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56,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叹伏
伏阴
归伏
伏法
伏热
屈伏
埋伏
伏戎
偃伏
驯伏
奸伏
鼠伏
下伏
藏伏
见伏
《漢語大詞典》:叹伏(嘆伏)
同“ 叹服 ”。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射 驰使写碑还校,如 衡 所书,莫不叹伏。” 宋 苏舜钦 《韩公行状》:“郡将 皇甫选 为世吏师,闻公治状,叹伏不能已。”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众官尽叹伏少师有此等度量。”
叹服。陈书·欧阳頠传:“时人莫不嘆伏。其重然诺如此。”
分類:叹服
《漢語大詞典》:伏阴(伏陰)
(1).盛夏中出现的寒气。谓气候反常。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 杜预 注:“伏阴,谓夏寒。”国语·周语下:“天无伏阴,地无散阳,水无沉气,火无灾燀。”
(2).旧时迷信,谓道士或巫婆敬神、念咒后,灵魂即离体而去,聆受神的指示,以为人禳灾除病。这种做法,称为“伏阴”。《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其时道士手举法器,朗诵灵章,虔心禳解,伏阴而去,亲奏星官,要保护 薛少府 重还魂魄,再转阳间。”
《漢語大詞典》:归伏(歸伏)
归顺降服。后汉书·桓谭传:“四方盗贼未尽归伏者,此权谋未得也。” 南朝 陈 徐陵 《与智顗书》:“无畏之吼,众咸归伏。” 元 郑光祖 《老君堂》楔子:“自俺 大唐 建国以来,各处都归伏了。”
分類:归顺降服
《國語辭典》:伏法  拼音:fú fǎ
犯罪受到制裁,处了死刑。《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漢語大詞典》:伏热(伏熱)
盛夏的炎热。 唐 高适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诗:“炎炎伏热时,草木无晶光。” 唐 白居易 《天竺寺七叶堂避暑》诗:“鬱鬱復鬱鬱,伏热何时毕。”
分類:炎热六月
《漢語大詞典》:屈伏
(1).屈服;屈身事人。晋书·刘曜载记:“为之拜者,屈伏於人也。” 清 唐甄 潜书·善游:“刚直之臣,不能匡君,耻於屈伏,乃不避杖夹斩磔之刑,以与天子争胜。” 郭沫若 《蒲剑集·青年哟,人类的春天》:“伟大的人便能以后谢的精神力量统御早衰的肉体官能,决不向老衰屈伏。”
(2).犹潜藏。《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胜至,报气屈伏而未发也。” 孟进 《冀察热进军漫记》:“敌人益发不敢动了,屈伏在山底下散开了。”
(3).曲折起伏。 唐 李白 《宿虾湖》诗:“明晨 大楼 去,冈陇多屈伏。”
《國語辭典》:埋伏  拼音:mái fú
暗中躲藏著,等敌人到来后再起而攻击。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大夫!不知筵宴之间,怎生埋伏摆布?」《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像这等险恶所在,他们必有埋伏!」
《漢語大詞典》:伏戎
(1).埋伏军队或刺客。易·同人:“九三,伏戎於莽。” 孔颖达 疏:“伏潜兵戎於草莽之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僕谋伺其来,操兵入共击之……女谈笑如常,举手向 刘 曰:‘悉君心事,方将图效绵薄,何竟伏戎?’”
(2).指隐伏伺机以图作乱的武人。旧唐书·萧道孔纬等传赞:“如木斯蠹,自溃於中。抵巇侮乱,安责伏戎!”
《漢語大詞典》:偃伏
(1).躺卧;伏卧。《汉书·杜周传》:“ 穰侯 , 昭王 之舅也,权重於 秦 ,威震邻敌,有旦莫偃伏之爱。” 颜师古 注:“言 昭王 幼少,旦夕偃伏戏弄於舅之旁侧也。”世说新语·简傲“ 高坐道人 於丞相坐恒偃卧其侧” 刘孝标 注引《高坐传》曰:“ 王公 曾诣和上,和上解带偃伏,悟言神解。” 艾明之 《雨》:“庞大的船体,偃伏在船台上,就象是一头准备扑向 黄浦江 的雄狮。”
(2).指相处。 汉 王充 论衡·讲瑞:“与之偃伏,从之受学,然后知之。”
《國語辭典》:驯伏(馴伏)  拼音:xún fú
顺从。也作「驯服」。
《國語辭典》:奸伏(姦伏)  拼音:jiān fú
隐伏未揭发的邪恶事。《后汉书。卷三八。法雄传》:「善政事,好发擿奸伏,盗贼稀发,吏人畏爱之。」《周书。卷三五。裴侠传》:「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言隐费钱五百万。侠之肃遏奸伏,皆此类也。」
《漢語大詞典》:鼠伏
(1).谓如鼠伏地,隐踪躲藏。《汉书·萧望之传》:“如使 匈奴 后嗣卒有鸟窜鼠伏,闕於朝享,不为畔臣。”
(2).比喻降服。旧唐书·裴度传:“故 承宗 求援於 田弘正 ,由 度 使客讽动之,故兵不血刃,而 承宗 鼠伏。”
《國語辭典》:下伏  拼音:xià fú
三伏的最后一伏。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第三个十日称为「下伏」。唐。姚合 酬光禄田卿末伏见寄诗:「下伏秋期近,还知扇渐疏。」也称为「末伏」、「终伏」。
分類:三伏伏中
《漢語大詞典》:藏伏
潜伏,隐藏。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豹直:“伏豹者,言众官皆出,己独留,如藏伏之豹,伺候待搏,故云伏豹。”《三国演义》第二八回:“某姓 裴 ,名 元绍 。自 张角 死后,一向无主,啸聚山林,权於此处藏伏。”
《漢語大詞典》:见伏(見伏)
显现和隐没;隐现。史记·天官书:“水、火、金、木、填星,此五星者,天之五佐,为纬,见伏有时,所过行赢缩有度。”隋书·天文志上:“覩日月之升降,察五星之见伏。” 宋 苏轼 《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诗复次韵答之》:“疏星带微月,金火争见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