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矫伪(矯僞)
作伪;虚假。汉书·贾谊传:“矫伪者出几十万石粟,赋六百餘万钱,乘传而行郡国,此其无行义之尤者也。” 颜师古 注:“言诈为文书,以出仓粟近十万石耳。”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五状》:“意者朝廷以臣所言皆为矫伪,不足听察邪?” 明 张居正 《答南台谏》:“惟丈俯鉴愚悃,早为停寝,僕此意发自丹愫,絶无矫伪。”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然因让而争,矫伪已甚,生息此土,则亦劳矣,不如作詼谐观,反有啟颜之效也。”
分類:作伪虚假
《國語辭典》:钓名(釣名)  拼音:diào míng
作伪以求取名誉。《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也作「钓誉」。
分類:作伪虚名
《國語辭典》:饰伪(飾偽)  拼音:shì wèi
掩饰作假。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世俗饰伪行诈,为民巫祝,以取釐谢。」宋。欧阳修〈再辞转给事中劄子〉:「非敢饰伪,上烦圣聪。」
《漢語大詞典》:署字
在文书上签名。因签名是为了防止作伪,字亦常为行草书,故亦名押字或画押。 唐 刘禹锡 《送王司马之陕州》诗:“案牘来时唯署字,风烟入兴便成章。”元史·拜住传:“ 拜住 为太常礼仪院使,年方二十,吏就第请署字。”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押字:“集古録有 五代 时帝王将相等署字一卷。所谓署字者,皆草书其名,今俗谓之画押。”
《漢語大詞典》:钓声(釣聲)
谓作伪以求声誉。 唐 孙樵 《逐痁鬼文》:“復有 公孙弘 者,尅己沽名,饰情钓声。”
分類:作伪声誉
《漢語大詞典》:钓誉(釣譽)
谓作伪以求虚誉。 清 刘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彼譖人者,谓公钓誉。谁实为此?嗟嗟鄙夫。”
分類:作伪虚誉
《漢語大詞典》:雠伪(讎僞)
犹作伪,作假。 汉 扬雄 《法言·重黎》:“夫欲讎伪者必假真。”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或饰真以讎伪;或挟邪以干荣。”
分類:作伪作假
《漢語大詞典》:险手(險手)
巧于作伪的人。 唐 刘禹锡 《观市》:“冒良苦之巧言,斁量衡於险手。”
分類:作伪
《漢語大詞典》:饰混(飾混)
作伪蒙混。 清 林则徐 《札苏藩司催报宝山县捐修海塘工程各款数》:“开具各款各数清摺,剋日通送察夺,毋任饰混。”
分類:作伪蒙混
《漢語大詞典》:侜张为幻(侜張爲幻)
欺诳作伪。 章炳麟 《訄书·制币》:“今之政府,侜张为幻于上,铸龙圜者自言十六铢,及以地丁内税,而不当十二铢。” 侠少 《国会问题之真相》:“今之要求开国会者,其倡率生事,侜张为幻,即此亦大可见矣。”参见“ 譸张为幻 ”。
分類:欺诳作伪
《國語辭典》:诪张为幻(譸張為幻)  拼音:zhōu zhāng wéi huàn
用不实的言语来欺骗人。《书经。无逸》:「民无或胥诪张为幻,此厥不听,人乃训之。」《聊斋志异。卷一。成仙》:「周惊怛欲绝,窃疑成诪张为幻。」
分類:欺诳
《漢語大詞典》:诈刻(詐刻)
谓以作伪的手段镂刻,使之形似古器物。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其於古人所作为神,今世所著为浅,贵远贱近,有自来矣。故新剑以诈刻加价,弊方以伪题见宝也。”
《漢語大詞典》:诬证(誣證)
作伪证。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三节:“﹝ 王守澄 ﹞使人诬告 宋申锡 谋立皇帝弟 漳王 李凑 , 王守澄 据诬告奏闻……亲近人诬证 宋申锡 确有密谋。”
分類:作伪
《漢語大詞典》:改篡
簒改。用作伪的手段对文字、理论等加以改动或曲解。 鲁迅 《集外集拾遗·诗歌之敌》:“因为这时可以改篡他的话:‘学者,非有少许稳定者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唐人说荟〉》:“四是乱改句子。如《义山杂纂》中,颇有当时的俗语,他不懂了,便任意的改篡。”
《國語辭典》:钓名欺世(釣名欺世)  拼音:diào míng qī shì
用虚伪的手段博取声誉,欺骗世人。清。郑燮〈潍县寄舍弟墨第四书〉:「究竟自问胸中担得出几卷书来?不过挪移借贷,改窜添补,便尔钓名欺世,人有负于书耳。」
《國語辭典》:篡改  拼音:cuàn gǎi
任意做不实的更改。如:「日本为掩饰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行,竟不惜篡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