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家学青箱
 
相关人物
王淮之


《宋书》卷六十〈王准之列传〉
王淮之字元曾,琅邪临沂人。高祖彬,尚书仆射。曾祖彪之,尚书令。祖临之,父讷之,并御史中丞。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

简释

青箱传学:指世传家学。唐刘禹锡《忂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贶》:“远放歌声分白巴,知传家学与青箱。”


例句

青箱传学远,金匮纳书成。 刘禹锡 南海马大夫见惠著述三通勒成四帙上自邃古达于国朝采其菁华至简如富钦受嘉贶诗以谢之

远放歌声分白纻,知传家学与青箱。 刘禹锡 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贶

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宝。 贾耽 赋虞书歌

典故
甲煎浅俗
 
晔漫传香


《宋书》卷六十九〈范晔孔熙先列传〉~829~
晔性精微有思致,触类多善,衣裳器服,莫不增损制度,世人皆法学之。撰和香方,其序之曰:「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沈实易和,盈斤无伤。零藿虚燥,詹唐黏湿。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又枣膏昏钝,甲煎浅俗,非唯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此序所言,悉以比类朝士:「麝本多忌」,比庾炳之;「零藿虚燥」,比何尚之;「詹唐黏湿」,比沈演之;「枣膏昏钝」,比羊玄保;「甲煎浅俗」,比徐湛之;「甘松、苏合」,比慧琳道人;「沈实易和」,以自比也。
典故
绛帐清风
 
纱缦业
 
绛纱传授
 
韦幔传经


《晋书》卷九十六〈列女列传·韦逞母宋氏〉~252~
韦逞母宋氏,不知何郡人也,家世以儒学称。宋氏幼丧母,其父躬自养之。及长,授以周官音义,谓之曰:「吾家世学周官,传业相继,此又周公所制,经纪典诰,百官品物,备于此矣。吾今无男可传,汝可受之,勿令绝世。」属天下丧乱,宋氏讽诵不辍。其后为石季龙徙之于山东,宋氏与夫在徙中,推鹿车,背负父所授书,到冀州,依胶东富人程安寿,寿养护之。逞时年小,宋氏昼则樵采,夜则教逞,然纺绩无废。寿每叹曰:「学家多士大夫,得无是乎!」逞遂学成名立,仕苻坚为太常。坚尝幸其太学,问博士经典,乃悯礼乐遗阙。时博士卢壸对曰:「废学既久,书传零落,比年缀撰,正经粗集,唯周官礼注未有其师。窃见太常韦逞母宋氏世学家女,传其父业,得周官音义,今年八十,视听无阙,自非此母无可以传授后生。」于是就宋氏家立讲堂,置生员百二十人,隔绛纱幔而受业,号宋氏为宣文君,赐侍婢十人。周官学复行于世,时称韦氏宋母焉。
典故 
柳郎无负碧云秋
 
