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优崇(優崇)
(1).优待而尊崇之。《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公之奉 魏 ,不敢不尽节。 魏 之待公,优崇而不臣。”晋书·淮南忠壮王允传:“转为太尉,外示优崇,实夺其兵也。”《旧唐书·德宗纪上》:“此诚文武勋臣出入转迁之地,宜增禄秩,以示优崇。”清史稿·礼志七:“遣子孙、宗室执爵授饮,分给食品,諭毋起立,以示优崇。”
(2).优厚。隋书·袁充传:“上大悦,赏赐优崇,儕辈莫之比。”明史·祁秉忠传:“自 辽 左军兴,总兵官阵亡者凡十有四人……朝端卹典,俱极优崇。”
《漢語大詞典》:优宠(優寵)
优待宠爱。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二》:“窃见 成都侯 明詔所以优宠,将军宜承顺圣意加异往时,每事凡谊,必与及之。” 唐 范传正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时公已被酒于翰苑中,仍命 高将军 扶以登舟,优宠如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道士曰:‘臣草野之夫,无他庸能,既承优宠,敢献女乐为大王寿。’”
分類:优待宠爱
《國語辭典》:优假(優假)  拼音:yōu jiǎ
宽待、宽容。《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以当袭般爵,让与弟宪,遁逃避封。久之,章和中,有司奏请绝恺国,肃宗美其义,特优假之。」也作「优容」。
《漢語大詞典》:优老(優老)
(1).德行高尚的长者。 宋 范仲淹 《皇储资圣颂》:“夫与股肱优老,羽翼令人,讲帝皇之风,参天人之理。”
(2).优待老人。 宋 陆游 《拜敕口号》:“恭惟优老政,千古照青编。”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但行优老之政为宜。若朝官父母年七十者与誥勅,百姓年八十与冠带,是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
《漢語大詞典》:优饶(優饒)
(1).富裕,充裕。后汉书·仲长统传:“君子非自农桑以求衣食者也,蓄积非横赋敛以取优饶者也。”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屡获丰年,民歌之曰:‘习习晨风动,澍雨润我苗。我后卹时务,我民以优饶。’”
(2).宽容,优待。后汉书·刘隆传:“詔下州郡检覈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丹阳 太守 李衡 ”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可自囚诣狱,表列前失,显求受罪。如此,乃当逆见优饶,非但直活而已。”北齐书·文苑传·樊逊:“ 逊 少学,常为兄 仲 优饶。”
(3).绰有馀力。礼记·文王世子“ 周公 优为之” 唐 孔颖达 疏:“ 周公 比杀身之人则优饶为之……古人益君则身处危亡, 周公 益君身居尊显;又古人益君则勤苦, 周公 益君则逸乐,是於身有优饶,於德又广大也。”
(4).指安闲富裕。 唐 白居易 《春日闲居》诗之三:“马闲无覊绊,鹤老有禄位。设自为化工,优饶只如是。”
《漢語大詞典》:优养(優養)
(1).宽容养护。汉书·韦玄成传:“ 玄成 友人侍郎 章 亦上疏言:‘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宜优养 玄成 ,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衡门之下。’”《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惟陛下审览 虞帝 优养母弟,遵承旧典,终卒厚恩。”
(2).指厚待、优待。 唐 司空图 《段章传》:“某 段章 也,係虏而来,未能自脱,然顾怀优养之仁;今乃相遇,天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三章:“ 洪承畴 看了 张存仁 的这几句话,充分说明了 清 方必欲使投降的深心,就是要他为 明 朝文臣树立一个投降 清 朝后受到优养和重用的榜样。”
(3).谓享受优厚待遇。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虽 长素 已槁项黄馘, 卓茂 之尊荣, 许靖 之优养,犹可无操左契而获之。”
(4).娇生惯养。 郭沫若 《革命春秋》九:“两个人的优养惯了的白嫩的脸和手都已经烘成桃红色了。”
《漢語大詞典》:优重(優重)
(1).优待敬重。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然皆见优重,不加威辟也。”北齐书·平秦王高归彦传:“ 孝昭 践祚,以此弥见优重,每入常在 平原王 段韶 上。”
(2).优厚,优渥。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窦玉妻》:“ 玉 自幼亦尝闻此丈人,恨不知其官,慰问殷勤,情礼优重。”
(3).指服役的轻重劳逸。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勾集衙众,叅定优重之实,申转运司审察施行讫,保明申户部点检。”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如委有妨害事节及优重未均……并依五月二十八日勅命指挥勾集衙众叅定一面施行讫,修入衙规。”
《漢語大詞典》:知待
犹知遇。谓重视优待。三国志·蜀志·邓芝传:“﹝ 邓芝 ﹞ 汉 末入 蜀 ,未见知待。”宋书·范晔传:“时 曄 与 沈演之 并为上所知待,每被见多同。”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 愈 於久故游从之中,伏蒙恩奬知待,最深最厚,无有比者。”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 李 守官清白,独不受诸生贄礼,果不负先生知待意。”
《漢語大詞典》:优眷(優眷)
亦作“ 优睠 ”。 优待照顾。 唐 元载 《故相国杜鸿渐神道碑》:“及位极台衡,勋高 梁 益 ,未脱羈锁,终悲晚暮,虽陈乞已屡而优眷愈深。”新唐书·杨虞卿传:“公卿列位,虽陟降清地,曾未奉优睠、承下问。” 明 张敬修 《张文忠公行实》:“特赐坐蟒衣一袭,银五十两,以示优眷。”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王文简公补谥:“ 渔洋先生 入仕三十餘年,以醇谨称职, 仁皇帝 甚为优眷。”
分類:优待照顾
《漢語大詞典》:恩异(恩異)
帝王对臣子特别优待的规定。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爵禄:“恩异:如詔书及赞拜皆不名,如肩舆入朝,并赐元老大臣。”
《漢語大詞典》:优复(優復)
给予优待,免除租赋、徭役。后汉书·明帝纪:“ 常山 三老言於帝曰:‘上生於 元氏 ,顾蒙优復。’詔曰:‘……其復 元氏县 田租更赋六岁。’”魏书·韩备传:“先是, 河 外未宾,民多去就,故权立 东青州 为招怀之本,新附之民,咸受优復。”汉书·食货志下“兵革数动,民多买復” 唐 颜师古 注:“入财於官,以取优復。”
《漢語大詞典》:异遇(異遇)
特别优待。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虽有高名盛德,不获异遇。”南齐书·褚渊传论:“ 中行 、 智伯 ,未有异遇。”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 钱文端公 ﹞遂以文字邀异遇,高官大年,席宠累代。”
分類:特别优待
《漢語大詞典》:优旨(優旨)
优待的诏命。亦谓颁发优待之诏命。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雷震陵碑:“而首揆 沈四明 又上疏云:‘……乘此改立新碑,此莫大之孝,亦莫大之庆也。’上优旨允行。”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蒲城王文恪公尸谏:“子而犹欲仕於朝也,不如屏此疏勿奏,且可为尊公邀优旨。”
《漢語大詞典》:褒厚
褒重优待。史记·秦本纪:“ 孝文王 元年,赦罪人,修先王功臣,襃厚亲戚,弛苑囿。”
分類:优待
《漢語大詞典》:优许(優許)
允可而优待之。后汉书·刘恺传:“视事五岁, 永寧 元年,称病上书致仕,有詔优许焉,加赐钱三十万,以千石禄归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