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56,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伏羲
伏读
伏腊
俯伏
倚伏
起伏
伏闻
伏生
伏想
伏阙
伏虎
潜伏
不伏
雌伏
伏龙
《國語辭典》:伏羲  拼音:fú xī
古代一位皇帝。教民佃渔畜牧,始画八卦,造书契。《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粤有生民,伏羲始君。」也作「庖羲」、「庖牺」、「伏羲氏」、「伏牺」、「伏牺氏」、「宓羲」、「宓戏」、「羲皇」。
《國語辭典》:伏读(伏讀)  拼音:fú dú
1.拜读。表示恭敬地阅读。《孔丛子。杂训》:「子思在鲁,使以书如卫问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书伏读。」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偶得古兵书,伏读经书,自谓可将十万。」《歧路灯》第九三回:「伏读高皇帝刊碑于国子监之门曰:『宋讷为祭酒,教的秀才,后来做官,好生的中用。』」
2.古代凡下级属员接奉上级来函,表示拜读的用语。《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苏杜郑仓传。杜畿》:「伏读明诏,乃知圣思究尽下情,然亦怪陛下不治其本而忧其末也。」《六部成语注解。吏部》:「伏读:凡督抚接奉上谕有交办事件,后来覆奏摺内必叙云:臣伏读上谕云云。」
《國語辭典》:伏腊(伏臘)  拼音:fú là
1.夏之伏日及冬之腊日,为秦汉时令名。汉。杨恽〈报孙会宗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唐。白行简《李娃传》:「娃既备礼,岁时伏腊。」
2.伏祠腊祭,或以夏祭为伏,冬祭为腊。《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每上冢伏腊,祠黄石。」晋。潘岳〈闲居赋〉:「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
《國語辭典》:俯伏  拼音:fǔ fú
趴在地上。《史记。卷六九。苏秦传》:「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红楼梦》第六三回:「贾珍父子忙按礼换了凶服,在棺前俯伏。」
《國語辭典》:倚伏  拼音:yǐ fú
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语本《老子》第五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祸福相因互有连带的关系。《文选。谢惠连。秋怀诗》:「夷险难豫谋,倚伏昧前算。」《文选。刘孝标。辩命论》:「交错纠纷,回还倚伏。」
《國語辭典》:起伏  拼音:qǐ fú
1.隆起与低伏。南朝梁。简文帝〈南郊颂。序〉:「纡馀委蛇,丘陵起伏。」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2.兴盛与衰落。《文选。颜延年。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
《国语辞典》:伏闻(伏闻)  拼音:fú wén
听说、听到的敬辞。《文选。枚乘。七发》:「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閒乎。』」
分类:听说敬辞
《漢語大詞典》:伏生
汉 时 济南 人,名 胜 ,或云字 子贱 。原 秦 博士,治尚书。 始皇 焚书, 伏生 以书藏壁中。 汉 兴后,求其书已散佚,仅得二十九篇,以教于 齐 鲁 间。 文帝 即位,闻其能治尚书,欲召之。然 伏生 年已九十馀,老不能行,乃诏太常使掌故 晁错 往受之。 西汉 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下。相传所撰有尚书·大传三卷,疑为后学杂录所闻而成。参阅 清 陈寿祺 《尚书大传序录》。 明 方孝孺 《叶用宾赞》:“閲百年之变故,儼一代之仪刑。是盖齐乎 秦 伏生 之寿,而庶几 汉 管寧 之清者乎!”
分類:济南博士
《国语辞典》:伏想  拼音:fú xiǎng
想的自谦用法。旧时函牍中常常使用。《文选。杨脩。答临淄侯笺》:「伏想执事,不知其然。」
《漢語大詞典》:伏阙(伏闕)
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唐 独孤及 《为李给事让起复尚书右丞兼御史大夫等第三表》:“臣再以微诚,伏闕请命。” 宋 陆游 《跋临汝志》:“﹝ 欧阳澈 ﹞ 建炎 初伏闕上书,论大臣误国。” 康有为 《东事战败联十八省举人三千人上书》诗:“ 辽 、 臺 膴膴割山河,抗章伏闕公车多。”
《漢語大詞典》:伏虎
(1).蹲伏着的老虎。荀子·解蔽:“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 明 徐渭 《伏虎画赞》:“我观伏虎,曲蟠以枕。”
(2).制伏猛虎。亦比喻降伏凶人。 明 沈璟 《义侠记·释义》:“因此上屈弓腰,舒猿臂;要降龙,思伏虎。”《封神演义》第八二回:“伏虎降龙为第一,擒妖缚怪任纵横。” 陈毅 《悼罗炳辉将军》诗:“自有擎天手,伏虎又降龙。”
(3).即虎子。状似蹲兽的尿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道士便盛击鼓,召请诸神。魅乃取伏虎,于神座上吹作角声音。”骈雅·释器:“伏虎、楲窬,溺器也。”
《國語辭典》:潜伏(潛伏)  拼音:qián fú
1.隐匿埋伏。《三国志。吴书。卷四七。吴主权传》:「冬十月,权以大兵潜伏于阜陵俟之,凌觉而走。」《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2.军事上的一种机密性行动。以秘密方式进入敌区后,居住该地区而不为他人所发觉或注意。
《國語辭典》:不伏  拼音:bù fú
不甘心、不服气。《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扭住船家不放,船家不伏,大声嚷乱。」《红楼梦》第一三回:「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伏,巴不得遇见这事。」也作「不服」。
分類:不服
《國語辭典》:雌伏  拼音:cī fú
母鸡趴在窝里。语出《后汉书。卷二七。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赵典》:「温字子柔,初为京兆丞,叹曰:『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比喻屈居人下,不得发展。唐。罗隐 旅舍书怀寄所知诗二首之一:「道从汨没甘雌伏,迹恐因循更陆沉。」
《漢語大詞典》:伏龙(伏龍)
(1).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六:“伏龙一奋跃,凤雏亦飞翔。”参见“ 伏龙凤雏 ”。
(2).指灶神。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伏龙肝:“伏龙在,不可移作。所谓伏龙者,灶之神也。”
(3).阴阳家的禁忌日之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今阴阳家禁忌,可谓极密。一月之中,有月忌、龙禁、杨公忌……咸池、伏龙。”
《國語辭典》:伏龙凤雏(伏龍鳳雛)  拼音:fú lóng fèng chú
比喻有潜能而未被发掘者。《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