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卫仗(衛仗)  拼音:wèi zhàng
天子出行时,护卫的仪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故事一》:「车驾行幸,前驱谓之『队』,则古之『清道』也,其次卫仗,『卫仗』者,视阑入宫门法。」
《國語辭典》:仰仗  拼音:yǎng zhàng
仰赖、凭仗。《红楼梦》第一○回:「就请先生进去看看儿妇,仰仗高明,以释下怀。」《文明小史》第四九回:「果蒙不弃,到了敝省,将来各事都要仰仗。」
《漢語大詞典》:相仗
亦作“ 相杖 ”。 犹相持。史记·南越列传:“使者狐疑相杖,遂莫敢发。”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自 河中 、 永兴 、 凤翔 三镇拒命以来,朝庭继遣诸将讨之……惟 郭从义 、 王峻 置栅近 长安 ,而二人相恶如水火自春徂秋皆相仗莫肯攻战。”参见“ 相持 ”。
分類:相持
《國語辭典》:相持  拼音:xiāng chí
彼此坚决对立,互不相让。《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三国演义》第一三回:「且说袁绍在冀州,闻知曹操与吕布相持。」
《漢語大詞典》:仗斧
手持斧钺。表示权威。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故不劳仗斧之臣,号令不严而自肃;无辱凤举之使,灵怪不召而自彰。”
《漢語大詞典》:正仗
指朝廷举行祀天、朝会等大典用的仪仗。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初,有司将立正仗,宿设乐县於殿庭。”
《漢語大詞典》:黄麾仗
皇帝出行时的一种仪仗。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徽宗 依其説,命铸鐘十二,召九天。范金随律,月成一鐘。排黄麾仗奉安于 宝籙宫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丁卯,设黄麾仗于殿前,陈宫悬、登歌,文武官、 辽 使陪列,酌献三清天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皇帝用黄麾仗(出行时的一种仪仗)一万零八百余人,骑三千九百余,共分八节,皇帝、皇太后、皇后等在第六节。”
《漢語大詞典》:吾仗
帝王仪卫所持之棒。始自 汉 代,为执金吾所持。以铜为之,黄金饰其两端。又称金吾、吾棒。仗,也写作“杖”。清史稿·礼志五:“定王配饗仪,奉主以郡王,迎主用綵亭吾仗,至庙东阶,拜位在阶上。”参阅三才图会·吾杖
《高级汉语词典》:鸾仗
装饰有金属铃的帝王坐车
《韵府拾遗 漾韵》:拥仗(拥仗)
萧悫上之回诗岁馀巡省毕拥仗返皇州
《漢語大詞典》:仗气(仗氣)
(1).任性使气。梁书·韦粲传:“﹝ 粲 ﹞有父风,好学仗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南史·谢澹传:“ 谢澹 任达仗气,不营当世,与 顺阳 范泰 为云霞之交。”陈书·后主纪:“其有负能仗气,摈压当时,著《宾戏》以自怜,草《客嘲》以慰志……亦宜去此幽谷,翔兹天路。”
(2).凭仗正气。 唐 刘知几 史通·直书:“若 南 、 董 之仗气直书,不避强御; 韦 、 崔 之肆情奋笔,无所阿容。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而遗芳餘烈,人到於今称之。”
《漢語大詞典》:旗仗
亦作“ 旗杖 ”。 仪仗队用的旗帜、伞、扇等。太平广记卷四六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白幽求》:“俄而有数十人,皆龙头鳞身,执旗杖引 幽求 入。”宋史·符彦卿传:“ 契丹 大败,其主乘橐驼以遁,获其器甲、旗仗数万以归。”清史稿·礼志十:“行日,工部给旗仗,兵部给乘传。”
《漢語大詞典》:行仗
器物。《水浒传》第一○二回:“那使棒的拗众人不过,只得收拾了行仗,望镇上去了。”
分類:器物
《骈字类编》:左仗
唐书李密传以荫为左亲卫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额锐角方瞳子黑白明澈炀帝见之谓曰左仗下黑色小儿为谁曰蒲山公李宽子密帝曰此儿顾盼不常无入卫
《漢語大詞典》:云台仗(雲臺仗)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五月己丑, 高贵乡公 卒”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戊子夜,帝自将冗从僕射 李昭 、黄门从官 焦伯 等下 陵云臺 ,鎧仗授兵,欲因际会,自出讨 文王 。”后因以“云臺仗”指天子的殿中宿卫。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非无北闕之兵,犹有 云臺 之仗。”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寂寞 云臺 仗,飘颻沙塞旌。”
《漢語大詞典》:门仗(門仗)
排列于宫门的仪卫。 唐 张籍 《送令狐尚书赴东都留守》诗:“每领羣臣拜章庆,半开门仗日曈曈。”新唐书·仪卫志上:“内外诸门以排道人带刀捉仗而立,号曰立门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