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商音
五音之一。亦指旋律以商调为主音的乐声。其声悲凉哀怨。 晋 陶潜 《咏荆轲》:“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宋 苏轼 《次韵郑介夫》之一:“相与啮毡持 汉 节,何妨振履出商音。”
《漢語大詞典》:宫羽
(1).五音中的宫音与羽音。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
(2).用指声调。 南朝 梁 沈约 《答陆厥书》:“自古辞人,岂不知宫羽之殊,商徵之别?虽知五音之异,而其中参差变动,所昧实多。”隋书·文学传·潘徵:“ 李登 《声类》、 吕静 《韵集》,始判清浊,纔分宫羽。”
《漢語大詞典》:金商
(1). 汉 东京 洛阳 西门名。文选·张衡〈东京赋〉:“昭仁惠於 崇贤 ,抗义声於 金商 。” 薛综 注:“ 金商 ,西门名也……西为金,主义,音为商,若秋气之杀万物,抗天子德义之声,故立 金商门 於西。”后汉书·蔡邕传:“﹝ 蔡邕 ﹞诣 金商门 ,引入 崇德殿 ,使中常侍 曹节 、 王甫 就问灾异及消改变故所宜施行。”
(2).指秋令;秋声。秋于五行为金,于五音为商,商为金音,其音凄厉,于时为秋。 三国 魏 钟会 《菊花赋》:“挺葳蕤於苍春兮,表壮观乎金商。” 唐 白居易 《洛川晴望赋》:“金商应律,玉斗西建。” 清 魏源 《杂诗》之六:“天风吹金商,太音毋乃清。”
《漢語大詞典》:宫声(宫聲)
(1).五音中的宫音。也指宫声调。管子·幼官:“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礼记·月令“其音宫” 汉 郑玄 笺:“季夏之气和则宫声调。”宋书·乐志一:“以宫声正方而好义,角声坚齐而率礼,弦哥(歌)钟鼓金石之作备矣。”
(2).指乐曲。 宋 欧阳修 《送杨寘序》:“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閒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於友人 孙道滋 ,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体也。”
《國語辭典》:变声(變聲)  拼音:biàn shēng
1.感情激动,而使声音失掉平日的音调。
2.因生理结构转变或生病导致声音的转变。如青春期男孩的变声。
3.变宫、变徵,称为「变声」。
4.五音中之徵、羽二音。
《國語辭典》:变调(變調)  拼音:biàn diào
声调的变化。在国语主要分为类变和字变二种。类变指某一调类在一定语音条件下所发生的调值变化。譬如两个上声相逢,则前者读成阳平,如「选举」、「粉笔」、「小鸟」等。字变指一、七、八、不四字在阳平、阴平和上声前读成去声,而在去声前,则读为阳平。
《國語辭典》:风角(風角)  拼音:fēng jiǎo
1.古代占候法,以五音占风而定吉凶。《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父宗,字仲绥,学京氏易,善风角。」《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及稍长,即深明周易,仰观风角,数学通神,兼善相术。」
2.角笛声。
《國語辭典》:土音  拼音:tǔ yīn
地方口音、乡音。唐。萧颖士〈舟中〉诗:「但见土音异,始知程路长。」
《漢語大詞典》:清徵
清澄的徵音。徵,五音之一。韩非子·十过:“ 师旷 曰:‘不如清徵。’公曰:‘清徵可得而闻乎?’”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二:“且以琴言之,虽皆清实,其间有声重者,有声轻者。材中自有五音,故古人名琴,或谓之清徵,或谓之清角。” 明 夏完淳 《九哀·临清流》:“期美人兮 江 干,奏清徵兮玉阑。”
省察;审察。后汉书·黄琼传:“阶下不加清徵,审别真伪,復与忠臣并时显封,使朱紫共色,粉墨杂糅,所谓抵金玉於砂砾,碎珪璧於泥涂。” 王先谦 集解:“官本考证曰:‘诸本同,徵,当作徵。’ 惠栋 曰:《古文易》曰:‘君子以徵忿窒欲。’ 郑玄 云:‘徵,清也。’左传·襄二十七年云:‘以徵过也。’ 杜预 曰:‘徵,审也。’”徵,一本作“ 澂 ”。参见“ 清澄 ”。
《國語辭典》:清澄(清澂)  拼音:qīng chéng
1.清澈。《文选。张衡。西京赋》:「消雰埃于中宸,集重阳之清澄。」
2.审察。《后汉书。卷六十一。黄琼传》:「陛下不加清澄,审别真伪。」
《國語辭典》:清澄  拼音:qīng chéng
1.清澈、明亮。《楚辞。屈原。远游》:「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青衣水》:「然秋月清澄,望见两山相峙,如峨眉焉。」
2.审核、清查。晋。葛洪《抱朴子。袪惑》:「仓卒闻之,不能清澄检校之者,鲜觉其伪也。」《三国志。卷五十八。吴书。陆逊传》:「哀矜庶狱,清澄刑网,则天下幸甚!」
《國語辭典》:商秋  拼音:shāng qiū
五音中的商,按阴阳五行之说属金,配合四时为秋。而商音凄厉,恰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故称秋天为「商秋」。《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结实商秋,敷华青春。」晋。陆机〈行思赋〉:「商秋肃其发节,玄云霈而垂阴。」
《漢語大詞典》:徵音
指宫、商、角、徵、羽五音中的徵音级。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四:“徵音録响,操终则絶。”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三大祭之乐缺商:“窃谓五音如四时代谢,不可缺一。若无徵音,则本朝之乐大段不成説话。”参见“ 徵声 ”。
《漢語大詞典》:八能
谓能调和阴阳律历五音等。后汉书·仪礼志中:“故使八能之士八人,或吹黄钟之律间竽;或撞黄钟之钟;或度晷景。”《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高明乐》:“士备八能,乐合八变。”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并序》:“八能亨运,抗鵷邸而杖朱髦。” 宋 苏轼 《贺年启》:“备八能而合乐,益验人和。”按,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律历·八能谓:“调黄钟,调六律,调五音,调五声,调五行,调律历,调阴阳,调正德所行。”
《漢語大詞典》:商羽
五音中的商声和羽声,亦泛指曲调。 晋 成公绥 《啸赋》:“协黄宫於清角,杂商羽於流徵。” 清 方文 《李临淮玄素招集松筠阁》诗:“琴筝非昔响,商羽因时变。”
《漢語大詞典》:纳音(納音)
古以五音(宫、商、角、徵、羽)十二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相合为六十音,与六十甲子相配合,按金、火、木、水、土五行之序旋相为宫,称为纳音。参阅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 清 钱大昕 《纳音说》
《漢語大詞典》:宫角
(1).古代五音中的宫音和角音。南齐书·乐志:“时奏宫角,杂以徵羽。”
(2).指代乐音。 宋 曾巩 《八月二十九日小饮》诗:“筝匏出人指,邐迤奋宫角。”
《國語辭典》:七声(七聲)  拼音:qī shēng
音乐的七声,中国古时分为宫、商、角、徵、羽及变徵、变宫;西洋则分为Do、Re、Mi、Fa、Sol、La、Si 。也称为「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