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旧属(旧属)  拼音:jiù shǔ
以前的部属。如:「基于一份旧属之谊,他对我父亲百般照顾。」
《國語辭典》:遗留(遺留)  拼音:yí liú
遗下、留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你父亲临终时节,遗留与我一纸合同文书,应有家私田产,都在这文书上。」
《國語辭典》:遗嘱(遺囑)  拼音:yí zhǔ
1.遗言。人在生前或临终嘱咐处理后事的言辞。如:「国父遗嘱」。也称为「遗言」。
2.预先处置身后事务或财产的文书,单独表示意思的行为,至死后方发生效力者,称为「遗嘱」。
《漢語大詞典》:前疑
(1).古官名。四辅之一。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 唐 张蕴古 《大宝箴》:“諍臣司直,敢告前疑。” 唐 李白 《明堂赋》:“前疑后丞,正仪躅以出入。”按,此实出于 秦 汉 人之伪托。
(2).以前的疑问。 晋 潘岳 《於贾谧坐讲〈汉书〉诗》:“前疑惟辨,旧史惟新。惟新尔史,既辨尔疑。”
《漢語大詞典》:顷时(頃時)
(1).一段时间;一会儿。艺文类聚卷七一引 晋 曹毗 《杜兰香别传》:“﹝ 张硕 ﹞遥往造 香 ( 杜兰香 ),见 香 悲喜, 香 亦有悦色,言语顷时。” 宋 沈括 梦溪笔谈·神奇:“﹝ 尹师鲁 ﹞与 炎 谈论顷时,遂隐几而卒。”
(2).昔时,以前。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二:“ 吴兴 守 滕子京 ,席上见小妓 兠娘 , 子京 赏其佳色。后十年,再见於 京口 ,絶非顷时之容态。”
《漢語大詞典》:乃往
从前,以前。《无量寿经》卷上:“ 佛 告 阿难 :乃往过去,久远无量。”
分類:从前以前
《漢語大詞典》:佛衣
即袈裟。佛教禅宗六祖以前皆用为传法的信物之一。 唐 刘禹锡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初 达摩 与佛衣俱来,得道传付,以为真印。” 唐 刘禹锡 《佛衣铭》:“佛言不行,佛衣乃争。”参见“ 传衣鉢 ”。
《國語辭典》:传衣钵(傳衣缽)  拼音:chuán yī bō
佛教中的禅宗以袈裟及钵代代相传,作为佛法传承的信證。后泛称学术技能的授受为「传衣钵」。《宋史。卷二四九。范质传》:「举进士时,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览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闱中谓之『传衣钵』。」
《國語辭典》:经方(經方)  拼音:jīng fāng
1.中医上指记载药剂治疗的书。如《汉书艺文志》有经方十一家。
2.中医上称汉代之前的临床著作为「经方」,称汉以后医家所定的方剂为「时方」。通常指张机《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方剂。
《國語辭典》:上代  拼音:shàng dài
1.上古。晋。干宝 晋纪总论:「爰及上代,虽文质异时,功业不同,及其安民立政者,其揆一也。」晋。陆云 答兄平原诗:「伊我世族,太极降精,昔在上代,轩虞笃生。」
2.家族的上一代。如:「他们家的庞大财产完全是上代祖先们累聚打拚得来的!」《晋书。卷三。武帝纪》:「通上代之不通,服前王之未服。」
《國語辭典》:道德经(道德經)  拼音:dào dé jīng
春秋时老聃所撰老子的别名。参见「老子」条。
《漢語大詞典》:流冰
(1).冰块在河面上漂浮和流动。 元 张翥 《送涂茂才北游》诗:“ 黄河 十月已流冰,暂解行装驻 广陵 。”
(2).在河面上漂浮和流动的冰块。形成于河面全部封冻以前或河流解冻之初。如:春季的洪水和冬季的流冰威胁着造桥的人。
《國語辭典》:古赋(古賦)  拼音:gǔ fù
文体名。作品的体裁起源于离骚,而到两汉时乃成为最主要的文体。古赋文辞华美,既可补叙,也可以吟咏性情,而内容义理分明,足以为历代文章家的取法对象。
《國語辭典》:春肥  拼音:chūn féi
春季时于农作物上所施的肥料。
《國語辭典》:护前(護前)  拼音:hù qián
袒护自己以前的过失,不肯认错。《三国志。卷五六。吴书。朱桓传》:「桓性护前,耻为人下,每临敌交战,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
《國語辭典》:红军(紅軍)  拼音:hóng jūn
1.通常指西元1917年苏联革命后,由布尔什维克党人的赤卫队改组扩编的武装力量,称为工农红军或苏联红军,简称为「红军」。1946年2月,苏联红军改称苏维埃陆军,并与苏联海军组成苏联的主要武装力量,官方名称则仍为苏维埃陆军,直到1991年12月随著苏维埃政权瓦解而解体;不过军队实质上是在俄罗斯共和国的控制之下持续运作,1993年12月改称为俄罗斯陆军。
2.泛指共产党的军队。
《漢語大詞典》:前策
(1).以前的计划。《史记·秦始皇本纪》附 汉明帝 曰:“ 始皇 既殁, 胡亥 极愚, 酈山 未毕,復作 阿房 ,以遂前策。”
(2).过去的史籍。 隋 江总 《举士诏》:“ 尧 施諫皷, 禹 拜昌言,求之异等,久著前策。”新唐书·裴潾传:“夫 秦 汉 之君亦信方士矣,如 卢生 、 徐福 、 欒大 、 李少君 ,后皆诈譎无成功。事暴前策,皆可验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