泾河龙书


《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九〈龙二·柳毅〉~340~
唐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视之,乃殊色也。然而蛾脸不舒,中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于长者。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妾洞庭龙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禦。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舅姑毁黜以至此。」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又曰:「洞庭于兹,相远不知其几多也。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毅曰:「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子有何术,可导我邪?」女悲泣且谢曰:「负载珍重,不复言矣。脱获回耗,虽死必谢。君不许,何敢言?既许而问,则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毅请闻之。女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君当解去兹带,束以他物,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因而随之,无有碍矣。幸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毅曰:「敬闻命矣。」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毅深为之戚,乃置书囊中。因复问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祗岂宰杀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何为雨工?」曰:「雷霆之类也。」数顾视之,则皆矫顾怒步,饮龁甚异,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焉。毅又曰:「吾为使者,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女曰:「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语竟,引别东去。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其夕,至邑而别其友。月余(「月馀」原作「曰馀」。据明抄本、陈校本改)到乡还家,乃访于洞庭。洞庭之阴,果有橘社。遂易带向树,三击而止。俄有武夫出于波间,再拜请曰:「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实,曰:「走谒大王耳。」武夫揭水指路,引毅以进。谓毅曰:「当闭目,数息可达矣。」毅如其言,遂至其宫。始见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所不有。夫乃止毅停于大室之隅。曰:「客当居此以伺焉。」毅曰:「此何所也?」夫曰:「此灵虚殿也。」谛视之,则人间珍宝,毕尽于此。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奇秀深杳,不可殚言。然而王久不至。毅谓夫曰:「洞庭君安在哉?」曰:「吾君方幸玄珠阁,与太阳道士讲大经。少选当毕。」毅曰:「何谓大经?」夫曰:「吾君龙也,龙以水为神,举一滴可包陵谷。道士乃人也,人以火为神圣,发一灯可燎阿房。然而灵用不同,玄化各异,太阳道士精于人理,吾君邀以听。言语毕,而宫门辟,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夫跃曰:「此吾君也。」乃至前以告之。君望毅而问曰:「岂非人间之人乎?」毅对曰:「然。」毅而设拜(明抄本「毅而设拜」作「既而对后拜」),君亦拜。命坐于灵虚之下。谓毅曰:「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毅曰:「毅,大王之乡人也。长于楚,游学于秦。昨下第,间驱泾水右涘,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环雨鬓,所不忍视。毅因诘之,谓毅曰,为夫婿所薄,舅姑不念,以至于此。悲泗淋漓,诚怛人心。遂托书于毅。毅许之。今以至此。因取书进之。洞庭君览毕,以袖掩面而泣曰:「老父之罪,不能鉴(「能鉴」原作「诊坚」,据明抄本、陈校本改)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齿发,何敢负德?」词毕,又哀吒良久。左右皆流涕。时有宦人密视君者,君以书授之,令达宫中。须臾,宫中皆恸哭。君惊谓左右曰:「疾告宫中,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毅曰:「钱塘何人也?」曰:「寡人之爱弟。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矣。」毅曰:「何故不使知?」曰:「以其勇过人耳。昔尧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遂宽其同气之罪。然犹縻系于此。故钱塘之人,日日候焉。」语未毕,而大声忽发,天拆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俄有赤龙长千馀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金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乃臂青天而飞去。毅恐蹶仆地。君亲起持之曰:「无惧,固无害。」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因告辞曰:「愿得生归,以避复来。」君曰:「必不如此。其去则然,其来则不然。幸为少尽缱绻。」因命酌互举,以欸人事。俄而祥风庆云,融融怡怡,幢节玲珑,箫韶以随。红妆千万,笑语熙熙。后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满身,绡縠参差。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然若喜若悲,零泪如系。须臾红烟蔽其左,紫气舒其右,香气环旋,入于宫中。君笑谓毅曰:「泾水之囚人至矣。」君乃辞归宫中。须臾,又闻怒苦,久而不已。有顷,君复出,与毅饮食。又有一人披紫裳,执青玉,貌耸神溢,立于君左右。谓毅曰:「此钱塘也。」毅起,趋拜之。钱塘亦尽礼相接,谓毅曰:「女侄不幸,为顽童所辱。赖明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不然者,是为泾陵之土矣。飨德怀恩,词不悉心。」毅手为退辞谢,俯仰唯唯。然后回告兄曰:「向者辰发灵虚,已至泾阳,午战于彼,未还于此。