。」
2.写作的天资。《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算计已定,如法阅卷,取了几个不整不齐,略略有些笔资的,大圈大点,呈上主司。」
《國語辭典》:书卷气(書卷氣)  拼音:shū juàn qì
读书人温雅的气质。如:「饱读诗书者自然散发出书卷气。」
《國語辭典》:造词(造詞)  拼音:zào cí
把文字连缀成词。如:「老师要学生就课文内的生字逐一造词。」
《國語辭典》:顿笔(頓筆)  拼音:dùn bǐ
1.停笔。《晋书。卷九一。儒林列传。范弘之》:「举朝嘿嘿,未有唱言者,是以顿笔按气,不敢多云。」
2.写字或作文到著力处必须停顿,称为「顿笔」。
《國語辭典》:写稿(寫稿)  拼音:xiě gǎo
1.写作文章。如:「他辞去一切杂务,专心写稿。」
2.手写的草稿。如:「他将多年来的写稿整理成秩。」
《漢語大詞典》:书削(書削)
(1).谓删削、修改文字。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杨文贞公遗嘱:“《杨文贞公传》, 王抑庵 尚书作。公尝三致书商确书削,再致润笔。”
(2).指作文字工作。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余年二十有四以书削自给于同县姻家 吕氏 。”
《國語辭典》:抄袭(抄襲)  拼音:chāo xí
1.抄录他人作品以为己作。《红楼梦》第八四回:「那些童生都读过前人这篇,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文明小史》第三○回:「伯集读书未成,那里弄得来?只好抄袭些旧稿。」
2.军队绕道前进,由敌军的侧面或背面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