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明星  拼音:míng xīng
1.明亮的星。《庄子。盗蹠》:「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2.比喻杰出的人物。如:「电影明星」、「棒球明星」。
《漢語大詞典》:迎送
迎来送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一路迎送荣耀,自不必説。” 郁达夫 《超山的梅花》:“两旁已经有一处一处的梅林在迎送了。”亦泛指交际应酬。 唐 郑谷 《题慈恩寺默公院》诗:“春来老病厌迎送,翦却牡丹栽野松。”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观今之郡长,鲜克尽心,有尚迎送之劳,有贪燕射之逸。”
《國語辭典》:世法  拼音:shì fǎ
1.世代沿用的法则。宋。黄庭坚〈书赠俞清老〉:「米黼元章,在扬州游戏翰墨,声名籍甚,其冠带衣襦,多不用世法。」清。张尔岐〈辨志〉:「言为世法,动为世表。」
2.代代效法。《国语。齐语》:「昔吾先王昭王、穆王,世法文、武远绩以成名。」
3.佛教称世间的一切现象、事物。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佛观世法如光影,入彼甚深幽奥处。」也作「世间法」、「世俗法」。
《國語辭典》:交结(交結)  拼音:jiāo jié
1.交际、往来。《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且布衣韦带,相与交结。」《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且说小娥在家多閒,乘空,便去交结那邻近左右之人。」
2.串通、勾结。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问他一个交结贡官,停妻再娶,纵容泼妇,枉法成招,大大的罪名。」《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他家里交结钦犯,藏著钦赃。」
3.交错接连。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櫼栌各落以相承,栾栱夭蟜而交结。」
《國語辭典》:应酬(應酬)  拼音:yìng chóu
1.交际往来。宋。陆游 晚秋农家诗:「老来万事懒,不独废应酬。」《红楼梦》第五五回:「王夫人吊贺迎送,应酬不暇,前边更无人。」
2.勉强应付。《老残游记》第七回:「若是大头目,就须尽力应酬。」《文明小史》第五七回:「那些同门的,今天借五十,明天借一百,冲天炮好不应酬他们吗?」
《國語辭典》:酬应(酬應)  拼音:chóu yìng
1.交际、应酬。元。吴师道〈目疾谢柳道传张子长惠药〉诗:「从来不解饮,杯勺强酬应。」
2.应对、应答。《南史。卷五一。梁宗室传上。吴平侯景传》:「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
《國語辭典》:通事  拼音:tōng shì
1.朝觐聘问的外交事务。《周礼。秋官。掌交》:「掌邦国之通事,而结其交好。」
2.替人传达请谒的事。
3.处理事务。南朝梁。武帝 赠谥裴子野诏:「文史足用,廉白自居,劬劳通事,多历年所。」
4.翻译外国语言的人员或官吏。《文明小史》第四五回:「通事翻给奥斯哥等三人听了,三人连连点首。」
《國語辭典》:外交  拼音:wài jiāo
以和平的方法,处理对外的关系。通常或指一国的外交政策,或指处理外交的程序。
《國語辭典》:雅游  拼音:yǎ yóu
惯于交际往来。《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项王立诸侯王,张耳雅游,人多为之言。」
《漢語大詞典》:司宾(司賓)
(1).官名。 北周 设置。主管对外重大交际礼仪。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四年:“ 周 遣大将军 昌城公 深 聘於 突厥 ,司宾 李除 、小宾部 贺遂礼 聘於 齐 。” 胡三省 注:“ 后周 倣 成周 之制以建官,司宾,盖《周官》大行人之职。”
(2).官名。 唐 代对鸿胪寺的改称。掌管宾客凶仪之事及册诸蕃。参阅通典·职官八
(3).官名。 唐 宫内官,属尚仪局,掌宾客朝见等事。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
(4).负责接待宾客。北齐书·祖珽传:“时 徐君房 庾信 来聘,名誉甚高, 魏朝 闻而重之,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 卢元景 之徒并降阶摄职,更递司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孝廉:“又年餘,妇自往归 石 ,止於旅舍,託官署司宾者通姓氏, 石 令絶之。”儒林外史第四回:“就是我主顾 张老爷 、 周老爷 ,在那里司宾。”
《国语辞典》:广交(广交)  拼音:guǎng jiāo
扩大交际。《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
分类:扩大交际
《國語辭典》:守孝  拼音:shǒu xiào
父母或至亲死亡的一定期限内停止交际、娱乐,以示哀悼。《红楼梦》第五四回:「正好鸳鸯的娘前儿也没了,我想他老子娘都在南边,我也没叫他家去走走守孝。」《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从此就在家里守孝,三年服满。」
《漢語大詞典》:告请(告請)
(1).申请;请求。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九:“ 寄 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
(2).请托。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文:“ 张文定 ( 张方平 ) 庆歷 中草两制。《荐举勅》云:‘盖举类之来旧矣。三代之盛王,其必由之。如闻外之议云:是且启私謁告请之弊也。予不以是待士大夫,何士大夫自待之浅耶?’”
(3).指拜谒等交际活动。《礼记·曲礼下》“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謁矣” 唐 孔颖达 疏:“謁,请也。士之子年数长,则言能主宾客告请之事。”
《国语辞典》:公关(公关)  拼音:gōng guān
1.公共关系的缩称。参见「公共关系」条。
2.代表机构从事沟通、交际及整合意见的人员。
《國語辭典》:大行人  拼音:dà xíng rén
职官名。职掌宾客的礼仪,以接待远方宾客为主。《周礼。秋官。大行人》:「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