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3,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交易
无匹
振振
循省
衣被
焉尔
宰木
风旨
大帝
不毛
驱逐
为久
口实
应世
脱然
《國語辭典》:交易  拼音:jiāo yì
1.本指交换、互换。后泛指买卖。《易经。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众人多是做过交易的,各有熟识经纪、歇家、适事人等。」
2.往来、交往。《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之不令臣交易为言,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明史。卷一八六。韩文传》:「至导万乘与外人交易,狎昵媟亵,无复礼体。」
3.更换、更替。《后汉书。卷三三。朱浮传》:「时有纤微之过者,必见斥罢,交易纷扰,百姓不宁。」
《漢語大詞典》:无匹(無匹)
(1).无会合者。《公羊传·宣公三年》:“自内出者,无匹不行;自外至者,无主不止。” 何休 注:“匹,合也。无所与会合则不行。”
(2).无配偶。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唐 温庭筠 《西州词》:“ 武昌 何鬱鬱,儂家定无匹。小妇被流黄,登楼抚瑶瑟。”
(3).无双;无可匹比。荀子·君子:“天子无妻,告人无匹也。” 杨倞 注:“告,言也。妻者,齐也。天子尊无与二,故无匹也。”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惟有海棠梨第一,深浅拂,天生红粉真无匹。” 清 沈涛 《瑟榭丛谈》卷下:“红巾扰攘真人出,猿臂将军勇无匹。” 茅以升 《迎科学大会》诗:“字模、火药、罗盘,桩桩史家称述。悠悠文化,都道是,世间无匹。”
《國語辭典》:振振  拼音:zhèn zhèn
鸟群飞的样子。《诗经。鲁颂。有駜》:「振振鹭,鹭于下。」
《國語辭典》:振振  拼音:zhēn zhēn
1.仁厚的样子。《诗经。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唐。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振振薛公,惟德之造。」
2.美盛的样子。《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左传。僖公五年》:「均服振振,取虢之旂。」
《漢語大詞典》:循省
(1).考察。《公羊传·僖公三年》“何以书?记异也” 汉 何休 注:“﹝ 僖公 ﹞飭过求己,循省百官,放佞臣 郭都 等,理寃狱四百餘人。”
(2).检查;省察。 唐 韩愈 《潮州谢孔大夫状》:“欲致辞为让,则乖伏属之礼;承命苟贪,又非循省之道。”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九:“今臣自循省,一无可取,乃与之同被选擢,比肩并进,岂不玷朝廷之举,为士大夫所羞哉!” 清 龚玉晨 《紫姬小传》卷二:“虽重亲高堂,矜其不逮,夙夜循省,心何不安!”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吾尝纵览本朝入主中夏以来二百餘年之往事,若者为失机,若者为养痈,若者为种祸,若者为激变,每一循省,未尝不椎心顿足,仰天而长慟也。”
《國語辭典》:衣被  拼音:yī bèi
1.服装与被褥。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晋书。卷八八。孝友传。吴逵传》:「家极贫窘,冬无衣被。」
2.加惠于人。《荀子。礼论》:「慈母衣被之者也,而九月。」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辨骚》:「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國語辭典》:焉尔(焉爾)  拼音:yān ěr
语尾辞。无意义,如口语中的「罢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漢語大詞典》:宰木
坟墓上的树木。语出《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 秦伯 怒曰:‘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 何休 注:“宰,冢也。” 宋 黄庭坚 《奉答谢公定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 谢公 遂如此,宰木已三霜。” 明 李东阳 《锺御史同追挽诗》:“五夜 虞渊 终见日,百年宰木再回春。” 清 赵翼 《岳忠武墓》诗:“宰木苍苍向南拱,此是改葬 祁连 塚。”
《漢語大詞典》:风旨(風旨)
(1).指君主的旨意,意图。《公羊传·庄公元年》“天子嫁女於诸侯” 汉 何休 注:“礼:尊者嫁女于卑者,必持风旨。”隋书·裴矩传:“﹝ 裴矩 ﹞承望风旨,与时消息,使 高昌 入朝, 伊吾 献地,聚粮 且末 ,师出 玉门 。”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三》:“皇帝诚厉风旨,於此中得一二人如 恩 与 吉 者,俾侍太子,则一暴十寒之病庶几免矣。”
(2).泛指意旨,意图。后汉书·鲍永传:“ 莽 以 宣 不附己,欲灭其子孙。都尉 路平 承望风旨,规欲害 永 。”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使死者全名,生者服义,敢不钦佩风旨。” 梁启超 《〈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各人必须由自己所见而发,不知仰承他人之风旨,苟有所受,斯亦不得公矣。”
(3).风格旨趣。后汉书·黄宪传:“ 黄宪 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玼吝。” 明 陈子龙 《六子诗序》:“五七言絶句盛 唐 之妙,在于无意可寻,而风旨深永。” 清 龚自珍 《工部尚书高邮王文简公墓表铭》:“由此例之,公之风旨,其视徒表暴于道路者何如哉!”
《國語辭典》:大帝  拼音:dà dì
天帝。《文选。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文选。左思。魏都赋》:「亿若大帝之所兴作,二嬴之所曾聆。」
《國語辭典》:不毛  拼音:bù máo
草木不生的地方。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唐。孙樵 序西南夷:「由蜀而南,逾昆明,涉不毛,驰七八千里,其群蛮之雄者曰南诏。」亦指未经垦殖的地方。唐。皮日休 请行周典:「今之宅,树花卉犹恐不奇,减征赋惟恐不至。苟树桑者,必门嗤户笑,有能以不毛而税者哉?」
《國語辭典》:驱逐(驅逐)  拼音:qū zhú
赶走。如:「他被驱逐出境。」
《漢語大詞典》:为久(爲久)
(1).延滞。《公羊传·庄公八年》:“何言乎祠兵,为久也。曷为为久?吾将以甲午之日,然后祠兵於是。” 何休 注:“为久,稽留之辞。” 徐彦 疏:“为犹作,言作久,稽留之辞矣。”
(2).持久。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埤垒广志,严正辑众,避而骄之,引而劳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必以为久。”
分類:持久何休
《國語辭典》:口实(口實)  拼音:kǒu shí
1.粮食。《易经。颐卦》:「自求口实。」晋。江统 徙戎论:「且关中之人,百馀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处之与迁,必须口实。」
2.俸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3.谈话、批评的内容、资料或依据。《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
《國語辭典》:应世(應世)  拼音:yìng shì
1.顺应世运。《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刑人也」句下汉。何休。解诂:「三王肉刑揆渐加,应世黠巧奸伪多。」
2.与世周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吾见世中文学之士……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3.佛的出世。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仰惟如来应世,声教被物。」
《國語辭典》:脱然(脫然)  拼音:tuō rán
1.病瘉的样子。唐。韩愈 答张籍书:「今乃大得所图,脱然若沉疴去体,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
2.舒展不受牵累的样子。《淮南子。精神》:「当此之时,得薅越下,则脱然而喜矣。」《福惠全书。卷八。铁谷部。漕项收兑》:「其粮里亦不能脱然事外,而优游于乡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