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5,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仙坛
仙姿
玉座
鹤驾
殊庭
银阙
羽盖
仙凡
陵阳
仙迹
壶公
琼岛
仙驭
凤辇
地仙
《國語辭典》:仙坛(仙壇)  拼音:xiān tán
1.仙人所在的地方。唐。元结〈登九疑第二峰〉诗:「九疑第二峰,其上有仙坛。」唐。刘沧 经麻姑山诗:「山顶白云千万片,时闻鸾鹤下仙坛。」
2.占卜求神的坛场。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高筑仙坛海日晓,诸天群灵俱到,列星众宿来朝。」
《國語辭典》:仙姿  拼音:xiān zī
形容秀逸的面貌、形态。如:「仙姿玉质」。唐。郑嵎〈津阳门〉诗:「鸣鞭后骑何躞蹀,宫妆襟袖皆仙姿。」
《漢語大詞典》:玉座
(1).帝王的御座。文选·谢朓〈同谢咨议铜雀台〉诗:“玉座犹寂漠,况乃妾身轻。” 刘良 注:“玉座,玉床也……言君王玉座尚自虚无若此,况羣妾身至轻微,何以为久长也。” 唐 白居易 《蛮子朝》诗:“上心贵在怀远蛮,引临玉座近天颜。” 宋 梅尧臣 《金沙花》诗:“玉座君王赏,朱栏将相罗。”
(2).代称帝王。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九:“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 宋 刘克庄 《念奴娇·寿方德润》词:“幅巾林下,姓名玉座长忆。” 清 汪懋麟 《题屺瞻学士扈从射麞图》诗:“敛手鵠立玉座隅,被服轻温貂貉狐。”
(3).敬称先皇、先后的神床。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竹送清溪月,苔移玉座春。” 仇兆鳌 注:“玉座,神牀也。” 宋 陆游 《闻虏乱有感》诗:“ 洛阳 八陵那忍説,玉座尘昏松柏寒。” 清 顾炎武 《赋得秋柳》诗:“先皇玉座灵和殿,泪洒西风夕照斜。”
(4).指道观的神座。 唐 皮日休 《入林屋洞》诗:“金屋似鐫出,玉座如琢成。” 唐 王师简 《三茅君素像记》:“设云幄於两楹,分玉座而鼎足。”
(5).作仙人代称。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女童队》:“玉座天临,虽仙凡之有隔;翠鬟云合,岂草木之无知。”
(6).器物的饰玉的底座。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西湖食荔支》词:“ 闽 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
《國語辭典》:鹤驾(鶴駕)  拼音:hè jià
1.对仙人车驾的敬称。唐。耿湋 游钟山紫芝观诗:「鹤驾何时去,游人自不逢。」《三国演义》第八一回:「震曰:『天子急欲见仙翁一面,幸勿吝鹤驾。』再三敦请,李意方行。」
2.太子的车驾。周灵王的太子晋,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修道,三十馀年后乘白鹤驻山头,数日而去。故后人遂把太子的车驾称为「鹤驾」。
3.死亡。因仙人驾鹤升天,故后人在挽辞中也用作哀挽妇女用语。如:「鹤驾西归」。
《漢語大詞典》:殊庭
(1).异域。指仙人的居处。史记·孝武本纪:“上亲禪 高里 ,祠 后土 。临 渤海 ,将以望祠 蓬莱 之属,冀至殊庭焉。” 司马贞 索隐引 服虔 曰:“殊庭者,异也,言入仙人异域也。” 宋 司马光 《读〈汉武帝纪〉》诗:“上药行当就,殊庭庶可期。”
(2).旅馆。 唐 严武 《酬别杜二》诗:“并向殊庭謁,俱承别舘追。” 仇兆鳌 注:“殊庭、别舘,中途止宿之所。”
《國語辭典》:银阙(銀闕)  拼音:yín què
神仙居住的地方。宋。陆游 月夜诗:「小醉初醒月满床,玉壶银阙不胜凉。」明。高明《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丹桂飘香清思爽,人在瑶台银阙。」
