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756
典故
32
词典
592
佛典
52
其它
80
共592,分4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右伏
伏胜
伏维
于伏
骥伏
蒲伏
伏处
慑伏
屏伏
伏閤
伏轼
擿伏
叹伏
伏阴
归伏
《骈字类编》:
右伏
宋史夏国李彝兴传见左伏下
《国语辞典》:
伏胜(伏胜)
拼音:
fú shēng
人名。字子贱,生卒年不详,汉初济南人。秦时曾为博士。汉文帝欲求其治《
尚书
》,因年已九十馀岁,年迈不能行,遂遣晁错往受,得伏胜口授《
尚书
》二十九篇,是为今文尚书。也称为「伏生」。
分类:
伏胜
人名
济南
《漢語大詞典》:
伏维(伏維)
见“ 伏惟 ”。
《國語辭典》:
伏惟
拼音:
fú wéi
俯身思想。是下对上的谦敬之词,多用于奏章、书信。《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文选。李密。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分類:
下对
对上
希望
敬词
奏疏
信函
《国语辞典》:
于伏(于伏)
拼音:
yú fú
屈招。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于伏罪名儿改。」
分类:
关汉卿
《漢語大詞典》:
骥伏(驥伏)
见“ 驥伏櫪 ”。
《漢語大詞典》:
骥伏枥(驥伏櫪)
亦作“ 驥櫪 ”。亦作“ 驥伏 ”。 犹老骥伏枥。喻年老而有壮志。语出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宋
陆游
《百岁》
诗:“壮心空似驥伏櫪,病骨敢怀狐首丘。” 宋
京镗
《念奴娇·次宇文总领游北湖韵》
词:“驥櫪难淹,鹏程方远,大器成须晚。” 清
蒲松龄
《上健川汪邑侯启》
:“膏火烧残,欲下牛衣之泪;唾壶击缺,难消驥櫪之心。” 清
林则徐
《送嶰筠赐环东归》
:“漫道识途仍驥伏,都从遵渚羡鸿飞。”
分類:
年老
壮志
《國語辭典》:
蒲伏
拼音:
pú fú
爬行。《文选。枚乘。七发》:「鱼鳖失势,颠倒偃侧,沋沋湲湲,蒲伏连延。」也作「匍匐」。
分類:
匍匐
伏地
《漢語大詞典》:
伏处(伏處)
(1).隐居。
《
庄子·在宥
》
:“贤者伏处大山嵁巖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慄乎庙堂之上。” 清
姚莹
《复荐青一兄书》
:“愧无古人高洁之行,伏处邱园,而浮沉外吏,数见黜辱,已自伤矣!”
(2).安处,不四出活动。 鲁迅
《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
:“阔人决不是笨牛,否则,他早已伏处牖下,老死田间了。”
分類:
伏处
隐居
安处
四出
出活
《國語辭典》:
慑伏(慴伏)
拼音:
zhé fú
因惧怕而屈服。《汉书。卷七○。陈汤传》:「万夷慑伏,莫不惧震。」
分類:
畏惧
屈服
《漢語大詞典》:
屏伏
(1).隐退,避匿。 宋
陆九渊
《荆国王文公祠堂记》
:“忠朴屏伏,憸狡得志。” 明
高启
《送倪雅序》
:“余旅食江上,别君者累年,屏伏摧沮,曩时之意尽矣。”
(2).伏地。 清
侯方域
《赠季弟序》
:“见公卿皆屏伏惕息,不敢仰首视。”
分類:
隐退
伏地
避匿
《漢語大詞典》:
伏閤
据
《
新五代史·李琪传
》
载, 唐 朝 大明宫 中的 紫宸殿 称閤,是天子于朔望日接见群臣的便殿(一说为前殿,见 宋 王溥
《
唐会要·大明宫
》
)。后因以“伏閤”指朝臣俯伏閤下向天子奏事。
《
旧唐书·崔仁师传
》
:“会有伏閤上诉者, 仁师 不奏, 太宗 以 仁师 罔上,遂配 龚州 。” 宋
无名氏
《
儒林公议
》
卷上:“时 孔道辅 为御史中丞, 范仲淹 居諫职,知不可以偏言夺,乃相举牵臺諫合入,伏閤拜疏。”
分類:
大明宫
朔望
接见
便殿
前殿
帝王
十五日
《國語辭典》:
伏轼(伏軾)
拼音:
fú shì
俯在车前横木上。《战国策。秦策一》:「伏轼撙衔,横历天下。」《文选。卢谌。览古诗》:「秦辞驰出境,伏轼径入关。」
分類:
俯身
车前
横木
木上
乘车
《國語辭典》:
擿伏
拼音:
tì fú
举发隐匿的坏人坏事。《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
分類:
揭露
隐秘
坏事
《國語辭典》:
发奸擿伏(發奸擿伏)
拼音:
fā jiān tì fú
举发隐匿的恶人恶事。形容吏治精明。也作「发奸擿伏」。
《國語辭典》:
发奸擿伏(發姦擿伏)
拼音:
fā jiān tì fú
举发隐匿的恶人恶事。形容吏治精明。《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也作「发擿奸伏」、「发擿奸伏」、「发奸擿伏」、「发奸摘隐」、「发隐擿伏」、「擿奸发伏」、「摘奸发伏」。
分類:
揭露
隐蔽
坏人
坏事
《漢語大詞典》:
叹伏(嘆伏)
同“ 叹服 ”。
《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
:“ 射 驰使写碑还校,如 衡 所书,莫不叹伏。” 宋
苏舜钦
《韩公行状》
:“郡将 皇甫选 为世吏师,闻公治状,叹伏不能已。”
《
二刻拍案惊奇
》
卷三三:“众官尽叹伏少师有此等度量。”
叹服。
《
陈书·欧阳頠传
》
:“时人莫不嘆伏。其重然诺如此。”
分類:
叹服
《漢語大詞典》:
伏阴(伏陰)
(1).盛夏中出现的寒气。谓气候反常。
《
左传·昭公四年
》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 杜预 注:“伏阴,谓夏寒。”
《
国语·周语下
》
:“天无伏阴,地无散阳,水无沉气,火无灾燀。”
(2).旧时迷信,谓道士或巫婆敬神、念咒后,灵魂即离体而去,聆受神的指示,以为人禳灾除病。这种做法,称为“伏阴”。
《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
:“其时道士手举法器,朗诵灵章,虔心禳解,伏阴而去,亲奏星官,要保护 薛少府 重还魂魄,再转阳间。”
分類:
迷信
中出
道士
寒气
巫婆
气候
敬神
反常
念咒
五月
六月
《漢語大詞典》:
归伏(歸伏)
归顺降服。
《
后汉书·桓谭传
》
:“四方盗贼未尽归伏者,此权谋未得也。” 南朝 陈
徐陵
《与智顗书》
:“无畏之吼,众咸归伏。” 元
郑光祖
《老君堂》
楔子:“自俺 大唐 建国以来,各处都归伏了。”
分類:
归顺
降服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