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注疏》卷一〈乾〉~5~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唐·孔颖达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此亦是同类相感,故虎啸则谷风生,是风从虎也。」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唐·孔颖达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此亦是同类相感,故虎啸则谷风生,是风从虎也。」
《周易注疏》卷一〈乾〉~0~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禦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威宁。《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禦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威宁。《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漢語大詞典》:云龙(雲龍)
(1).云和龙。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董仲舒 申《春秋》之雩,设土龙以招雨,其意以云龙相致。” 五代 齐己 《春雨》诗:“云龙相得起,风电一时来。” 前蜀 杜光庭 《天册巡官何文济为东院生日斋词》:“犹风虎以相须,若云龙而感契。”
(2).《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孔颖达 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后因以“云龙”比喻君臣风云际会。 宋 陆游 《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云龙际千载,典册冠三公。” 明 张居正 《圣母图赞·庆都毓圣》:“元云入户,赤龙在宫,遂开景运,万国时雍,济济岳牧,是谓云龙。”
(3).喻朋友相得。 清 赵翼 《余简稚存诗稚存答诗再简奉酬》:“昔 唐 有 韩 孟 ,云龙两连翩。” 清 徐夔 《移居赠永夫》诗:“尔我重订云龙交,岁惟作噩月当且。”
(4).即龙。《易·乾》:“云从龙。”故称。 唐 张祜 《忆游天台寄道流》诗:“云龙出水风声过,海鹤鸣皋日色清。” 南唐 沈汾 《续仙传·酆去奢》:“﹝ 安和观 ﹞北五里有 卯山 ……每雷雨只在山半常见云龙、雷公、电姥,神鬼甚众。”
(5).喻豪杰。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和卓阁老纪恩诗》:“云龙追逐当时志,愧我衰龄独闭关。”
(6).骏马的美称。《文选·曹植〈七启〉》:“僕将为吾子驾云龙之飞駟,饰玉輅之繁缨。” 李善 注:“马有龙称,而云从龙,故曰云龙也。《周礼》曰:凡马八尺已上为龙。”
(7). 汉 宫殿门名。《文选·班固〈东都赋〉》:“尔乃盛礼兴乐,供帐置乎 云龙 之庭。” 吕延济 注:“ 云龙 ,门名。”《文选·张衡〈东京赋〉》:“飞 云龙 於春路,屯 神虎 於秋方。” 薛综 注:“ 德阳殿 东门称 云龙门 。”
(8).山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 宋 苏轼 《访张山人得山中二字》诗之二:“万木锁 云龙 ,天留与 戴公 。”自注:“ 云龙 ,山名。”
(9).印有龙的图案的茶饼,为 宋 朝的贡茶。泛指优质名茶。 宋 舒亶 《菩萨蛮·湖心寺席上赋茶》词:“香泛雪盈杯,云龙疑梦回。” 宋 黄庭坚 《答黄冕仲索煎双井并简杨休》诗:“家山鹰爪是小草,敢与好赐云龙同。” 明 高启 《赠墨翁沈蒙泉》诗:“人间留藏敢轻试,传玩正比云龙茶。”参见“ 龙团 ”。
(2).《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孔颖达 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后因以“云龙”比喻君臣风云际会。 宋 陆游 《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云龙际千载,典册冠三公。” 明 张居正 《圣母图赞·庆都毓圣》:“元云入户,赤龙在宫,遂开景运,万国时雍,济济岳牧,是谓云龙。”
(3).喻朋友相得。 清 赵翼 《余简稚存诗稚存答诗再简奉酬》:“昔 唐 有 韩 孟 ,云龙两连翩。” 清 徐夔 《移居赠永夫》诗:“尔我重订云龙交,岁惟作噩月当且。”
(4).即龙。《易·乾》:“云从龙。”故称。 唐 张祜 《忆游天台寄道流》诗:“云龙出水风声过,海鹤鸣皋日色清。” 南唐 沈汾 《续仙传·酆去奢》:“﹝ 安和观 ﹞北五里有 卯山 ……每雷雨只在山半常见云龙、雷公、电姥,神鬼甚众。”
(5).喻豪杰。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和卓阁老纪恩诗》:“云龙追逐当时志,愧我衰龄独闭关。”
(6).骏马的美称。《文选·曹植〈七启〉》:“僕将为吾子驾云龙之飞駟,饰玉輅之繁缨。” 李善 注:“马有龙称,而云从龙,故曰云龙也。《周礼》曰:凡马八尺已上为龙。”
(7). 汉 宫殿门名。《文选·班固〈东都赋〉》:“尔乃盛礼兴乐,供帐置乎 云龙 之庭。” 吕延济 注:“ 云龙 ,门名。”《文选·张衡〈东京赋〉》:“飞 云龙 於春路,屯 神虎 於秋方。” 薛综 注:“ 德阳殿 东门称 云龙门 。”
(8).山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 宋 苏轼 《访张山人得山中二字》诗之二:“万木锁 云龙 ,天留与 戴公 。”自注:“ 云龙 ,山名。”
(9).印有龙的图案的茶饼,为 宋 朝的贡茶。泛指优质名茶。 宋 舒亶 《菩萨蛮·湖心寺席上赋茶》词:“香泛雪盈杯,云龙疑梦回。” 宋 黄庭坚 《答黄冕仲索煎双井并简杨休》诗:“家山鹰爪是小草,敢与好赐云龙同。” 明 高启 《赠墨翁沈蒙泉》诗:“人间留藏敢轻试,传玩正比云龙茶。”参见“ 龙团 ”。
《漢語大詞典》:十三科
(1). 宋 元 明 时中医分科。 宋 代分大方脉、小方脉、风、眼、疮肿兼折疡、产、口齿兼咽喉、针兼灸、金镞兼书禁十三科; 元 代分大方脉、小方脉、杂医、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十三科; 明 代则分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接骨、伤寒、咽喉、金镞、按摩、祝由十三科。参阅《元史·选举志》、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医科》、《明史·职官志三》。
(2). 元 明 时画有十三科,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参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画家十三科》。
(3). 元 明 时裱褙字画有十三科。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裱背十三科》:“世人但知医有十三科,画有十三科,殊不知裱背亦有十三科。一、织造綾锦绢帛,一、染练上件,一、抄造纸札,一、染製上件颜色,一、餬料麦麪,一、餬药矾蜡,一、界尺裁版桿帖,一、轴头,一、餬刷,一、铰练,一、絛,一、经带,一、裁刀。数内闕其一,则不能成全画矣。”
(2). 元 明 时画有十三科,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参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画家十三科》。
(3). 元 明 时裱褙字画有十三科。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裱背十三科》:“世人但知医有十三科,画有十三科,殊不知裱背亦有十三科。一、织造綾锦绢帛,一、染练上件,一、抄造纸札,一、染製上件颜色,一、餬料麦麪,一、餬药矾蜡,一、界尺裁版桿帖,一、轴头,一、餬刷,一、铰练,一、絛,一、经带,一、裁刀。数内闕其一,则不能成全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