《國語辭典》:羽盖(羽蓋)  拼音:yǔ gài
用毛羽为饰的车盖。《续汉书志。卷二九。舆服志上》:「虡文画辀,羽盖华蚤。」《文选。张衡。东京赋》:「羽盖威蕤,葩瑵曲茎。」
《漢語大詞典》:仙凡
(1).仙境与人间。 元 刘因 《游天城》诗:“天设限仙凡,云生失昏晓。”
(2).谓仙人与凡人。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三折:“秀才,你读书人,岂不知幽冥之理,仙凡之道,不可如此!”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那时还相信神仙和鬼神,并不以为虚造,所以所记虽有仙凡和幽明之殊,却都是史的一类。”
(3).借喻皇宫内苑与宫外。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歌咏:“ 杨文公 初为光禄丞, 太宗 颇爱其才。一日,后苑赏花宴词臣,公不得预,以诗貽诸馆阁曰:‘闻戴宫花满鬢红 上林 丝筦待重瞳, 蓬莱 咫尺无因到,始信仙凡迥不同。’”
(4).比喻朝廷与地方。 宋 苏轼 《赠人》诗:“别后休论信息疎,仙凡自古亦殊途……谁怜泽畔行吟者,目断 长安 貌欲枯。” 冯应榴 注:“其人由官 荆 楚 而内召入 汴 者。”
《漢語大詞典》:陵阳(陵陽)
(1).即 陵阳子明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使五帝先导兮,反 太一 而从 陵阳 。”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仙人 陵阳子明 也。”《文选·郭璞〈游仙诗〉之六》:“ 陵阳 挹丹溜, 容成 挥玉杯。” 李善 注:“列仙传曰:‘ 陵阳子明 者, 銍乡 人也,好钓鱼,於 涎溪 钓得白鱼,肠中有书,教 子明 服食之法。’”
(2).山名。在今 安徽 石台 北。一说在 宣州 城内。相传为 陵阳子明 得仙之地。《文选·谢朓〈郡内登望〉诗》:“山积 陵阳 阻,溪流 春穀 泉。” 李善 注引 沈约 宋书:“ 陵阳子明 得仙於 广阳县 山。”参见“ 陵阳山 ”。
(3).古曲名。文选·嵇康〈琴赋〉:“绍《陵阳》,度《巴人》。” 李善 注:“ 宋玉 《对问》曰:‘既而曰《陵阳》《白雪》,国中唱而和者弥寡。’” 吕向 注:“《陵阳》《巴人》,并曲名。”
《漢語大詞典》:陵阳山(陵陽山)
(1).相传为 陵阳子明 得仙之地。在今 安徽 宣州 城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三:“又东逕 安吴县 ,号曰 安吴溪 。又东, 旋溪 水注之,水出 陵阳山 下。逕 陵阳县 西,为 旋溪 水。昔县人 陵阳子明 钓得白龙处,后三年,龙迎 子明 上 陵阳山 。山去地千餘丈。”参阅元和郡县志·宣州、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十·宁国府》
(2).水银的别称。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凡方书所名药物,又或与常药物同而实非者,如河上姹女,非妇人也;陵阳子明,非男子也。” 王明 注:“陵阳子明,水银别称……石药尔雅云:水银一名子明,一名阳明子。”
《漢語大詞典》:仙迹
仙人的遗迹或行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山四方周四百餘里,叠鄣之巖万仞,怀灵抱异,苞诸仙迹。”《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 杜僎成 ﹞拜受什袭,辞归,……越数年,乃弃妻子,携仙迹,遨游名山,罕与人接。”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蓬莱仙迹:“ 登州 蓬莱阁 ,颇多仙迹,士人往往有所见闻。”
《國語辭典》:壶公(壺公)  拼音:hú gōng
传说中的仙人。所指不一。参见「壶天」条。
《漢語大詞典》:琼岛(瓊島)
