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56,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伏听
消伏
伏兵
伏剑
虎伏
伏雌
伏蒲
伏藏
跧伏
伏辜
所伏
甘伏
伏膺
调伏
初伏
《漢語大詞典》:伏听(伏聽)
(1).谓暗中探听。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斩轻鋭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七十一级,执讯获丑。”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伏於隐处,听军虚实。”
(2).谓俯伏听命。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北面称臣,伏听告策。”
(3).谓恭顺地听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钟生:“二人拜而起,狼狈而行。既归,如命,不解其意,但伏听之。过数日,相传罪人已得,伏诛讫。夫妻相庆。”
《漢語大詞典》:消伏
消除。后汉书·明帝纪:“今何以和穆阴阳,消伏灾谴?”后汉书·杨厚传:“因陈 汉 三百五十年之戹,宜蠲法改宪之道,及消伏灾异。” 宋 苏辙 《御试制策》:“陛下戒慎天灾,震惧日食、淫雨、煗气、江河之失度,而思闻消伏之理。”
分類:消除
《國語辭典》:伏兵  拼音:fú bīng
暗中隐藏埋伏的军队。《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操若来,诱之入城,四门放火,外设伏兵。」《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你等他回去之时,听炮响为号,伏兵齐起,上前掩杀。」
《國語辭典》:伏剑(伏劍)  拼音:fú jiàn
用剑自刎。《左传。僖公十年》:「臣闻命矣,伏剑而死。」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引身伏剑,永言固之。」
《國語辭典》:伏雌  拼音:fú cī
孵卵的母鸡。《乐府诗集。卷六○。琴曲歌辞四。秦。百里奚妻。琴歌三首之一》:「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
《漢語大詞典》:伏蒲
汉元帝 欲废太子, 史丹 候帝独寝时,直入卧室,伏青蒲上泣谏。事见汉书·史丹传。后因以“伏蒲”为犯颜直谏的典故。 唐 韩愈 《答张彻》诗:“峨豸忝备列,伏蒲愧分 涇 。” 清 钱谦益 《王奉尝烟客七十寿序》:“公以孤忠赤诚,搘拄宫府,上欲泯伏蒲廷諍之跡,而下不欲暴羽翼保护之心。”
《國語辭典》:伏藏  拼音:fú cáng
隐藏、匿藏。《墨子。杂守》:「可以迹知往来者少多,即所伏藏之处。」《宋史。卷四一七。列传。赵葵》:「但得密赐指授,范一切伏藏不动。」
分類:隐藏潜藏
《國語辭典》:跧伏  拼音:quán fú
趴在地上。《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狡兔跧伏于柎侧,猿狖攀椽而相追。」唐。皇甫氏〈京都儒士〉:「剑失手抛落,又不敢觅剑,恐此物入来,床下跧伏,更不敢动。」
分類:蜷伏
《漢語大詞典》:伏辜
服罪;承担罪责而死。语本诗·小雅·雨无正:“舍彼有罪,既伏其辜。”史记·太史公自序:“诸侯骄恣, 吴 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汉书·佞倖传·董贤》:“父子骄蹇,至不为使者礼,受赐不拜,辠恶暴著。 贤 自杀伏辜。”三国志·吴志·孙亮传:“将军 孙仪 、 张怡 、 林恂 等谋杀 峻 ,发觉, 仪 自杀, 恂 等伏辜。” 唐 陈子昂 《复仇议状》:“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二, 元庆 宜伏辜。”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吴桥案》:“即提 许三 与诸恶少,一审皆伏辜。”
《国语辞典》:所伏  拼音:suǒ fú
1.潜藏。《老子》第五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制伏。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哥哥,你有甚事,谁敢道是支吾?教把谁所伏便所伏,教把谁亏图便亏图。」
分类:制伏潜藏
《國語辭典》:甘伏  拼音:gān fú
甘心服输、认罪。宋。黄庭坚 江城子。新来曾被眼奚搐词:「新来曾被眼奚搐。不甘伏,怎拘束!」也作「干伏」。
《漢語大詞典》:伏膺
(1).服膺。伏,通“ 服 ”。谓倾心,钦慕。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 :‘君何如 许 ( 许询 )?’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 许 将北面矣。’”世说新语·品藻作“服膺”。 宋 沈辽 《赠清道》诗:“当时二子最名盛,至今学者皆伏膺。”
(2).服膺。伏,通“ 服 ”。指信服;归心。 南朝 梁 沈约 《内典序》:“伏膺空有之説,博综兼忘之书。”隋书·后妃传·炀帝萧皇后:“荡嚣烦之俗虑,乃伏膺於经史。” 宋 王禹偁 《北狄来朝颂并序》:“苟非圣人生,至道著,又安肯伏膺稽顙而自至於天闕邪!”
(3).服膺。伏,通“ 服 ”。谓从学,师事。魏书·儒林传·徐遵明:“师事 张吾贵 , 吾贵 门徒甚盛, 遵明 伏膺数月,乃私谓其友人曰:‘ 张生 名高而义无检格,凡所讲説,不愜吾心,请更从师。’”南史·刘瓛传:“ 梁武帝 少时尝经伏膺,乃 天监 元年下詔为 瓛 立碑,諡曰 贞简先生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唐 义山 、 香山 、 牧之 、 昌黎 ,同学 杜 者,今其诗集,都是别树一旗; 杜 所伏膺者, 庾 、 鲍 两家,而集中亦絶不相似。”
《漢語大詞典》:调伏(調伏)
(1).佛教谓调和身口意三业,以制伏诸恶。《维摩经·香积佛品》:“以难化之人,心如猨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 宋 梅尧臣 《吕山人同荆供奉见过》诗:“闻説道心调伏久,等闲休要起嫌猜。” 清 唐孙华 《再迭前韵》之一:“静中调伏道心多,早却杯鐺避酒魔。”
(2).调教驯服,降服。旧唐书·蜀王愔传:“禽兽调伏,可以驯扰於人;铁石鐫鍊,可为方圆之器。” 宋 苏辙 《历代论一·汉文帝》:“ 匈奴 桀敖,陵驾中国。帝屈体遗书,厚以繒絮,虽未能调伏,然兵革之祸,比 武帝 世十一、二耳。” 许地山 《缀网劳蛛》:“但他底威仪常是调伏这班人邪念,教他们转过心来承认她是他们底师保。”
《國語辭典》:初伏  拼音:chū fú
夏季最热的前十天。参见「三伏」条。《文选。潘岳。在怀县作诗》:「初伏启新节,隆暑方赫羲。」
《國語辭典》:三伏  拼音:sān fú
1.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分别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金瓶梅》第八回:「那时正值三伏天道,十分炎热。」《红楼梦》第六七回:「今年三伏里雨水少,这果子树上都有虫。」
2.三重伏兵。《旧唐书。卷一二一。仆固怀恩传》:「玚令高彦崇、浑日进、李光逸等设三伏以待之,贼半渡,伏发,合击而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