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吃斋念佛(吃斋念佛)  拼音:chī zhāi niàn fó
吃斋饭,念佛经。指虔心礼佛。《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我听说令堂欢喜吃斋念佛,料来功德是肯做的。」
《国语辞典》:步步莲花(步步莲花)  拼音:bù bù lián huā
1.形容每一个动作都有神奇美妙的结果发生。典出《佛本行集经。卷八。树下诞生品下》:「菩萨生已,无人扶持,即行四方,面各七步,步步举足,出大莲华。」后世用「步步莲花」以形容好的作为、作品处处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优良表现。如:「这部作品费时十年,用力甚深,可以说是字字珠玑,步步莲花。」也作「步步生花」。
2.本指佛经中莲华夫人每步都留下莲花步迹的故事。典出《杂宝藏经。卷一。莲华夫人缘》:「脚蹈地处,皆莲华出。」后用来形容女子走路清雅美妙的姿态。《太平御览。卷九八一。香部一。麝》引《齐书》曰:「东昏侯凿金莲花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莲花也。涂地皆以麝香。」清。胡栩然〈玄墓山游春竹枝词〉八首之六:「弓鞋不畏石崚嶒,步步莲花最上层,拜罢如来何处去,小鬟笑引看斋僧。」也作「步步生花」。
《国语辞典》:步步生花  拼音:bù bù shēng huā
1.形容每一个动作都有神奇美妙的结果发生。典出《佛本行集经。卷八。树下诞生品下》:「菩萨生已,无人扶持,即行四方,面各七步,步步举足,出大莲华。」后世用「步步生花」以形容好的作为、作品处处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优良表现,如:「这部作品费时十年,用力甚深,可以说是字字吐珠,步步生花。」也作「步步莲花」。
2.本指佛经中莲华夫人每步都留下莲花步迹的故事。典出《杂宝藏经。卷一。莲华夫人缘》:「脚蹈地处,皆莲华出。」南朝齐东昏侯以黄金为宠妃潘玉儿打造贴地莲花,令潘妃步行在金莲上,称为「步步生莲华」。后形容女子走路清雅美妙的姿态。清。华希闵《广事类赋。卷三二。花部。莲花》:「娇含百子之房,羞比六郎之面。盈盈隔水如临濯锦之江,步步生花岂羡贴金之殿。」也作「步步莲花」。
《国语辞典》:五失本  拼音:wǔ shī běn
谓佛经从原典译成汉语,有五点致令失去原文的风格。晋。道安〈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译胡为秦有五失本也。」
《国语辞典》:三不易  拼音:sān bù yì
佛经从原典译成汉语,有三种困难。一是删雅古以适今时,二是将上古圣人的微言,传译令末世俗人了解,三是翻译者以凡人的境界,去理解佛陀的旨意。晋。道安〈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涉兹五失经,三不易,译胡为秦,讵可不慎乎?」
《漢語大詞典》:飞天夜叉(飛天夜叉)
(1).佛经中谓能在空中飞行的夜叉神。《楞严经》卷八:“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天夜叉,地行罗刹,游於四天,所行无碍。”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后数日,其父母见在高塔之上,梯而取之,则神如痴,久之方语,云见如壁画飞天夜叉者,将入塔中。”
(2).迷信传说中的恶鬼。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鬼怪·食人:“近日 福建 抽税太监 高寀 ,谬听方士言,食小儿脑千餘,其阳道可復生如故。乃徧买童穉潜杀之。久而事彰闻,民间无肯鬻者,则令人徧往他所,盗至送入。四方失儿者无算,遂至激变掣回。此等俱飞天夜叉化身也。” 清 袁枚 续新齐谐·飞僵:“凡僵尸久则能飞,不復藏棺中。遍身毛皆长尺餘,毿毿披垂,出入有光。又久则成飞天夜叉。”
《國語辭典》:极乐世界(極樂世界)  拼音:jí lè shì jiè
佛教经典中记载的一个西方佛国。这个佛国是阿弥陀佛依愿力而形成的圆满世界。唐。白居易〈画西方帧记〉:「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诸苦。」
《漢語大詞典》:诨经(諢經)
诙谐地讲说佛经故事。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説经諢经: 长啸和尚 、 彭道 。”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一篇:“ 宋 人説话之影响于后来者,最大莫如讲史…… 明 人之説话人亦大率以讲史事得名,间亦説经諢经。”