中间驰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遣责,因而获免。然而刚肠激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复忤宾客。愧惕惭惧,不知所失。」因退而再拜。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君抚然曰:「顽童之为是心也,诚不可忍。然汝亦太草草。赖上帝显圣,谅其至冤。不然者,吾何辞焉?从此已去,勿复如是。」钱塘复再拜。是夕,遂宿毅于凝光殿。明日,又宴毅于凝碧宫。会友戚,张广乐,具以醪醴,罗以甘洁。初笳角鼙鼓,旌旗剑戟,舞万夫于其右。中有一夫前曰:「此钱塘《破阵》乐。」旌鈚杰气,顾骤悍栗。坐客视之,毛发皆竖。复有金石丝竹,罗绮珠翠,舞千女于其左。中有一女前进曰:「此贵主《还宫》乐。」清音宛转,如诉如慕。坐客听之,不觉泪下。二舞既毕,龙君太悦,锡以裤绮,颁于舞人。然后密席贯坐,纵酒极娱。酒酣,洞庭君乃击席而歌曰:「大天苍苍兮,大地茫茫。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狐神鼠圣兮,薄社依墙。雷霆一发兮,其孰敢当?荷真人兮信义长,令骨肉兮还故乡。齐言惭愧兮何时忘?」洞庭君歌罢,钱塘君再拜而歌曰:「上天配合兮,生死有途。此不当妇兮,彼不当夫。腹心辛苦兮,泾水之隅。风霜满鬓兮,雨雪罗襦。赖明公兮引素书,令骨肉兮家如初。永言珍重兮无时无。」钱塘君歌阕,洞庭君俱起奉觞于毅。毅踧踖而受爵。饮讫,复以二觞奉二君。乃歌曰:「碧云悠悠兮,泾水东流。伤美人兮,雨泣花愁。尺书远达兮,以解君忧。哀冤果雪兮,还处其休。荷和雅兮感甘羞,山家寂寞兮难久留。欲将辞去兮悲绸缪。」歌罢,皆呼万岁。洞庭君因出碧玉箱,贮以开水犀。钱塘君复出红珀盘,贮以照夜玑。皆起进毅。毅辞谢而受。然后宫中之人,咸以绡彩珠璧,投于毅侧,重叠焕赫。须臾,埋没前后。毅笑语四顾,愧揖不暇。泊酒阑欢极,毅辞起,复宿于凝光殿。翌日,又宴毅于清光阁。钱塘因酒作色,踞谓毅曰:「不闻猛石可裂不可卷,义士可杀不可羞耶?愚有衷曲,欲一陈于公。如可,则俱在云霄;如不可,则皆夷粪壤。足下以为何如哉?」毅曰:「请闻之。」钱塘曰:「泾阳之妻,则洞庭君之爱女也。淑性茂质,为九姻所重。不幸见辱于匪人,今则绝矣。将欲求托高义,世为亲戚,使受恩者知其所归,怀爱者知其所付。岂不为君子始终之道者?」毅肃然而作,欻然而笑曰:「诚不知钱塘君孱困如是。毅始闻跨九州,怀五岳,泄其愤怒。复见断锁金,掣玉柱,赴其急难。毅以为刚决明直,无如君者。盖犯之者不避其死,感之者不爱其生,此真丈夫之志。奈何箫管方洽,亲宾正和,不顾其道,以威加人?岂仆之素望哉?若遇公于洪波之中,玄山之间,鼓以鳞须,被以云雨,将迫毅以死,毅则以禽兽视之。亦何恨哉?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义,尽五常之志性,负百行之微旨。虽人世贤杰,有不如者,况江河灵类乎?而欲以蠢然之躯,悍然之性,乘酒假气,将迫于人。岂近直哉?且毅之质,不足以藏王一甲之间。然而敢以不伏之心,胜王不道之气。惟王筹之!」钱塘乃逡巡致谢曰:「寡人生长宫房,不闻正论。向者词述狂妄,搪(「搪」字原阙,据明抄本、陈校本补)突高明,退自循顾,戾不容责。幸君子不为此乖间可也。」其夕复欢宴,其乐如旧,毅与钱塘遂为知心友。明日,毅辞归。洞庭君夫人别宴毅于潜景殿,男女仆妾等悉出预会。夫人泣谓毅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愧戴,遂至暌别。」使前泾阳女当席拜毅以致谢。夫人又曰:「此别岂有复相遇之日乎?」毅其始虽不诺钱塘之请,然当此席,殊有叹恨之色。宴罢辞别,满宫凄然,赠遗珍宝,怪不可述。毅于是复循途出江岸。见从者十馀人,担囊以随,至其家而辞去。毅因适广陵宝肆,鬻其所得,百未发一,财以盈兆。故淮右富族咸以为莫如。遂娶于张氏,而又娶韩氏。数月,韩氏又亡。徙家金陵,常以鳏旷多感,或谋新匹。有媒氏告之曰:「有卢氏女,范阳人也。父名曰浩,尝为清流宰,晚岁好道,独游云泉。今则不知所在矣。母曰郑氏。前年适清河张氏,不幸而张夫早亡。母怜其少,惜其慧美,欲择德以配焉。不识何如?」毅乃卜日就礼。既而男女二姓,俱为豪族。法用礼物,尽其丰盛。金陵之士,莫不健仰。居月馀,毅因晚入户,视其妻,深觉类于龙女,而逸艳丰厚,则又过之。因与话昔事。妻谓毅曰:「人世岂有如是之理乎?」经岁馀(「经岁馀」原作「然君与馀」。据明抄本改)有一子。毅益重之。既产逾月,乃浓饰换服。召亲戚相会(明抄本、陈校本「亲戚相会」作「毅于帘室」)之间,笑谓毅曰:「君不忆余之于昔也?」毅曰:「夙为洞庭君女传书,至今(明抄本、陈校本「为洞庭君女传书至今」八字原作「非姻好何以」五字)为忆。」妻曰:「馀即洞庭君之女也。泾川之冤,君使得白。衔君之恩,誓心求报。洎钱塘季父论亲不从,遂至暌违,天各一方,不能相问。父母欲配嫁于濯锦小儿。某惟以心誓难移。亲命难背。既为君子弃绝,分无见期,而当初之冤,虽得以告诸父母,而誓报不得其志,复欲驰白于君子。值君子累娶,当娶于张,已而又娶于韩。迨张韩继卒,君卜居于兹。故余之父母,乃喜馀得遂报君之意。今日获奉君子,咸善终世,死无恨矣。」因呜咽泣涕交下,对毅曰:「始不言者,知君无重色之心;今乃言者,知君有感馀(明抄本、陈校本「感馀」作「爱子」)之意。妇人匪薄,不足以确厚永心。故因君爱子,以托相生(明抄本、陈校本「相生」作「贱质」)。未知君意如何,愁惧兼心,不能自解。君附书之日,笑谓妾曰:‘他日归洞庭,慎无相避。’诚不知当此之际,君岂有意于今日之事乎?其后季父请于君。君固不许。君乃诚将不可邪,抑忿然邪?君其话之。」毅曰:「似有命者。仆始见君子长泾之隅,枉抑憔悴,诚有不平之志。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馀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思哉?洎钱塘逼迫之际,唯理有不可直,乃激人之怒耳。夫始以义行为之志,宁有杀其婿而纳其妻者邪?一不可也。善素以操真为志尚,宁有屈于己而伏于心者乎?二不可也。且以率肆胸臆,酬酢纷纶,唯直是图,不遑避害。然而将别之日,见君有依然之容,心甚恨之。终以人事扼束,无由报谢。吁!今日君卢氏也,又家于人间。则吾始心未为惑矣。从此以往,永奉欢好,心无纤虑也。」妻因深感娇泣,良久不已。有顷,谓毅曰:「勿以他类,遂为无心。固当知报耳。夫龙寿万岁,今与君同之,水陆无往不适,君不以为妄也。」毅嘉之曰:「吾不知国客,乃复为神仙之饵。」乃相与觐洞庭。既至而宾主盛礼,不可具纪。后居南海,仅四十年。其邸第舆马,珍鲜服玩,虽侯伯之室,无以加也。毅之族咸遂濡泽。以其春秋积序,容状不衰,南海之人,靡不惊异。洎开元中,上方属意于神仙之事,精索道术,毅不得安,遂相与归洞庭。凡十余岁,莫知其迹。至开元末,毅之表弟薛嘏为京畿令,谪官东南,经洞庭,晴昼长望,俄见碧山出于远波。舟人皆侧立曰:「此本无山,恐水怪耳。」指顾之际,山与舟相逼。乃有彩船自山驰来,迎问于嘏。其中有一人呼之曰:「柳公来候耳。」嘏省然记之,乃促至山下,摄衣疾上。山有宫阙如人世,见毅立于宫室之中,前列丝竹,后罗珠翠,物玩之盛,殊倍人间。毅词理益玄,容颜益少。初迎嘏于砌,持嘏手曰:「别来瞬息,而发毛已黄。」嘏笑曰:「兄为神仙,弟为枯骨,命也。」毅因出药五十丸遗嘏曰:「此药一丸,可增一岁耳。岁满复来,无久居人世,以自苦也。」欢宴毕,嘏乃辞行。自是已后,遂绝影响。嘏常以是事告于人世。殆四纪,嘏亦不知所在。陇西李朝威叙而叹曰:「五虫之长,必以灵者,别斯见矣。人裸也,移信鳞虫。洞庭含纳大直,钱塘迅疾磊落,宜有承焉。嘏咏而不载,独可邻其境。愚义之,为斯文。」
典故
经传拱汉皇

