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56,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钦伏
寝伏
匿伏
伏鸾
悦伏
伏涧
伏寇
伏小
伏倚
伏钺
伏状
款伏
狙伏
戢伏
狐伏
《漢語大詞典》:钦伏(欽伏)
敬服。《水浒传》第十三回:“那 索超 见了 杨志 手段高强,心中也自钦伏。”
分類:敬服
《漢語大詞典》:寝伏(寢伏)
(1).卧伏。《隋书·天文志上》:“昔 蔡邕 自朔方上书曰:‘以八尺之仪,度知天地之象,古有其器,而无其书。常欲寝伏仪下,案度成数,而为立説。’”
(2).息,灭。
《國語辭典》:匿伏  拼音:nì fú
隐藏、潜伏。如:「歹徒常匿伏在黑暗的角落里,以便伺机而动。」
分類:隐藏潜伏
《漢語大詞典》:伏鸾(伏鸞)
三国 魏 邓艾 的别号。《艺林伐山》卷十二引《玉箱杂记》:“ 邓艾 号 伏鸞 , 陆云 号 隐鵠 。”
《漢語大詞典》:悦伏
见“ 悦服 ”。
《國語辭典》:悦服(悅服)  拼音:yuè fú
喜悦而敬服。《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终日仰叹,怡怿而悦服。」《明史。卷一三六。陶安传》:「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也作「悦伏」。
《分类字锦》:伏涧(伏涧)
苏轼 窈窕山头井,泉通伏涧清。
分类:
《漢語大詞典》:伏寇
暗藏的仇敌。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北齐书·魏收传:“门有倚祸,事不可不密;墙有伏寇,言不可而失。”
分類:暗藏仇敌
《漢語大詞典》:伏小
甘愿处于低下的地位。 茅盾 《微波》:“好在这位 宝姑娘 原是乡下小户人家的女儿,进 李 家来低头伏小惯了的,要她如何就如何。”
《韵府拾遗 纸韵》:伏倚
程俱诗尝闻天地间祸福更伏倚
《漢語大詞典》:伏钺(伏鉞)
被处死。钺,古代兵器,形似板斧而大。 郭沫若 《船泊石城岛畔杂成》诗:“ 葡 人大副传佳话,曾作逋逃到此间。往日喧宾今伏鉞,春光先到岸头山。”
分類:处死兵器
《國語辭典》:伏状(伏狀)  拼音:fú zhuàng
承认罪状的供词。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既然招了,著他画了伏状。」《水浒传》第二七回:「读了朝廷明降,写了犯由牌,画了伏状。」也作「招伏」、「招状」。
《漢語大詞典》:款伏
亦作“ 款服 ”。亦作“欵服”。
(1).诚心归附。魏书·神元帝纪:“始祖召杀之,尽并其众,诸部大人,悉皆欵服。”旧唐书·任瓌传:“ 瓌 在 冯翊 积年,人情諳练,愿为一介之使,衔命之关, 同州 已东,必当款伏。” 宋 陆游 《上殿札子》:“ 范仲淹 气压 灵夏 ,故西讨而 元昊 款伏。”
(2).服罪;招认。南史·范晔传:“ 徐湛之 上表告状,於是悉出檄书选事及同恶人名手迹,詔收 综 等,并皆款服,唯 曄 不首。”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来俊臣 ﹞起谓 兴 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兴 惶恐叩头,咸即款伏。”金史·佞幸传·萧裕:“ 海陵 使宰相问 裕 , 裕 即款伏。”
《漢語大詞典》:狙伏
伏伺。明史·孙传庭传:“ 献忠 即狙伏,无能为也。” 清 曾国藩 《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若乃高城巨垒,千礮狙伏,陆军进攻,水师和之,一堞未攀,駢尸山积。”
分類:伏伺
《漢語大詞典》:戢伏
(1).隐居。 唐 李华 《卢郎中斋居记》:“仁人静士,戢伏自持。”
(2).收敛。 梁启超 《袁崇焕传》:“自 承宗 崇焕 之戮力,而敌军戢伏,不敢犯 明 边者四年。”
分類:隐居收敛
《骈字类编》:狐伏
唐 周昙 春秋战国门 冯驩 兔窟穿成主再兴,辈流狐伏敢骄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