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五人
唐 武元衡 送张谏议 汉庭从事五人来,回首疆场独未回。
宋 苏轼 与秦太虚、参寥会于松江,而关彦长、徐安中适至,分韵得风字二首 其一 绝境自忘千里远,胜游难复五人同。
分类:五人
《漢語大詞典》:五人墓
明 代 苏州 反 魏忠贤 斗争殉难五义士之墓。 天启 七年(1627年)宦官 魏忠贤 派禁卫吏役至 苏州 逮捕 东林党 人 周顺昌 ,群众愤而抗争。市民首领 颜佩韦 、 马杰 、 沈扬 、 杨念如 、 周文元 被捕,英勇就义。当地人士感其义,合葬于 虎丘山 旁,题曰“五人之墓”。见 明 张溥 《五人墓碑记》。 清 招广涛 《粤东近事新乐府·义勇》:“昔闻五人墓,怀古尝心写。”参阅明史·周顺昌传
《漢語大詞典》:五人冢(五人塚)
亦作“ 五人塚 ”。 五人墓。 清 钱谦益 《葛将军歌》:“死骨穿近五人冢,生魂啸动五两风。” 沈砺 《吴中杂咏》:“ 要离 塚外五人塚,犹占 吴门 侠气多。”
《分类字锦》:四十五人
神仙经阴长生著书九篇云汉兴以来得仙者四十五人连余为六矣
分类:数目
《分类字锦》:二十五人
古文苑武帝作柏梁台诏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诗者乃得上坐帝曰日月星辰和四时自梁王已下作诗者二十五人
分类:数目
《高级汉语词典》:人五人六儿  拼音:rén wǔ rén liù ér
装模作样,假正经
《漢語大詞典》:五侯
(1).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参见“ 五侯九伯 ”。
(2).指同时封侯的五人。 汉成帝 封其舅 王谭平 阿侯 、 王商 成都侯 、 王立 红阳侯 、 王根 曲阳侯 、 王逢时 高平侯 。见《汉书·元后传》《文选·鲍照〈数诗〉》:“五侯相饯送,高会集 新丰 。” 李善 注:“汉书曰: 成帝 悉封舅 王谭 、 王立 、 王根 、 王逢时 、 王商 为列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3).指同时封侯的五人。 东汉 大将军 梁冀 擅权,其子 梁胤 、叔父 梁让 及亲属 梁淑 、 梁忠 、 梁戟 皆封侯。后汉书·陈蕃传:“前 梁氏 五侯,毒徧海内。” 李贤 注:“五侯谓 胤 、 让 、 淑 、 忠 、 戟 五人。”
(4).指同时封侯的五人。 汉桓帝 封宦者 单超 新丰侯 、 徐璜 武原侯 、 左悺 上蔡侯 、 具瑗 东武阳侯 、 唐衡 汝阳侯 。后汉书·宦者传·单超:“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5).泛指权贵豪门。 唐 韩翃 《寒食》诗:“日暮 汉 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明 刘绩 《早春寄白虚室》诗:“残雪未消双凤闕,春风先入五侯家。” 清 龚自珍 《摸鱼儿》词:“五侯门第非儂宅,賸可五湖同去。”
《漢語大詞典》:五侯九伯
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和九州之长。泛指天下诸侯。《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 周 室。” 杜预 注:“五等诸侯,九州之伯,皆得征讨其罪。”汉书·诸侯王表序:“ 太公 於 齐 ,亦五侯九伯之地。”旧唐书·哀帝纪论:“五侯九伯,无非问鼎之徒;四岳十连,皆畜无君之迹。”
《漢語大詞典》:五家
(1).五户。古代以为户籍编制的基层单位。 周 代以五家为一比, 春秋 时 齐国 管仲 以五家为一轨。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管子·小匡:“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六轨为邑。”
(2).指 黄帝 、 高阳 、 高辛 、 唐尧 、 虞舜 五帝。史记·天官书论:“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绍而明之。” 张守节 正义:“五家, 黄帝 、 高阳 、 高辛 、 唐 虞 、 尧 舜 也。”
(3).指 黄帝 、 颛顼 、 夏 、 殷 、 周 五代的历法。史记·太史公自序:“五家之文怫异,维 太初 之元论。” 张守节 正义:“五家谓 黄帝 、 顓頊 、 夏 、 殷 、 周 之历。”
(4).指传春秋的 左氏 、 公羊氏 、 穀梁氏 、 邹氏 、 夹氏 五人。 何休 《〈公羊传〉序》“传春秋者非一” 唐 徐彦 疏:“旧云,传春秋者非一者,谓本出 孔子 ,而《传》五家。”参阅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卷一。
(5).指治春秋穀梁传的 尹更始 、 刘向 、 周庆 、 丁姓 、 王彦 五人。后汉书·贾逵传:“虽为古学,兼通五家《穀梁》之説。” 李贤 注:“五家,谓 尹更始 、 刘向 、 周庆 、 丁姓 、 王彦 等,皆为《穀梁》。”