相关人物
刘恒(汉文帝)


晋·葛洪《神仙传》卷三《河上公》
公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帝读《老子经》颇好之,敕诸王及大臣皆颂之,有所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之。闻时皆称河上公解《老子经》义旨,乃使所不决之事以问。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帝即幸其庵躬问之……公乃授《素书》二卷与帝,曰:「熟研之,此经所疑皆了,不事多言也。余注此经以来一千七百馀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勿以示非其人。」言毕失其所在。

例句

身退卑周室,经传拱汉皇。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典故
九重春近,仙桃传宴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五〈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案:贾至。洛阳人。与父曾俱为中书舍人。】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九天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案:原注。舍人先世尝掌丝纶。】,池上于今有凤毛【池上于今得凤毛】【池上如今有凤毛】【池上如今得凤毛】。
典故
攫土传沙


《苏轼诗集》卷三十九〈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
伟哉造物真豪纵,攫土抟沙为此弄。劈开翠峡走云雷,截破奔流作潭洞。因随化人履巨迹,得与仙兄蹑飞鞚。曳杖不知岩谷深,穿云但觉衣裘重。坐看惊鸟救霜叶,知有老蛟蟠石瓮。金沙玉砾粲可数,古镜宝奁寒不动。念兄独立与世疏,绝境难到惟我共。永辞角上两蛮触,一洗胸中九云梦。浮来山高回望失,武陵路绝无人送。筠篮撷翠爪甲香,素绠分碧银瓶冻。归路霏霏汤谷暗,野堂活活神泉涌。解衣浴此无垢人,身轻可试云间凤。
典故
擪笛傍宫墙
 
偷向笛中传
 
弄权疮痏
 
连昌游冶
 
天津桥上偷新阙
 
玉笛天津
 
闻曲偷向笛中传


《全唐诗》卷四百一十九〈连昌宫词〉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岁久无人森自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小年选进因曾入】。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贺老琵琶擅场屋】。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春娇满眼睡红绡【春娇满眼眠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李暮擪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案: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 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篴)。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也如此。然而明皇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潜遣从行而已。又明皇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诘验之。自云。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暮也。明皇异而遣之。】。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中【万人歌舞涂途中】。百官队仗避岐薛【案:岐王范、薛王业。明皇之弟。】,杨氏诸姨【案:贵妃三姊。帝呼为姨。封韩、虢、秦国三夫人。】车斗风。明年十月东都破【案:天宝十三年。禄山破洛阳。】,御路犹存禄山过【御路独存禄山过】。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万姓无言泪潜堕】。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树宛然【行宫门闼树宛然】。尔后相传六皇帝【案:肃、代、德、顺、宪、穆。】,不到离宫门久闭。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花萼废【玄武楼前花萼废】。去年敕使因斫竹【去年因敕使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荆榛栉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舞榭敧倾基尚在【舞榭敧倾台尚在】【舞榭敧倾基尚存】【舞榭敧倾台尚存】,文窗窈窕纱犹绿。尘埋粉壁旧花钿,乌啄风筝碎珠玉【鸟啄风筝碎珠玉】。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晨光未出帘影黑【晨光未出帘影动】,至今反挂珊瑚钩。指似傍人因恸哭【指向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却立宫门泪相续】。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拣选皆言由至公】。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禄山宫里养为儿】,虢国门前闹如市。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忆得依稀杨与李】。庙谟颠倒四海摇【庙谋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休用兵【努力庙谟休用兵】。
典故
刘子政
 
