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畜牧业(畜牧業)  拼音:xù mù yè
饲养及繁殖家禽、牲畜,以取得禽、畜产品或役力的生产事业。如乳、肉、蛋、毛、皮、羽、骨等产品及役力与有机肥料。目前的畜牧业大多朝向集约化、机械化及自动化发展。
《國語辭典》:粗制滥造(粗製濫造)  拼音:cū zhì làn zào
制作粗劣,量多而不讲究品质。如:「这样粗制滥造的结果,只会导致公司的名誉受损。」
《國語辭典》:拳头产品(拳頭產品)  拼音:quán tou chǎn pǐn
大陆地区指在国际市场上销路稳定,货源充足的出口产品或泛指在市场上竞争力强的产品。
《漢語大詞典》:农贸市场(農貿市場)
指买卖农副产品和小手工业产品的市场。 白丁 《李堡散记》:“当我第二天参观了镇上的农贸市场以后,便对镇长的话深信不疑了。”《随笔》1984年第6期:“农贸市场是农村的橱窗,我得去看看。”
《国语辞典》:品牌  拼音:pǐn pái
指用以代表某一销售者之产品或服务,以有别于竞争者之名称、术语、记号(sign)、符号(symbol)、设计或上述之组合。它代表该产品之品质水准及形塑产品形象。如:「消费者喜欢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
《國語辭典》:配购(配購)  拼音:pèi gòu
按照一定的数量、价格购买货物。如:「极权国家往往采行配购的经济制度。」《清史稿。卷一四○。兵志一一》:「每日约能造枪弹三千颗,并向洋商酌配购机件,俾一机能造数器,以期价省而用宏。」
《國語辭典》:配售  拼音:pèi shòu
按照规定的数量和价格售给消费者。如:「当民生物资无法充分供应时,只有采取配售方式。」也作「配给」。
《漢語大詞典》:剩余产品(剩餘産品)
由劳动者的剩馀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跟“必要产品”相对。
《國語辭典》:生产能力(生產能力)  拼音:shēng chǎn néng lì
单位生产因素,在单位时间内,生产财货的最大能力。
《漢語大詞典》:收购站(收購站)
负责收集购买某种或多种产品(物品)的商业部门。如粮食收购站、废品收购站、文物收购站等。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鱼圩边》:“一个个都挑着雪白的棉花,欢天喜地的上镇里收购站去。”
《國語辭典》:商品  拼音:shāng pǐn
为买卖而制造的物品。可分为原料、半成品和成品。
《漢語大詞典》:商品生产(商品生産)
不是为生产者自己消费而是为交换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在原始社会瓦解时期私有制出现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条件下发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历史上有简单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等主要形式。
《漢語大詞典》:劳动生产率(勞動生産率)
即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效率。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或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劳动者技术的熟练程度、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水平、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形式及各种自然条件等。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四:“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
《漢語大詞典》:鉴定人(鑑定人)
(1).指对工程建设、新工艺、新产品等具有鉴定资格的专门人员。
(2).法律名词。指能够运用科学技术和专门知识查明刑事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并作出鉴定结论的人员。有专职的,如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法医等;也有指派、聘请的,如医生、教授、科学家等。
《漢語大詞典》:检验工(檢驗工)
从事产品检查验证工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