《國語辭典》:地藏菩萨(地藏菩薩)  拼音:dì zàng pú sà
佛教菩萨。四大菩萨之一。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的说法,他原是婆罗门子,曾祈求释迦牟尼帮他邪恶的母亲脱离地狱。后誓度尽地狱中一切众生。他被认为是菩萨大愿的代表。虽然《地藏菩萨本愿经》可能是中国人撰写的,但不会因此影响中国佛教徒对他的信仰。传说他曾化身投生新罗国王族,姓金名乔觉,出家来华,入九华山,居数十年圆寂,肉身不坏,因此九华山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道场。地藏菩萨的像多作比丘相,有光环,两眉间蓄发一簇,手持法杖。也作「地藏」、「地藏王」、「地藏王菩萨」。
《漢語大詞典》:等一大车(等一大車)
佛教语。佛经中长者平等赐予诸子的大白牛车。等一,同等。《法华经·譬喻品》:“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其车高广,众宝庄校,周匝栏盾,四面悬铃。又於其上张设幰盖,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宝绳绞络,垂诸华缨。重敷綩綖,安置丹枕。驾以白牛,肤色充洁,形体姝好,有大筋力,行平步正,其疾如风。”
《漢語大詞典》:千佛名经(千佛名經)
本为佛经名。后借指登科名榜。以登科喻成佛。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进士 张繟 , 汉阳王 柬 之曾孙也。时初落第,两手奉登科记顶戴之,曰:‘此千佛名经也。’其企羡如此。” 宋 范成大 《送同年万元亨知阶州》诗:“当年千佛名经里,又见西游第二人。” 金 元好问 《送李同年德之归洛西》诗:“千佛名经有几人,栖迟零落转情亲。”
《漢語大詞典》:毗沙门天王(毗沙門天王)
佛教语。梵语的译音。佛经所说四天王之一。又名 多闻天王 。俗称 托塔天王 。佛教中为护法的天神。我国 唐 宋 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 唐 黄滔 《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於是,於 开元寺 之 灵山 ,塑北方 毗沙门天王 。”亦省称“ 毗沙门 ”、“ 毗沙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坦率对万乘,偈答无所避,尔如 毗沙门 ,外形如脱履。”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又 感应 天王殿 一间两厦,其天王也,变 毗沙 之身,於 咸通 之年,现神质为 龟城 之助。”太平广记卷二一四引 宋 景焕 《野人闲话·应天三绝》:“ 毗沙 大像何光辉,手擎巨塔凌云飞。”参见“ 四天王 ”。
《漢語大詞典》:四天王
佛经称 帝释 的外将,分别居于 须弥山 四埵,各护一方,因亦称护世四天王。东方 持国天王 (名 多罗吒 ),身白色,持琵琶;南方 增长天王 (名 毗瑠璃 ),身青色,执宝剑;西方 广目天王 ( 名毗留博叉 ),身红色,执羂索;北方 多闻天王 ( 名毗沙门 ),身绿色,执宝叉。旧时寺庙山门两旁多塑四天王像,身形高大,面目狰狞,又称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参阅法苑珠林卷五三、《三界诸天会名》经律异相卷一《四天王》
《漢語大詞典》:双译(雙譯)
谓佛经重译。 清 沈初 《西清笔记·记职志》:“佛经有名双译,乃 印度 所著, 唐古忒 所译,而此土重译之本;有名单译者,则译 唐古忒 所著之本。”
分類:佛经
《國語辭典》:水月观音(水月觀音)  拼音:shuǐ yuè guān yīn
佛经上有观音示现三十三身的说法,画其观看水月之状,称为「水月观音」。后用以比喻人的容貌清俊秀逸。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蒋凝侍郎,亦有人物,每到朝士家,人以为祥瑞,号水月观音。」
《國語辭典》:如是我闻(如是我聞)  拼音:rú shì wǒ wén
如是乃指该经的内容,我是阿难自称。常置于佛经的开头。相传释迦牟尼圆寂后,佛弟子结集经、律时,由阿难背诵经典,故经典以此为开始,意谓我听到的是这样:「……。」此句在西元四世纪末期之前,汉语译经家多使用「闻如是」的句形,四世纪末第一次出现「如是我闻」的译语。以后渐成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