刘向传经
 
相关人物
刘向(字子政)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附《刘向传》
「初立《谷梁春秋》,徵更生受《谷梁》,讲论《五经》于石渠。」「成帝即位,显等伏辜,更生乃复进用,更名向。向以故九卿召拜为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数奏封事,迁光禄大夫。是时帝元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秉政,倚太后,专国权,兄弟七人皆封为列侯。时数有大异,向以为外戚贵盛,凤兄弟用事之咎。而上方精于诗书,观古文,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

例句

阁上掩书刘向去,门前修刺孔融来。 刘禹锡 同乐天送河南冯尹学士

若问旧人刘子政,如今头白在商于。 刘禹锡 送分司陈郎中祗召直史馆重修三圣实录

儒官比刘向,使者得陈农。 司空曙 送李嘉祐正字括图书兼往扬州觐省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杜甫 秋兴八首

典故
清白传家

相关人物
胡威


《三国志》卷二十七〈魏书·胡质传〉~743~
威,咸熙中官至徐州刺史,有殊绩,历三郡守,所在有名。卒于安定。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阳秋》曰:「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中十馀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疋,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馀,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
典故  
青鸟信
 
青鸾信
   
西来青鸟
  
传书青鸟
 
仙家鸟
 
青鸟衔笺
   
小鸟传仙语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西王母

参考典故
青鸟(一)


《山海经·山经》卷二〈西山经〉~54~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郭璞云:「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
《山海经·海经》卷七〈海内北经·西王母〉~306~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
《艺文类聚》卷九十一〈鸟部中·青鸟〉~577~
汉武故事曰:「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二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又曰:钩弋夫人卒。上为起通灵台,常有一青鸟集台上。」

简释

青鸟:指神仙,或爱情的使者。唐李侨《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传书青鸟迎萧凤,巫岭荆台一通梦。”


例句

寄音青鸟翼,谢尔碧海流。 刘复 游仙

得意紫鸾休舞镜,断踪青鸟罢衔笺。 刘损 愤惋诗三首

青鸟罢传相寄字,碧江无复采莲人。 刘沧 代友人悼姬

仙界日长青鸟度,御衣香散紫霞飘。 刘沧 过铸鼎原

不学碧鸡依井络,愿随青鸟向层城。 刘禹锡 吐绶鸟词

青鸟去时云路断,姮娥归处月宫深。 刘禹锡 怀妓

青鸟自爱玉山禾,仙禽徒贵华亭露。 刘禹锡 飞鸢操

青鸟来去闲,红霞朝夕变。 刘长卿 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李延年

所宜巢三鸟,影入瑶池碧。 刘驾 琪树下因吟六韵呈先达者

芳信沉青鸟,空祠掩暮山。 喻凫 王母祠前写望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孟浩然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崔国辅 七夕

问君在何所,青鸟舒锦翮。 常建 春词

西母青禽轻飘飘,分环破璧来往劳。 李咸用 轻薄怨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李商隐 中元作

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 李商隐 昨日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李商隐 汉宫词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 无题

消息期青雀,逢迎异紫姑。 李商隐 圣女祠

伫看青鸟入,还陟紫云梯。 李峤 幸白鹿观应制

不学兰香中道绝,却教青鸟报相思。 李康成 玉华仙子歌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 李白 代寄情楚辞体

青鸟海上来,今朝发何处。 李白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岂不及阿母之家青鸟儿,汉宫来往传消息。 李白 宝观主白鸲鹆歌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李白 有所思

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李白 相逢行

焚香欲使三清鸟,静拂桐阴上玉坛。 李益 避暑女冠

旦随三鸟去,羽节凌霞光。 李益 长社窦明府宅夜送王屋道士常究子

白云辞上国,青鸟会群仙。 权德舆 送王炼师赴王屋洞

曾城自有三青鸟,不要莲东双鲤鱼。 段成式 戏高侍御七首

三鸟随王母,双童翊子先。 皇甫冉 祭张公洞二首

闻道昆崙有仙籍,何时青鸟送丹砂。 皇甫冉 题蒋道士房

今日长歌思不堪,君行为报三青鸟。 万楚 小山歌

青鸟东飞正落梅,衔花满口下瑶台。 薛涛 酬辛员外折花见遗

瑶台有青鸟,远食玉山禾。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道士牛已至,仙家鸟亦来。 雍裕之 四色

三清小鸟传仙语,九华真人奉琼浆。 韦应物 骊山行

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 韩愈 华山女

紫书分付与青鸟,却向人间求好花。 顾况 梁广画花歌

青鸟更不来,麻姑断书信。 鲍溶 怀仙二首

青鸟飞难远,春云晴不闲。 鲍溶 怀尹真人

自从青鸟不堪使,更得蓬莱消息无。 鲍溶 望麻姑山

典故
天上传新火


《九家集注杜诗》卷一
〈清明二首〉其一:「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胡童结刺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虚沾周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宋·赵次公注:「唐制,清明日赐百官新火。」
典故
吴公无传


