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39,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下一页
西方极乐世界
吃斋念佛
步步莲花
步步生花
五失本
三不易
飞天夜叉
极乐世界
诨经
地藏菩萨
等一大车
千佛名经
毗沙门天王
双译
分类词汇(续上)
步步生莲花西方极乐世界
吃斋念佛
步步莲花
步步生花
五失本
三不易
飞天夜叉
极乐世界
诨经
地藏菩萨
等一大车
千佛名经
毗沙门天王
双译
《国语辞典》:步步莲花(步步莲花) 拼音:bù bù lián huā
1.形容每一个动作都有神奇美妙的结果发生。典出《佛本行集经。卷八。树下诞生品下》:「菩萨生已,无人扶持,即行四方,面各七步,步步举足,出大莲华。」后世用「步步莲花」以形容好的作为、作品处处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优良表现。如:「这部作品费时十年,用力甚深,可以说是字字珠玑,步步莲花。」也作「步步生花」。
2.本指佛经中莲华夫人每步都留下莲花步迹的故事。典出《杂宝藏经。卷一。莲华夫人缘》:「脚蹈地处,皆莲华出。」后用来形容女子走路清雅美妙的姿态。《太平御览。卷九八一。香部一。麝》引《齐书》曰:「东昏侯凿金莲花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莲花也。涂地皆以麝香。」清。胡栩然〈玄墓山游春竹枝词〉八首之六:「弓鞋不畏石崚嶒,步步莲花最上层,拜罢如来何处去,小鬟笑引看斋僧。」也作「步步生花」。
2.本指佛经中莲华夫人每步都留下莲花步迹的故事。典出《杂宝藏经。卷一。莲华夫人缘》:「脚蹈地处,皆莲华出。」后用来形容女子走路清雅美妙的姿态。《太平御览。卷九八一。香部一。麝》引《齐书》曰:「东昏侯凿金莲花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莲花也。涂地皆以麝香。」清。胡栩然〈玄墓山游春竹枝词〉八首之六:「弓鞋不畏石崚嶒,步步莲花最上层,拜罢如来何处去,小鬟笑引看斋僧。」也作「步步生花」。
《国语辞典》:步步生花 拼音:bù bù shēng huā
1.形容每一个动作都有神奇美妙的结果发生。典出《佛本行集经。卷八。树下诞生品下》:「菩萨生已,无人扶持,即行四方,面各七步,步步举足,出大莲华。」后世用「步步生花」以形容好的作为、作品处处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优良表现,如:「这部作品费时十年,用力甚深,可以说是字字吐珠,步步生花。」也作「步步莲花」。
2.本指佛经中莲华夫人每步都留下莲花步迹的故事。典出《杂宝藏经。卷一。莲华夫人缘》:「脚蹈地处,皆莲华出。」南朝齐东昏侯以黄金为宠妃潘玉儿打造贴地莲花,令潘妃步行在金莲上,称为「步步生莲华」。后形容女子走路清雅美妙的姿态。清。华希闵《广事类赋。卷三二。花部。莲花》:「娇含百子之房,羞比六郎之面。盈盈隔水如临濯锦之江,步步生花岂羡贴金之殿。」也作「步步莲花」。
2.本指佛经中莲华夫人每步都留下莲花步迹的故事。典出《杂宝藏经。卷一。莲华夫人缘》:「脚蹈地处,皆莲华出。」南朝齐东昏侯以黄金为宠妃潘玉儿打造贴地莲花,令潘妃步行在金莲上,称为「步步生莲华」。后形容女子走路清雅美妙的姿态。清。华希闵《广事类赋。卷三二。花部。莲花》:「娇含百子之房,羞比六郎之面。盈盈隔水如临濯锦之江,步步生花岂羡贴金之殿。」也作「步步莲花」。
《漢語大詞典》:飞天夜叉(飛天夜叉)
(1).佛经中谓能在空中飞行的夜叉神。《楞严经》卷八:“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天夜叉,地行罗刹,游於四天,所行无碍。”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后数日,其父母见在高塔之上,梯而取之,则神如痴,久之方语,云见如壁画飞天夜叉者,将入塔中。”
(2).迷信传说中的恶鬼。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鬼怪·食人》:“近日 福建 抽税太监 高寀 ,谬听方士言,食小儿脑千餘,其阳道可復生如故。乃徧买童穉潜杀之。久而事彰闻,民间无肯鬻者,则令人徧往他所,盗至送入。四方失儿者无算,遂至激变掣回。此等俱飞天夜叉化身也。” 清 袁枚 《续新齐谐·飞僵》:“凡僵尸久则能飞,不復藏棺中。遍身毛皆长尺餘,毿毿披垂,出入有光。又久则成飞天夜叉。”
(2).迷信传说中的恶鬼。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鬼怪·食人》:“近日 福建 抽税太监 高寀 ,谬听方士言,食小儿脑千餘,其阳道可復生如故。乃徧买童穉潜杀之。久而事彰闻,民间无肯鬻者,则令人徧往他所,盗至送入。四方失儿者无算,遂至激变掣回。此等俱飞天夜叉化身也。” 清 袁枚 《续新齐谐·飞僵》:“凡僵尸久则能飞,不復藏棺中。遍身毛皆长尺餘,毿毿披垂,出入有光。又久则成飞天夜叉。”
《漢語大詞典》:诨经(諢經)
诙谐地讲说佛经故事。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説经諢经: 长啸和尚 、 彭道 。”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一篇:“ 宋 人説话之影响于后来者,最大莫如讲史…… 明 人之説话人亦大率以讲史事得名,间亦説经諢经。”
《漢語大詞典》:毗沙门天王(毗沙門天王)
佛教语。梵语的译音。佛经所说四天王之一。又名 多闻天王 。俗称 托塔天王 。佛教中为护法的天神。我国 唐 宋 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 唐 黄滔 《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於是,於 开元寺 之 灵山 ,塑北方 毗沙门天王 。”亦省称“ 毗沙门 ”、“ 毗沙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坦率对万乘,偈答无所避,尔如 毗沙门 ,外形如脱履。”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又 感应 天王殿 一间两厦,其天王也,变 毗沙 之身,於 咸通 之年,现神质为 龟城 之助。”《太平广记》卷二一四引 宋 景焕 《野人闲话·应天三绝》:“ 毗沙 大像何光辉,手擎巨塔凌云飞。”参见“ 四天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