(6).谓五行家。后汉书·桓郁传:“帝自制《五家要説章句》,令 郁 校定於 宣明殿 。” 李贤 注:“此言‘五家’,即谓五行之家也。”
(7).指 北周 、 北齐 、 南朝 梁 、 南朝 陈 、 隋 五朝。新唐书·令狐德棻传:“议者以 魏 有 魏收 , 魏澹 二家,书为已详,惟五家史当立。 德棻 更与秘书郎 岑文本 、殿中侍御史 崔仁师 次 周 史,中书舍人 李百药 次 齐 史,著作郎 姚思廉 次 梁 、 陈 二史,秘书监 魏徵 次 隋 史,左僕射 房玄龄 总监。脩撰之原,自 德棻 发之。”
(8).今文经学家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五代。 清 刘书年 《周时书分四代》:“三科之条,五家之教。三科,谓 虞 、 夏 一科, 商 一科, 周 一科也。古文家説也。五家,谓 唐 一家, 虞 一家, 夏 一家, 殷 一家, 周 一家也。今文家説也。” 章炳麟 《訄书·正名杂义》:“夫三科五家,文质各异。”
五人说经
【佛学大辞典】
(名数)说佛教之经典者有五种人:一、佛说,如常。二、弟子说,声闻菩萨说法,为佛所认可者。三、仙人说,五通仙人从佛入道说法化人者。四、诸天说,如帝释在善法堂常说般若者。五、化人说,上四种人,隐本现化说法者。如观佛三昧海经六,罗睺罗化为转轮圣王,至须达家度毗祛离者是也。见智度论二。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佛说〕,谓如来出现于世,为度众生,广说种种诸经,但自金口所宣者,是名佛说。
〔二、弟子说〕,弟子即声闻、缘觉、菩萨等诸大弟子也。谓佛在世时,承佛加被,各运神通,随机演教,化度众生,是名弟子说。
〔三、仙说〕,仙即佛会之中诸大仙人也。谓其从佛入道,誓弘佛化,宣扬正法,饶益有情,是名仙说。
〔四、诸天说〕,天即梵、释等诸天也。谓如帝释,每于善法堂上,常为忉利诸天演说般若大经等,是名诸天说。(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五、化人说〕,化人即三乘圣人,随机现化者也。谓如罗睺罗,化作金轮王,而度城东老母。先赞福果因缘,后说大乘妙法,是名化人说。(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梵语罗睺罗,华言覆障。)
五人──初度五人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谓佛初出家入山修道,父王思念,乃命陈如等五人,寻访随侍。及佛成道,因念五人当先度脱,故在鹿苑,先调其根性,为说苦、集、灭、道,四谛之法,而得解脱,是为初度五人也。
〔一、阿若憍陈如〕,梵语阿若,华言已知,此其名也;梵语憍陈如,华言火器,此其姓也。以其是婆罗门种,由先世事火,故云火器,乃佛之舅氏也。(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事火者,法华文句云:火有二义,照也,烧也。照则暗不生,烧则物不生,所以事之因为姓也。)
〔二、頞鞞〕,梵语頞鞞,华言马胜,亦云马师,乃佛之家族也。
〔三、跋提〕,梵语跋提,华言小贤,乃佛之家族也。
〔四、十力迦叶〕,梵语迦叶,又云婆敷(无翻),亦佛之舅氏。非大迦叶,亦非三迦叶也。(大迦叶,即摩诃迦叶。三迦叶,即优楼频罗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也。)
〔五、拘利太子〕,拘利太子,乃斛饭王之长子,即佛之从兄弟也。
五人非器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谓此五人皆非受道之器也。
〔一、无信非器〕,谓有众生,溺于邪见,闻于大经而生疑谤,堕诸恶道,是为无信非器。
〔二、违真非器〕,谓有众生,心自违真逐妄,依傍经法,以求名利,不净说法,集诸邪行,是为违真非器。
〔三、乖实非器〕,谓有众生,乖于实道,多无正见,但依言取文,随声取义,超情至理,不入于心,是为乖实非器。(超情至理者,谓超越情量至极之理也。)
〔四、狭劣非器〕,华严出现品云:一切二乘,不闻此经,何况受持。故虽在座,如聋如瞽,是为狭劣非器。(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五、守权非器〕,谓三乘共教诸菩萨等,随宗所修,行布行位权小之法,不信圆融具德之道,是为守权非器。(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共教者,三乘共学般若之教也。随宗者,随三乘所宗之法也。行布行位者,谓行列排布行位之次第也。)
第五人,入已即没,没已还出,出已即住,住已观方,观已即去
【三藏法数】
此一种以喻缘觉之人,没出住等,义与前第四人同。言即去者,以其根利过于四果,心求前进,得證缘觉,无有退转,但能自度,不能度人,怖畏生死,故云即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