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国体(國體)  拼音:guó tǐ
1.国家的大体。《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赞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
2.国家的形式。因主权归属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君主国与共和国。
《國語辭典》:本体(本體)  拼音:běn tǐ
1.事物的本身。
2.支持言论、主张的根本思想。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诸子》:「然繁辞虽积,而本体易总,述道言治,枝条五经。」
《國語辭典》:诗话(詩話)  拼音:shī huà
1.以随笔体裁评论诗句,或辨析诗法,或记载诗人事迹的书。如《沧浪诗话》。
2.宋人所撰有韵文及散文的小说。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國語辭典》:凡例  拼音:fán lì
书首说明著书内容、主旨与编辑体例的文字。
《國語辭典》:小令  拼音:xiǎo lìng
1.一种词的体制。本为唐时文人宴饮中为助酒兴,即席填写以供演唱的歌词,故形式多短小紧凑。至宋演变成固定体制,字数在五十八字以内,为词中较短小者。
2.一种散曲的体制。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以别于套曲;偶而也有增长为带过曲、重头者。
《漢語大詞典》:略定
(1).攻克平定。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秦 因乘胜略定 荆 地城邑。”周书·文帝纪下:“ 太祖 进军 蒲坂 ,略定 汾 絳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雪睿王冤:“ 饶餘郡王 阿巴泰 父子,略定 河 北,征讨 吴 逆,累功封 安亲王 。”
(2).犹稍定。后汉书·李通传:“时天下略定, 通 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周书·汉王赞传:“及诸方略定,又转太师。”
(3).大体制定。汉书·刘歆传:“时独有一 叔孙通 略定礼仪,天下唯有卜,未有它书。”
《國語辭典》:体格(體格)  拼音:tǐ gé
1.身体的发育情形和健康状况。如:「体格检查」、「体格强壮」。《红楼梦》第七九回:「此人名唤孙绍祖,生得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弓马娴熟、应酬权变,年纪未满三十,且又家赀饶富,现在兵部候缺题升。」
2.诗文的体例格调。如:「此诗体格高逸。」
3.体态。《红楼梦》第三回:「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國語辭典》:体态(體態)  拼音:tǐ tài
姿势、形态。如:「体态高雅」、「体态轻盈」。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体态是二十年挑剔就的温柔,姻缘是五百载该拨下的配偶。」
《國語辭典》:体气(體氣)  拼音:tǐ qì
1.人的品格。《三国志。卷六五。吴书。王蕃传》:「蕃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指。」
2.作者的精神本体及其所表现的气质。通常指文章的格调而言。《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
3.体质。如:「人的体气不同,对气候的适应能力也有差异。」
《國語辭典》:体式(體式)  拼音:tǐ shì
1.体制、格式。《南史。卷二七。孔奂传》:「奂博物强识,甄明故实,问无不知,仪注体式,笺书表翰,皆出于奂。」
2.体裁、类型。如:「诗与散文的体式不同。」
3.文字的式样。如:「拼音字母有手写体和印刷体两种体式。」
《漢語大詞典》:国统(國統)
(1).指国家体制或体统。《史记·三王世家》:“百官奉宪,各遵其职,而国统备矣。”
(2).君主一脉相传的统绪。犹正统。汉书·诸侯王表:“而本朝短世,国统三絶。” 颜师古 注:“谓 成 、 哀 、 平 皆早崩,又无健嗣。” 唐 刘知几 史通·本纪:“盖纪之为体,犹春秋之经,繫日月以成岁时,书君上以显国统。” 明 方孝孺 《关王庙碑》:“ 汉 将 关侯 云长 ,用兵 荆 蜀 间,国统未復,以身死之……使侯不死,与 孔明 勠力, 孔明 治内,侯治其外, 汉 贼可诛, 孙氏 可虏,而 高祖 天下可復矣。”清史稿·礼志五:“第庙楹有限,国统无穷,增修尚非至计!”
《漢語大詞典》:体变(體變)
诗文体制或风格变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於巧义,庸事或萌於新意。” 唐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神翰 顾 不一,体变 钟 兼两。” 元 张翥 《寄题顾仲瑛玉山诗一百韵》:“语奇凌 鲍 谢 ,体变失 卢 杨 。”
《漢語大詞典》:体度(體度)
察考;体味揣度。《元典章·户部十二·物价》:“由本路申户部,并要体度是实,保结申报。” 明 徐渭 《奉师季先生书》之二:“解书,惟有虚者活者,可以吾心体度而发明之。”
《國語辭典》:立体(立體)  拼音:lì tǐ
1.建立体制、准则。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宗经》:「礼以立体,据事制范。」
2.数学上指以面为界,有长、宽、厚,在空间占有一定位置的物体,称为「立体」。
《國語辭典》:选体(選體)  拼音:xuǎn tǐ
1.一种诗体或文体。因类似《昭明文选》所选的诗文而得名。其作品多绮缛靡丽。
2.诠选的方法。《宋书。卷五十七。蔡廓传》:「谨依选体,非私安都。」
《漢語大詞典》:典裁
典庄而有体制。南史·王俭传:“ 俭 寡嗜欲,唯以经国为务,车服尘素,家无遗财。手笔典裁,为当时所重。”南史·虞寄传:“帝谓 寄 兄 荔 曰:‘此颂典裁清拔,卿之 士龙 也,将如何擢用?’”
分類:有体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