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14
典故
1
词典
2
分类词汇
109
佛典
2
共109,分8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薪尽火传
农业推广
师严道尊
生活教育
倾囊相授
非人不传
耒耨之教
口授心传
各师父各传授
嫡传弟子
带徒弟
底授
清真寺
授艺
口口相传
《國語辭典》:
薪尽火传(薪盡火傳)
拼音:
xīn jìn huǒ chuán
本指柴薪烧尽了,而火种仍可留传。语本《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后比喻师生授受不绝、传承绵延不尽,世代相传。《儒林外史》第五四回:「风流云散,贤豪才色总成空;薪尽火传,工匠市廛都有韵。」也作「薪火相传」、「薪传」。
分類:
师生
生传
传授
学问
问一
一代
地流
流传
《国语辞典》:
农业推广(农业推广)
拼音:
nóng yè tuī guǎng
一种教育性、服务性的工作。将农业研究机关所研发的新方法和新品种传授给农民,以期农产品的产量增加、品质提升。
分类:
种教
教育
服务
农业
机关
关所
研发
品种
传授
农民
《国语辞典》:
师严道尊(师严道尊)
拼音:
shī yán dào zūn
语本《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指师长受人尊敬,所传授的知识、技能等才会被尊重。也作「师道尊严」。
分类:
师长
尊敬
传授
知识
技能
才会
尊重
《国语辞典》:
生活教育
拼音:
shēng huó jiào yù
不偏于知识技术的传授,而注重实际生活的指导,使一般国民和青年的生活能适应当前的时代和环境的教育。即教与育并重,手与脑并用,文与武合一,与生活打成一片的教育。
分类:
知识
技术
传授
注重
重实
指导
《国语辞典》:
倾囊相授(倾囊相授)
拼音:
qīng náng xiāng shòu
竭尽所有交付或传授给对方。如:「老师傅将一身绝学倾囊相授,希望能将这项精致的传统技艺传给下一代。」
分类:
竭尽
交付
传授
给对
《国语辞典》:
非人不传(非人不传)
拼音:
fēi rén bù chuán
不是适当的人就不传授。《宣和书谱。卷一二。行书一。集句诗笔》:「大抵学者用笔有法,自古秘之,必口口亲授,非人不传。」
分类:
适当
不传
传授
《国语辞典》:
耒耨之教
拼音:
lěi nòu zhī jiào
传授农业耕作的技术。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农本。国朝重农考》:「昔黄帝画井分疆,依神农耒耨之教,导生民之利,稼穑为宝,所从来矣。」
分类:
传授
农业
耕作
技术
《国语辞典》:
口授心传(口授心传)
拼音:
kǒu shòu xīn chuán
授教者亲口传授,而受教者心中领悟。《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但拣一二诚笃之人,口授心传。」也作「口传心授」。
分类:
亲口
口传
传授
受教
心中
领悟
《国语辞典》:
各师父各传授(各师父各传授)
拼音:
gè shī fù gè chuán shòu
各个师父的传授方法各不相同。比喻各有各的一套。《老残游记》第一三回:「各师父各传授,各把戏各变手。」
分类:
各个
师父
传授
《国语辞典》:
嫡传弟子(嫡传弟子)
拼音:
dí chuán dì zǐ
亲自收入门下传授的弟子。如:「少林武功冠天下,嫡传弟子更了得。」
分类:
亲自
收入
入门
门下
传授
弟子
《國語辭典》:
带徒弟(帶徒弟)
拼音:
dài tú dì
在工作中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徒弟。如:「木雕师傅觉得年事已高,于是开始带徒弟,希望能把这项民俗技艺传下去。」
分類:
传授
知识
技能
等给
徒弟
《漢語大詞典》:
底授
传授,授予。 汉
王粲
《荆州文学记官志》
:“天降纯嘏,有所底授。”
分類:
传授
授予
《國語辭典》:
清真寺
拼音:
qīng zhēn sì
回教徒礼拜的场所。基本上为有蓬的开阔场地,殿中设有朝向麦加的米海拉布和敏拜尔。寺内不得供任何偶像或供品。寺外有宣礼塔,宣礼员在塔上呼唤信徒参加每日五次的礼拜。也称为「礼拜寺」。
分類:
清真寺
伊斯兰教
宗教
仪式
传授
知识
《國語辭典》:
授艺(授藝)
拼音:
shòu yì
传授技艺。如:「布袋戏老师傅开班授艺,吸引了不少有兴趣的年轻人报名参加学习。」
分類:
传授
技艺
《漢語大詞典》:
口口相传(口口相傳)
口头传布或传授。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黄十翁》
:“汝还世五年,传吾语於人间,作善者即生人世,受安乐福;作恶者万劫不回,受无间苦。令闻此者口口相传。” 明 钱德洪
《〈大学问〉后记》
:“门人有请録成书者。曰:‘此须诸君口口相传,若笔之於书,使人作一文字看过,无益矣。’”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但在社会里, 仓颉 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
分類:
口头
传布
传授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