《汉书》卷四十八〈贾谊列传〉~222~
贾谊,雒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徵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典故
向歆传业

相关人物
刘向(字子政)
 
刘歆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列传·刘向~〉928~
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向三子皆好学:长子伋,以易教授,官至郡守;中子赐,九卿丞,蚤卒;少子歆,最知名。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列传·刘歆〉~967~
歆字子骏,少以通诗书能属文召见成帝,待诏宦者署,为黄门郎。河平中,受诏与父向领校秘书,讲六艺传记,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向死后,歆复为中垒校尉。哀帝初即位,大司马王莽举歆宗室有材行,为侍中太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贵幸。复领五经,卒父前业。歆乃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语在艺文志。歆及向始皆治易,宣帝时,诏向受谷梁春秋,十馀年,大明习。及歆校秘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时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与歆共校经传。歆略从咸及丞相翟方进受,质问大义。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故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歆亦湛靖有谋,父子俱好古,博见彊志,过绝于人。
典故
循良传


《史记》卷一百一十九〈循吏列传〉~3099~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案:「谓本法循理之吏也。」
《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337~
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五上〈良吏列传上·序言〉~4782~
自武德已还,历年三百,其间岳牧,不乏循良。今录其政术有闻,为之立传,所冀表吏师而儆不恪也。
《漢語大詞典》:青箱
(1).收藏书籍字画的箱笼。宋书·王准之传:“曾祖 彪之 ……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諳 江 左旧事,缄之青箱。” 唐 贾耽 《赋虞书歌》:“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寳。” 清 方文 《润州早发》诗:“白露水千里,青箱书一函。”
(2).指青箱学。 唐 陆龟蒙 《药名离合夏日即事》诗之三:“青箱有意终须续,断简遗编一半通。”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扫茔遘侠》:“髫年英俊,失恃煢煢甚,继箕裘青箱自幸。”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青箱谁寄,遗书何託;宗祀将斩,祠墓无依。”
(3).指古代行藉田礼时装种子的箱子。隋书·礼仪志二:“ 北齐 藉於帝城东南千亩内……以青箱奉穜稑种,跪呈司农,诣耕所洒之。”宋史·礼志五:“ 隋 以青箱奉穜稑, 唐 废其礼。青箱旧无其制,请用竹木为之而无盖,两端设襻,饰以青。” 宋 李长民 《广汴都赋》:“遂播青箱之嘉种,以成高廪之丰年。”
(4).指古代行册封礼时装封土的箱匣。隋书·礼仪志四:“诸王、五等开国及乡男恭拜,以其封国所在方,取社坛方面土,包以白茅,内青箱中。函方五寸,以青涂饰,封授之,以为社。”
(5).见“ 青葙 ”。
《漢語大詞典》:青葙
亦作“ 青箱 ”。 一名野鸡冠。一年生草本植物,夏秋之间开花,花色淡红,可供观赏。种子叫青葙子,可入药,有袪风热,清肝火,明目等作用。《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尺牘之迹,动见模楷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青牛先生 ﹞常食青葙芫华。年似如五六十者,人或亲识之,谓其已有百餘岁矣。” 唐 皮日休 张贲 等《药名联句》:“白芷寒犹采,青箱醉尚开。”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青葙﹝集解﹞引《别录》:“青葙生田野间,嫩苗似莧可食,长则高三四尺。”
《漢語大詞典》:青箱传学(青箱傳學)
谓以史学为家学世代相传。 唐 刘禹锡 《南海马大夫见惠著述三通勒成四帙上自邃古达于国朝采其菁华至简如富钦受嘉贶诗以谢之》:“青箱传学远,金匱纳书成。”参见“ 青箱学 ”。
《漢語大詞典》:青箱学(青箱學)
宋书·王准之传:“曾祖 彪之 ……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諳 江 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 王氏 青箱学’。”后即以“青箱学”指传家的史学。 宋 苏舜钦 《黎生下第还乡》诗:“无废青箱学,穷愁古亦然。”亦作“ 青緗学 ”。 宋 刘弇 《蒋沙庄居》诗之六:“家有青緗学,儿传《急就》章。”
分類:传家史学
《漢語大詞典》:青箱家
能以史学传家的人家。 宋 范成大 《寄题王仲显读书楼》诗:“使君青箱家,文史装怀抱。”参见“ 青箱学 ”。
《漢語大詞典》:青箱学(青箱學)
