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五岳  拼音:wǔ yuè
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合称为「五岳」。《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波振四海,尘飞五岳。」晋。王嘉《拾遗记》卷八:「妾能刺绣,作列国方帛之上,写以五岳河海城邑行阵之形。」也作「五岳」。
《國語辭典》:五岳(五嶽)  拼音:wǔ yuè
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合称为「五岳」。《文选。木华。海赋》:「江河既导,万穴俱流,掎拔五岳,竭涸九州。」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也作「五岳」。
《漢語大詞典》:五岳图(五嶽圖)
即五岳真形图。《续谈助》卷四引《汉孝武内传》:“﹝ 汉武帝 ﹞先承 王母 言,以五岳图授 董仲君 ;又承 上元夫人 言,以五帝六甲灵飞十二事授 李少君 。”
分類:五岳形图
《韵府拾遗 蒸韵》:五岳宫菱
庐陵诗注京师卖五岳宫菱
《分类字锦》:五岳寻仙(五岳寻仙)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分类:游览
《漢語大詞典》:五岳丈人
青城山 的别名。山在今 四川 灌县 西南。太平御览卷四四引《玉匮经》:“﹝ 青城山 ﹞ 黄帝 封为 五岳丈人 。”
《漢語大詞典》:五岳真形图(五嶽真形圖)
道教符箓。据称为太上道君所传,有免灾致福之效。今 河南 登封县 嵩山 中岳庙 内存有此图的碑刻。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 武帝 ﹞问:‘此书是仙灵之方耶?不审其目,可得瞻盼否?’ 王母 出以示之曰:‘此五岳真形图也……诸仙佩之,皆如传章;道士执之,经行山川,百神羣灵,尊奉亲迎。’”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道书之重者,莫过於三皇文,五岳真形图也。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
《國語辭典》:四山五岳  拼音:sì shān wǔ yuè
比喻各方各处。《水浒传》第六三回:「引一千馀军马,都是七长八短汉,四山五岳人。」《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人烟凑集,合四山五岳之音。」
《国语辞典》:五岳四渎(五岳四渎)  拼音:wǔ yuè sì dú
泛指群山众川。引申为山神水神。《西游记》第三一回:「蒙差查勘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东西南北中央五斗、河汉群辰、五岳四渎、普天神圣都在天上,更无一个敢离方位。」
《分类字锦》:各投五岳(各投五岳)
刀剑录周昭王铸五剑各投五岳铭曰镇岳
分类:
《分类字锦》:遍居五岳(遍居五岳)
王维 赠东岳焦鍊师诗 先生千载馀,五岳遍曾居。
分类:道士
《分类字锦》:潜通五岳(潜通五岳)
吴地记太湖中别有夫椒山下有大洞天宫潜通五岳
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山五岳(三山五嶽)
(1).泛指名山。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征诗纪之》:“白日浮云隔几重,三山五岳漫相逢。” 清 曹寅 《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诗:“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
(2).泛指群山。《新民歌三百首·我来了》:“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3).泛指各地。 茅盾 《我们这文坛》:“三山五岳的好汉们各引着同宗同派,摆开了阵势,拚一个你死我活。”
《國語辭典》:五宗  拼音:wǔ zōng
1.五服以内的亲属。指高祖、曾祖、祖、父、己身五代。《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所爱光五宗,所怨灭三族。」北齐。颜之推观我生赋〉:「畴百家之或在,覆五宗而剪焉。」
2.同母者为一宗。五宗,一父五母所生的子女。见《史记。卷五九。五宗世家》。
《漢語大詞典》:五镇(五鎮)
(1).即五岳。周礼·春官·大司乐“四镇五岳崩” 唐 贾公彦 疏:“五州五镇得入岳名,餘四州不得岳名者,仍依旧为镇号,故四镇也。”
(2).指五岳以外的东镇 青州 沂山 ,西镇 雍州 吴山 ,中镇 冀州 霍山 ,南镇 扬州 会稽山 ,北镇 幽州 医巫闾山 。宋史·礼志五:“其五镇, 沂山 旧封 东安公 , 政和 三年封王; 会稽 旧封 永兴宫 , 政和 封 永济王 ; 吴山 旧封 成德公 , 元丰 八年封王; 医巫閭 旧封 广寧公 , 政和 封王; 霍山 旧封 应圣公 , 政和 封 应灵王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凡四海、五镇、五岳、四瀆、 闕里 长白山 帝王陵,共五十九处。”
《國語辭典》:名山  拼音:míng shān
有名的山。如:「亲眼见到名山的壮丽,真是美得难以比拟。」南朝梁。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既绝故老之口,必资不刊之书,而藏诸名山,则陵谷迁贸。」唐。李白 秋下荆门诗:「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