(1). 琼华岛 的省称。 元 傅若金 《登楼》诗:“ 金河 水去涓涓碧, 琼岛 云来冉冉青。”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积水潭》:“ 永乐 间馆阁诸公俱应制赋京师八景。 胡广 有《太液晴波》诗:‘……玉镜光摇 琼岛 近;镜纹流出御沟迟。’”参见“ 琼华岛 ”。
(2).传说中的仙岛,仙人的居所。 明 许然明 《步步娇·题情》套曲:“双星低碧汉,琼岛会羣仙。”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都休了,玉壶琼岛,万古愁人少。”
(3).岛的美称。 郭沫若 《七一参加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书怀》诗:“ 江 南风物眼前是,琼岛芳亭繫钓船。”
(4).称 海南岛 。 陈毅 《满江红·过海口游诸公祠》词:“数 琼岛 ,远来謫宦,飘蓬逐客。”参见“ 琼州 ”。
《國語辭典》:琼华岛(瓊華島)  拼音:qióng huá dǎo
岛名。位于北平市的北海中。岛上建有佛殿及白石佛塔,风景秀丽。也称为「白塔山」「琼岛」、「瑶岛」。
《漢語大詞典》:琼州(瓊州)
(1).地名。 唐 代设州,辖境相当今 海南省 海口市 及 琼山 、 定安 、 澄迈 、 临高 、 琼海 等县。 明 代改为府名。辖境扩大至整个 海南岛 。 清 孙枝蔚 《送丘曙戒侍讲赴岭南》诗:“万里 琼州 路,凄凉独去船。”
(2).仙境。喻美好的社会。 陈毅 《示儿女》诗之一:“安得一夜似电变,人间净化塑琼州?”
《漢語大詞典》:仙驭(仙馭)
(1).仙驾,指仙人骑的鹤。 唐 薛能 《答贾支使寄鹤》诗:“瑞羽奇姿踉蹌形,称为仙驭过青冥。”
(2).婉辞,古谓人死为驾鹤仙游,因称“仙驭”。 唐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三:“云随仙驭远,风助圣情哀。” 明 唐顺之 《朝谒长陵》诗:“遗弓仙驭远,上食繐帷帐。”
(3).指皇帝车驾。 唐太宗 《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诗:“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
《國語辭典》:凤辇(鳳輦)  拼音:fèng niǎn
1.仙人所乘座车。隋。炀帝〈步虚词〉二首之二:「翠霞承凤辇,碧雾翼龙舆。」
2.天子车驾。唐。钱起 和李员外扈驾幸温泉宫诗:「未央月晓度疏钟,凤辇时巡出九重。」《西游记》第五回:「臣依他言语,即返至通明殿外,不见万岁龙车凤辇,又急来此俟候。」
《漢語大詞典》:地仙
(1).方士称住在人间的仙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按《仙经》云:‘上士举形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云笈七籤卷一一四:“此飞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闻。”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卷三:“ 罗浮山 中有 黄道人 ,相传 东晋 时, 葛洪 炼丹仙去, 道人 捞其鼎中餘丹吞之,遂为地仙。时时披髮氅衣,出行山中。”
(2).比喻闲散享乐的人。 唐 李涉 《秋日过员太祝林园》诗:“望水寻山二里餘,竹林斜到地仙居。”新五代史·杂传·张筠:“ 筠 居 洛阳 ,拥其貲,以酒色声妓自娱足者十餘年,人谓之‘地仙’。” 宋 苏轼 《李行中秀才醉眠亭》诗:“已向闲中作地仙,更於酒里得天全。”
(3).比喻美丽的女子。 元 张可久 《醉太平·席上有赠》曲:“风流地仙,体态天然,画图谁敢鬭嬋娟。” 清 鹅湖逸士 《老狐谈历代丽人记》:“吾所见丽人,约须分三等……有跨越一代之丽,此其人皆已至地仙神仙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