宋书·王准之传:“曾祖 彪之 ……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諳 江 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 王氏 青箱学’。”后即以“青箱学”指传家的史学。 宋 苏舜钦 《黎生下第还乡》诗:“无废青箱学,穷愁古亦然。”亦作“ 青緗学 ”。 宋 刘弇 《蒋沙庄居》诗之六:“家有青緗学,儿传《急就》章。”
分類:传家史学
《國語辭典》:柳毅传书(柳毅傳書)  拼音:liǔ yì chuán shū
杂剧名。元尚仲贤作。叙书生柳毅为洞庭龙女传书求援,终成夫妻的故事。事本唐人李朝威的《柳毅传》而来。
《国语辞典》:刘向(刘向)  拼音:liú xiàng
人名。(西元前77~前6)字子政,本名更生,汉沛县人。高祖弟楚元王刘交的第四代孙。元帝时为中垒校尉,故世称刘中垒。后因权臣专政,被废十多年。成帝时,改名为向,任光禄大夫,校阅经传诸子诗赋等书籍,撰成《别录》一书,为我国最早的分类目录。另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洪范五行》等书。并且编订了《战国策》、《楚辞》、《孙卿新书》。
《漢語大詞典》:三青鸟(三青鳥)
(1).传说中的仙鸟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曰少鵹,一名曰青鸟。”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五:“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清 王夫之 《九昭》:“介三青鸟以先鸣兮,诛凤凰於 西母 。”
(2).借指使者。 唐 李白 《相逢行》:“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漢語大詞典》:三鸟(三鳥)
古代神话中 西王母 身边的三只青鸟。亦为使者的泛称。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少鵹,一名曰青鸟。” 郭璞 注:“皆 西王母 所使也。” 汉 刘向 《九叹·忧苦》:“三鸟飞以自南兮,览其志而欲北。” 洪兴祖 补注:“三鸟, 王母 使者。” 南朝 梁 江淹 《陆平原羁宦》诗:“愿言寄三鸟,离思非徒然。” 唐 李益 《长社窦明府宅夜送王屋道士常究子》诗:“旦随三鸟去,羽节凌霞光。”
《漢語大詞典》:青禽
(1).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旧题 汉 班固 汉武故事:“ 鉤弋夫人 卒,上为起 通灵臺 ,常有一青鸟集臺上。”后遂以“青禽”为悼念死者之典。 宋 谢翱 《鄞女墓》诗:“网草新垂月中露,青禽夜宿菱塘渚。” 明 夏完淳 《招魂》:“层楼积栋,刻云烟些。青禽纷语,依木成妍些。”
(2).即青鸟。喻信使。 南朝 齐 王融 《法乐辞》之七:“青禽承逸轨,文驪镜重川。” 唐 李白 《寓言》诗之二:“遥裔双綵凤,婉孌三青禽。” 王琦 注引山海经:“三青鸟,皆 西王母 使也。” 明 王玉阳 《纪情》套曲:“冷萧萧风狂雨骤,恨悠悠经年拖逗。远迢迢青禽信来,急匆匆特地相撋就。”
(3).即 青琴 。古神女名。 唐 温庭筠 《马嵬佛寺》诗:“ 曼倩 死来无絶艺,后人谁肯惜 青禽 ?”
《國語辭典》:青雀  拼音:qīng què
1.动物名:(1)桑扈。嘴巴弯曲,食肉。(2)鹢。一种水鸟,羽毛白色,形似鹭鸶。不怕风,能高飞。
2.旧时船头常刻有青雀,后以借指船舶。北周。庾信 奉和浚池初成清晨临泛诗:「时看青雀舫,遥逐桂舟回。」
《國語辭典》:桑扈  拼音:sāng hù
1.动物名。雀形目鸣禽类。头黑色,嘴曲而厚,色黄,背腹皆淡灰褐色,翼紫黑。喜食果实及谷类。也称为「桑雇」。
2.古代隐士名。《楚辞。屈原。九章。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羸行。」
3.传说是少昊时的官名。为主管农事的九扈之一,掌理奖励百姓耕作养蚕之事。汉。蔡邑〈独断上〉:「桑扈氏,农正趣民养蚕。」
4.《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桑扈,刺幽王也。」或亦指颂美天子之诗。首章二句为:「交交桑扈,有莺其羽。」
《漢語大詞典》:青雀舫
《方言》卷九:“舟……或谓之鷁首。” 郭璞 注:“鷁,鸟名也。今 江东 贵人船前作青雀,是其像也。”后因称船首画有青雀之舟为“青雀舫”。泛指华贵游船。 北周 庾信 《奉和濬池初成清晨临泛》:“时看青雀舫,遥逐桂舟迴。” 唐 刘长卿 《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诗:“偶乘青雀舫,还在白鸥羣。” 清 黄遵宪 《大阪》诗:“横列东西青雀舫,旁通三百赤栏桥。”亦省称“ 青雀 ”、“ 青舫 ”。 唐 刘言史 《送人随姊夫任云安令》:“闲逐维私向 武城 ,北风青雀片时行。”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掩萧斋》词:“落日逢迎 朱雀街 ,共乘青舫渡 秦淮 。” 明 张煌言 《送黄金吾冯侍御乞师日本》:“ 黄河 北去浮青雀,沧海东回献白狼。”
《國語辭典》:青鸟(青鳥)  拼音:qīng niǎo
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唐。孟浩然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诗:「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南唐。李璟 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词:「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漢語大詞典》:青鴍
传说中的鸟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 玄丹之山 。有五色之鸟,人面有髮。爰有青鴍、黄鷔。”
