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75,分232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二寸
二世
二门
二之
三二
得二
二广
二竖
二时
二相
二岁
二仲
二书
二税
二客
《骈字类编》:二寸
唐 白居易 惜落花 枝上三分落,园中二寸深。
宋 苏轼 谢陈季常惠一年揞巾 半升仅漉渊明酒,二寸才容子夏冠。
分类:二寸
《國語辭典》:二世  拼音:èr shì
秦始皇的次子胡亥。始皇帝崩,宦者赵高矫诏杀长子扶苏,立次子胡亥为帝,称为「二世」。在位三年,为赵高所杀。
《國語辭典》:二门(二門)  拼音:èr mén
1.大门进去的第二道门。《红楼梦》第三九回:「老太太房里的姑娘们,站在二门口,找二爷呢。」《文明小史》第三回:「听了听二门外头那人声越发嘈杂,甚至拿砖头撞的二门鼕鼕的响。」
2.两种途径、结局。《后汉书。卷二八上。桓谭传》:「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奸吏得因缘为市,所欲活则出生议,所欲陷则与死比,是为刑开二门也。」唐。聂夷中〈过比干墓〉诗:「乾纲既一断,贤愚无二门。」
《骈字类编》:二之
诗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传一之日十之馀也疏一之日二之日言十之馀则可矣而三之日四之日者乃是正月二月之初始不以为一二而谓之三四者作者理有不通辞无所寄若云一月二月则群生物未成更言一之二之则与前无别以其俱是阳月物皆未成故因乘上数谓之三四明其气相类也
《國語辭典》:三二  拼音:sān èr
形容少量。《水浒传》第一五回:「以定是嫌少。你便再与他三二斗米去。」
《漢語大詞典》:得二
(1).谓善于凭借正反两方面的条件,及时因势利导,以达目的。二,指阴、阳。亦具体指吉与凶、善与恶、得与失等。语本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孔颖达 疏:“贰,二也。谓吉凶二理,言因自然吉凶二理以济民之行也。欲令趋吉而避凶,行善而不行恶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体三才之茂,践得二之机。” 李善 注:“子曰:‘知几其神乎! 颜氏 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而未尝復行。’ 韩康伯 曰:‘在理则昧,造形则悟, 颜子 之分也,失之於几,故有不善,得之於二,不远而復,故知之未尝復行也。’”
(2).谓一举而得双虎。 春秋 鲁 大夫 卞庄子 刺虎的故事。见史记·张仪列传晋书·姚萇载记:“吾欲移兵岭北,广收资实,须 秦 弊 燕 迴,然后垂拱取之。兵不血刃,坐定天下,此 卞庄 得二之义也。”
《漢語大詞典》:二广(二廣)
(1). 春秋 楚国 军制名,谓左右二部。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 杨伯峻 注:“其君之戎谓 楚王 之亲兵戎车也。 楚王 亲兵分为左右两部,每部皆名曰广。”后亦泛指两支部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三:“帝分军为二广,追躡数十里,获 阿保机 之子。”
(2).指 宋 代 广南西路 与 广南东路 。即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与 广东省 。 宋 岳飞 《奏措置曹成事宜状》:“似此显见 曹成 未肯便赴行在,意欲侵犯二 广 。”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胡蔓:“二 广 有草生于山谷间,其名胡蔓草,以急水吞之,即立死。”
《國語辭典》:二竖(二豎)  拼音:èr shù
语本《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指病魔、疾病。宋。苏轼〈次韵子由病酒肺疾发〉诗:「三彭恣啖齧,二竖肯逋播。」宋。陆游 嘉定己已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诗一二首之二:「今年病老遂难禁,二竖奔逃岂易寻。」
《漢語大詞典》:二时(二時)
(1).犹两季。汉书·匈奴传下:“近不过旬月之役,远不离二时之劳。” 颜师古 注:“离,歷也。三月为一时。”
(2).指一天内的两段时间。陈书·徐孝克传:“每日二时讲,旦讲佛经,晚讲《传》,道俗受业者数百人。” 唐 鲍溶 《长安言怀》诗:“殷殷生念厚,戚戚劳者多。二时昼夜等,百岁詎几何!”
《骈字类编》:二相
唐 黄滔 寄陈侍御 千年二相未全誇,犹阙闽城贺降麻。
《骈字类编》:二岁(二岁)
诗壹发五豵传一岁曰豵疏大司马职注云一岁为豵二岁为豝三岁为特四岁为肩五岁为慎其说与毛或异或同不知所据二又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亩传田一岁曰菑岁 曰新田三岁曰畬疏释地文臣工传及易注皆与此同唯坊记注云二岁曰畬三岁曰新田当是传写误也 周礼大行人又其外方五百里为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仪周语宾服者享注周礼甸圻二岁而见 战国策张 为秦连横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城汉书陈汤传郅支单于自以大国威名尊重发民作 日作五百人二岁乃已 太元经不终其德二岁见代
《國語辭典》:二仲  拼音:èr zhòng
指羊仲、求仲二位廉洁逃名之士。《南史。卷七五。隐逸传上。陶潜传》:「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罔罔。」
分類:廉洁隐退
《骈字类编》:二书(二书)
礼记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注观于二书之意 南史何敬容传简文频于元圃自讲老庄二书学士吴孜时寄詹事府每日入听
《漢語大詞典》:二税
夏秋两季完纳的赋税。征二税始于 唐 ,后世因之。宋史·食货志上二:“二税须於三限前毕输……造夏税籍以正月一日,秋税籍以四月一日,并限四十五日毕。”明史·食货志二:“国初夏秋二税,麦四百七十万石,今少九万;米二千四百七十餘万,今少二百五十餘万。”参见“ 两税法 ”。
《國語辭典》:两税法(兩稅法)  拼音:liǎng shuì fǎ
唐德宗时,宰相杨炎创立的一种税法。按人民贫富及拥有田亩的数目,分等级课税,每年依夏、秋两季用钱编纳,以替代原有的租庸调法。
《骈字类编》:二客
唐 武三思 仙鹤篇 霜毛忽控三神下,玉羽俄看二客旋。
唐 包佶 同李吏部伏日口号呈元庶子路中丞 吏部还开瓮,殷勤二客情。
元 虞集 写庐山图上 石桥二客如有待,裹茶试泉春岩幽。