分類:鸟名
《漢語大詞典》:青鸟氏(青鳥氏)
古官名。为历正的属官,掌管立春、立夏。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 少皞 挚 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青鸟氏,司启者也。” 孔颖达 疏:“立春立夏谓之启。此鸟以立春鸣立夏止,故以名官,使之主立春立夏。”
《漢語大詞典》:青乌(青烏)
(1).指 青乌子 。传说中的古代堪舆家。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 黄帝 ﹞相地理则书 青乌 之説。”后汉书·循吏传·王景“乃参纪众家数术文书,冢宅禁忌,堪舆日相之属” 唐 李贤 注:“葬送造宅之法,若 黄帝 、 青乌 之书也。”
(2).为堪舆家的美称。 唐 刘禹锡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之三:“地得 青乌 相,宾惊白鹤飞。”
(3).指堪舆之术。 唐 王维 《能禅师碑》:“择吉祥之地,不待青乌;变功德之林,皆成白鹤。” 清 黄宗羲 《陈令升先生传》:“先生於书画古奇器,赏鉴无不精絶,而青乌、素问、龟卜、杂术,皆能言其理。”
(4).泛指堪舆学的书籍。 唐 柳宗元 《祭崔氏外甥女文》:“ 邙 阜有位,青乌载卜。” 清 陈瑚 《拟邀文介石住尉迟庙》诗:“吟残丹叶空留恨,读遍青乌求疗饥。”
(5).借指风水宝地。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占白鹤,相青乌, 郑伯 所封,有 咸林 之采地; 晋侯 所輅,有 河 外之城邑。” 唐 陈子昂 《申州司马王君墓志铭》:“墨龟未食,青乌不封,权殯于某所,需吉兆也。”
(6).鸟名。即乌鸦。 南朝 梁 何逊 《穷乌赋》:“异海鸥之去就,无青乌之是非。”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有顷,天曙,忽有青乌数十如雀,飞集墙上。”
(7).借指太阳。太阳又称金乌。 元 杨维桢 《寄张伯雨》诗:“每瞻湖上青乌去,不觉山中白兔驯。”按,青乌去,指太阳下山;白兔驯,指月亮东升。
(8).复姓。 汉 有 青乌子 。见 汉 应劭 《风俗通·佚文》
《漢語大詞典》:青鸟使(青鳥使)
神话传说 西王母 有三青鸟代为取食报信。后因以“青鸟使”借指传递书信的使者。 唐 孟浩然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诗:“忽逢青鸟使,邀入 赤松 家。” 唐 李商隐 《昨日》诗:“昨日 紫姑神 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 明 汪廷讷 《种玉记·赴约》:“暂为青鸟使,忙把锦笺传。”参见“ 青鸟 ”。
《國語辭典》:青鸟(青鳥)  拼音:qīng niǎo
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唐。孟浩然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诗:「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南唐。李璟 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词:「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漢語大詞典》:青鸟书(青鳥書)
指书信。 元 王实甫 《四块玉》套曲:“又不见青鸟书来,黄犬音乖。每日家病懨懨懒去傍粧臺。” 明 胡奎 《梦游庐山》诗:“望断 蓬莱 青鸟书,琪花落尽无人折。”参见“ 青鸟 ”。
分類:书信
《國語辭典》:青鸟(青鳥)  拼音:qīng niǎo
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唐。孟浩然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诗:「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南唐。李璟 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词:「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國語辭典》:青鸾(青鸞)  拼音:qīng luán
1.皇帝车驾前的铃。《南齐书。卷三。武帝本纪》:「鸣青鸾于东郊,冕朱纮而莅事。」宋。无名氏《梅妃传》:「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
2.传说中的神鸟。似凤,五色备举而多青。
3.传说青鸾喜欢对镜起舞,故用以代称镜子。唐。皇甫枚《王知古》:「他日锦雉之衣欲解,青鸾之匣全开。」
4.能传递信件的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漢語大詞典》:青鸾翼(青鸞翼)
指信使。 宋 周邦彦 《还京乐·大石》词:“怎得青鸞翼,飞归教见顦顇。”亦省作“ 青翼 ”。 宋 柳永 《法曲第二》词:“青翼传情,香径偷期,自觉当初草草。” 宋 赵令畤 《蝶恋花》词:“青翼驀然来报喜,鱼牋微諭相容意。”参见“ 青鸞 ”。
分類:信使
《國語辭典》:青鸾(青鸞)  拼音:qīng luán
1.皇帝车驾前的铃。《南齐书。卷三。武帝本纪》:「鸣青鸾于东郊,冕朱纮而莅事。」宋。无名氏《梅妃传》:「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
2.传说中的神鸟。似凤,五色备举而多青。
3.传说青鸾喜欢对镜起舞,故用以代称镜子。唐。皇甫枚《王知古》:「他日锦雉之衣欲解,青鸾之匣全开。」
4.能传递信件的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